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如何拍好笑的后现代喜剧?

2015年12月13日18:56   娱乐专栏  作者:天方影谭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天方影谭

  昨天去看了《万万没想到》,本来期望值不高,感觉会跟暑假的煎饼侠差不多。后者我没有GET到大多数的笑点,以至于产生了审美趣味已经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小小恐慌。言归正传,个人认为,《万万没想到》是绝对值回票价的。虽然它不完美,虽然它有点幼稚,但对于那些每天被无聊繁琐失意生活困扰的人,比如我,走进电影院不是想去寻找什么人生哲理。那么,《万万没想到》,完全能成为让你开心的那颗小药丸。

  大学里我曾经选过一门课:新中国文艺选讲。这篇评论的出发的角度是:运用文艺分析中针对喜剧笑点成因的研究对《万万没想到》进行讨论。天地可鉴,虽然我上课走神,玩手机,看闲书,但老师知道,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因为我在我的课堂笔记中记了笑的三个原因:错位、打破惯例和过剩——老师请不要怪我,尽管我忘了这是谁提出的理论。

  我们喜欢无厘头式的喜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影像中实现了对既有秩序的颠覆。这种幽默是荒诞的,在观看时,我们可以不用对这种乱套负责,而是用笑声表达一种看热闹的快乐。我们笑,是因为喜剧里的某个角色在某个情节里发生了心灵与肉体,高尚与低俗之间的突然错位,即不一致性。

  比如,声称自己会通灵之术的王大锤,召唤出所谓的凶神恶煞的“地狱犬”,结果却是一条毛茸茸萌萌哒憨态可掬的小白狗。这个时候我们会忍俊不禁,因为描述和实情落差实在太大,我们脑海中之前对此的期待的积累是一种能量,在这时通过笑声释放。这是心理学角度的解释。所以,喜剧拍的好的导演一定是心理学家哦!!

  打破惯例不难理解,就是情节发展突破观众的惯性思维。于是,一头看起来威风凛凛的白虎怪,竟然忍不住猫科动物的生理反应,追光斑,啃咸鱼,钻盒子。在此基础上,影片再用夸张的手法,比如给白虎怪做个美图秀秀后的水灵灵大眼,强调突出了天马行空的不可思议感。笑的产生,也就更加的顺理成章了。 

  最后是“过剩”。这个有点抽象,举个例子,一个人快饿死了,他祈求上天给他一个饼。这时,突然天空中砸下来几十个饼,把他淹没了。孔夫子云,过犹不及,这就是“过剩”的笑点。陈柏霖演的唐僧在饿了好久终于有食物时,盛了一碗堆积如宝塔一般的饭,就让人忍不住捧腹。

  除了这三种喜剧手法,我认为本片在创作上有三种手法:解构,恶搞与致敬。 

  本片改编了《西游记》,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大话西游》珠玉在前,本片的一些灵感来源也有一部分致敬的意味。孙悟空把其他三人当成是累赘,几乎是一拍即散的师徒取经组合,嘴上大道理实际自私自利的唐僧,则是本片对西游原有设定的小改动。个人觉得,改编无关高下,只有新旧之分。

  恶搞在本片就很明显,比如,佟丽娅与乔任梁烹饪的那段情节,解说加经典POSE,明晃晃地黑了《舌尖上的中国》体一把。彩蛋中,马天宇拿出了洗发水,一本正经地打广告,叫兽顶着大光头出镜,恶搞意味十足。另外一个王老吉彩蛋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把植入做成彩蛋,这个创意我要打99分,还有一分怕叫兽骄傲。

  致敬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作为无厘头喜剧的大师,星爷的痕迹在电影里好多处都出现。比如,我的意中人是英雄,还有彩蛋里“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我看到有人抨击“万万没想到”对星爷的模仿很拙劣且低下,我倒不这么看,我觉得这是一种有意思的小互动,起码和抄有本质的区别。

  再说说作为主角的王大锤。他充分体现了作为喜剧人物主体的偏执性,即幻觉一般的自恋与自我感觉良好。这是一个倒霉蛋,但他有女神;这是一只菜鸟小妖,但他幻想做英雄。他也兼具了不可毁灭性,比如:打不残。就像猫和老鼠里的猫一样,被捉弄N次,依然健在。其实,我对大锤有一种隐隐的同情。有人说,好的喜剧都是悲剧。最后,变成了石牛的大锤,在小美的爱抚下流出鼻血,让人忍俊不禁。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笑是对怜悯情感的节约”。

  客串演出吃草的韩寒,乱入的MV式画面,圆润的贾玲和孔女神……讲真,《万万没想到》确实搞笑也好笑。尤其是它的特效竟然不五毛,剧情能够自圆其说。如果只求一乐,不求甚解,这个贺岁档,《万万没想到》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万万没想到 马天宇 陈柏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