《康熙》最终回录制:节目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2015年12月03日16:12   娱乐专栏  作者:肥罗大电影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2004年1月,一个新谈话类节目《康熙来了》(以下简称《康熙》)在台湾中天电视台开播,当时没有人知道,它能够在以短命著称的台湾综艺节目名单中留多久。

  2015年12月2日,《康熙来了》迎来最后一次录像。在告别记者会上,蔡康永对小S说:“你是我今生唯一的女人”。

  十二年过去。《康熙》来了。《康熙》走了。

  ​一场残酷又漫长的告别​

  在这个跟红顶白苟日新日日新的娱乐行业里,还有多少人关注一个已经不那么红的节目的离去呢?

  还真不少。

  10月16日下午,蔡康永突然在微博上发文说:“我要和《康熙来了》道别啦。我第一个当然是告诉小S,然后好好向节目老板伟忠哥请辞。我说我想做些改变”。

  小S随后表示要共进退。期间,小S还微博发文称又将录制《康熙》,“自己舍不得睡,录完就离结束的那天更近了”。

  就连在SMG2016招商大会上,王伟忠也要突然说起这件事,“大家坐了一下午,也累了,我就简单明了说一下‘康熙’停播的原因……”大家都笑了,然后又沉默了。

  “有笑泪、有阴晴,相伴一场,人来人往只是日常。我的康熙时光,再见啦。”

  一个综艺时代,就此鸣锣收场。

  ​ 关于《康熙》停播的一切宏大意义,都是被赋予

  关于《康熙》停播和台湾综艺衰落的讨论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可是《康熙》的离去,却不必放置于台湾综艺的大环境中审视,因为从出生时起,它就不是一档真正完全属于台湾的综艺节目,它只是碰巧出生于整个岛屿之上,却是属于全体华人的。

  在《康熙》之前,台湾综艺从没有出现如此开放性的双主持人访谈类节目,在《康熙》成功之后,同类节目又一哄而上,但节目开开关关,通告艺人来来去去,有哪一个节目能够最终留下来的?

  当任何一个经典结束,我们总会习惯性地为这个经典找寻某种时代的象征意义,比如以《康熙》停播隐喻台湾综艺的整体衰落。其实,《康熙》只不过恰好见证了台湾综艺在两岸三地综艺格局中的变化,甚至是台湾娱乐文化在华人文化中的起伏而已,《康熙来了》的停播,其实更多只能代表它自己。

  那些关于《康熙》停播的意义,更多的是来自旁观者的赋予,是一种他者赋予它的意义与想象。

  《康熙》走了,因为《康熙》老了

  残酷地说,《康熙》的停播,原因无它:只因为《康熙》老了。

  台湾综艺坏境恶化,这当然是事实,可曾几何时,《康熙》出生之时,不也正是台湾综艺遭遇瓶颈之时。是谁为台湾综艺杀出一条血路,开辟出一片新的天空呢?不正是《康熙》?

  又有指网络节目分流了观众,制作费不断减少,以致节目格局变小,变成通告艺人秀,这当然也是事实,可也并非所有节目都遭遇了网络节目冲击,制作费下降背后,实则是金主对收视率和广告效益的现实考量,它们不是《康熙》衰落之因,而恰恰是《康熙》衰落的结果。

  万物有消长,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康熙》也不例外,节目创意能力下降,观众出现审美疲劳,收视率逐渐下降,才是《康熙》最终告别真实的原因——没有人这么说,不是大家不知道,而是不忍说,是全体华人的一种心照不宣。

  在我看来,这才是《康熙来了》被热爱的铁证吧?所有人都不忍心说出节目停播的真相,《康熙来了》是承载了多少爱才能做到?

