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是个伪命题?

2015年01月22日03:00   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谷歌此前发布的无人驾驶汽车原型车。

  汽车工业发展至今,从单纯的代步工具到现在的豪华轿车,科技配置在不断地堆砌,一切功能都“可以有”。有人说懒惰是科技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理的,在汽车上的科技配置无一不是为驾乘者的懒惰和舒适准备的,小到后视镜电动折叠,大到自适应巡航,再比如自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自动泊车、并线辅助等等。但要说集大成者,莫过于完全无人驾驶功能了,这或许是汽车的终极目标,也是驾乘者偷懒的最高境界,但技术实现就可以大规模使用吗?

  据一项统计显示,无人驾驶可以使交通事故下降90%,死亡率下降99%,交通效率提高40%,燃油消耗下降30%。几乎全球的车企,无论国内国外,都将无人驾驶作为研发课题之一,这也必定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之一。有专家认为,在智能手机使用比例较高的我国,人们对智能设备的热爱而形成的消费习惯将成为我国在无人驾驶方面的先机和优势。因此,国内几大车企也都在这方面厉兵秣马,并与科技公司合作来取长补短,如长安与华为的联姻。

  互联网公司乐视、小米将要造车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似乎造车的门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那在此基础上的无人驾驶又如何呢?在精确制导武器成熟的今天,在GPS引导下的无人驾驶技术并不难实现,但遇到法律,问题就来了。“玩具”由人控制,不管出多大事,责任明晰,但无人驾驶汽车出了事故,责任就难以说清了。如果70%的车是自动驾驶,30%的车是人类驾驶,那后者就会肆无忌惮。如何平稳达到完全无人驾驶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适应法律和伦理的过程。但话说回来,人类会不会完全放弃驾驶的乐趣?一切皆有度,物极必反,也许完全的无人驾驶就是一个伪命题。

  文/李业超

文章关键词: 汽车科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