  属于《康熙来了》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如果说《康熙》真有什么宏大意义的话——第一次看《康熙》的时候,我还是个帅帅的正太,现在我坐公交车都要担心有人给我让座了——是的,我想说的是,它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与岁月,这个是真的。

  有人说,《康熙》像是青年人望向外面世界的一面窗口,让人看到华人世界里名人的另一面。这么说未免有点夸张,可是它的确让一代人开了眼界。我想所有人第一次看到小S一屁股做到马英九大腿上的时候都张大了嘴巴,原来综艺节目还可以如此重口味,如此口无遮拦荤腥不忌少儿不宜,原来访个谈还可以这么好玩!

  可这也许恰恰是《康熙》由极盛逐渐转衰的真正原因:启蒙者总是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即便你启蒙的是一个时代的娱乐细胞。

  当华人社会席卷入一场互联网的娱乐化风暴中,当正统的宣教式电视节目从所有的荧幕上迅速消失,当所有人在时代面前迅速完成娱乐进化,当社会都已经完成了娱乐至死的重塑,当所有的经典都被颠覆,所有的规矩都被玩坏,以前被我们仰望、让我们开眼界的《康熙》被放入新的标准下观照,最终被发现当年的经典也不过如此。

  从文化意义上说,这就是《康熙》该告别的时候了。属于《康熙》的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

  没有了“康”,哪还会有“熙”呢?

  蔡康永说,没有想到《康熙》会关掉,他以为小S能够继续把节目做下去。其实全世界或许只有他会这么想吧!

  一直以来,小S就是节目中那个拼命得分的超级锋霸,可是小S得以肆意发挥,恰恰是有蔡康永这个超级后卫稳定全场,这样的《康熙》,是因为蔡康永和徐熙娣两个人才会存在。少了“康”,哪还会有“熙”呢?

  蔡康永离去后,除了拍摄自己的电影,还将继续加盟《奇葩说》,这当然会再度被解读为台湾综艺离岛的新佐证。

  其实无需赋予康永离去这样的意义,个人的进退,首先关乎的还是个体自身。残酷地说,如果《康熙》还是当年如日中天的《康熙》,康永会走吗?可是都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谁又不会计算?

  又有谁忍心责怪,睿智超脱如蔡康永,也会有人生的得失利益考量?

  每个节目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其实谁的生命能不经历告别呢?蔡康永和徐熙娣告别了他们的节目,我们告别了《康熙》。

  谁在经历离别的时候,不会在心里大吼一声: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然后,那些我们心中发誓要一生铭记的东西,有多少已经被我们遗忘了?可这就是人生。没有人可以把所有半路下车离开我们的人和东西记在心里一辈子。

  所以,即使是《康熙》,又能被我们记住多久?这个飞速向前的世界,已经来不及回味这些乡愁般的感怀了,我们只能匆匆和结束的就此道别,然后各自隔着命运的幽暗之火,不可言说,又无话可说。

  小S曾经聊起过《康熙》“大结局”:“如果这期节目只有我和康永哥还有汉典,会挺有趣。”可是最终请来的,却是范冰冰与李晨这对情侣档。录制中,范冰冰李晨两人身穿休闲装,气氛轻松,无意间也在秀恩爱。而主持人蔡康永和小S则哭成泪人。看来即使是大结局,终究也不是“康熙”所能决定的。一个节目出现,一个节目消失,一个人呱呱坠地,一个人归于尘土。人各有命。节目也是这般。

  《康熙》是华人共同的时间和记忆共同成就的。当年王伟忠设想中的“康熙本应成为一档真正的泛华人文化标杆类节目”,是不是实现已经不再重要;请了哪些嘉宾,不重要;得过什么奖,不重要——在结束时,这个节目曾经陪伴多少人的泡面时光,才重要。

  这个节目还在,是因为观众的记忆还在,当所有人都遗忘了这个节目的时候,《康熙来了》才会真正消失。

  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中有一首叶倩文的老歌《珍重》:“他方天气渐凉,前途或有白雪飞,假如能,不想别离你”。

  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要别离的东西,是我们可以留住的?

  明年的这个时候,又还能有多少人会记得有个节目,它叫《康熙来了》?

  一个人,一个节目 ,终究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康熙来了 最后一期 小S 蔡康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