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们看,火葬场怎么还排队呀,老伴儿哎,你别急,我穿上小牛皮鞋好来陪你。”2012年,在话剧《甲子园》的舞台上,89岁高龄的朱琳用这句台词告别了她心爱的话剧舞台。昨天凌晨3时20分,92岁的朱琳因病去世,告别了人生的舞台。
作为北京人艺辉煌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女演员,众多业内人士缅怀朱琳。北京人艺副院长、演员濮存昕称:“朱琳老师是迄今为止没有人能超越的大青衣。”
低调告别
不开追悼会不办告别仪式
根据朱琳本人及家人意愿,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北京人艺相关人员称:“盘点北京人艺的舞台,朱琳的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她代表了一代话剧人的艺术巅峰,甚至在她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话剧的历史。有人叫她‘中国话剧皇后’,有人称她艺术大家,人艺人都尊称一声大姐。”
北京人艺副院长、演员濮存昕接受采访时称:“朱琳老师在我眼里是迄今为止没有人能超越的大青衣,就像京剧的程派,朱琳本人很大气,是大家,但不是闺秀,这样的演员很少有,后来北京人艺也出过很多很好的女演员,但没有人能超过她的气度。”
业内追忆
李春立(北京人艺影视中心主任)
去世前一个月抓着我的手说想演戏
认识朱琳老师44年,她没说过别人的坏话,当年她骑着自行车到大兴把我招进剧院。2013年底,我拍摄刁光覃和朱琳的专题片去朱琳老师家十几天,她到点儿就睡觉,因为不戴助听器,常把电视球赛声音开得如同操场喇叭那么大。
一个月前因为拍摄朱旭的专题片,我又去采访她,这成了她最后的影像。当时她气力不够,声音有些嘶哑,但还是化了妆,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当时她瘦得脱了相,推轮椅都费劲,她抓着我的手说自己就想演戏。她古今中外的角色都能演,她有着与生俱来的贵族气和文人书卷气,而这种修养和气度是熏出来的。
她和刁光覃与舒绣文、田冲堪称人艺第一代演员,是人艺演剧风格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完整参与了话剧中国化的探索。最后一次见她时,她说:“我怎么还不死?”其实对于她这样的演员,艺术生命要终止时,还不如先结束生命。
蓝天野
坐着轮椅完成我们最后的合作
对于朱琳大姐的去世,我不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她这两年身体不太好,但也没什么大病,可能是上了年龄。我和朱琳大姐合作最多的戏是《蔡文姬》,当时是1959年国庆10周年的时候,这个戏作为新中国的献礼剧目,是北京人艺最重要的代表剧目之一,这个戏复排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买票的观众把北京人艺的墙都挤塌了。
我们还合作过《贵妇还乡》,她饰演的克莱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和朱琳的最后一次合作是2012年北京人艺60周年演出的话剧《甲子园》,当时朱琳大姐89岁了,是我们整个剧组里年龄最大的演员,但是她很想演戏,最后她是坐在轮椅上完成的这个戏,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合作。
郑榕
从来不摆架子的绝对大主角
和我们这些解放后演剧的人相比,她在我们心里是绝对的大主角,但她从不摆架子。记得《蔡文姬》去上海演出,住在锦江饭店,当时朱琳大姐是主角住在前楼,我们住在后楼,待遇上是有差别的,但朱琳大姐很谦虚,对待每个人都一样。
她是一个在演戏上下很多功夫的演员,和她演话剧《雷雨》,我演周朴园,朱琳大姐演鲁侍萍,那时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朱琳大姐对鲁妈和周朴园的相认不能理解,两个人演对手戏像是打架。后来朱琳大姐生病期间,曹禺坐在她的床头说:“初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生难忘的。”这打动了她,后来我们再演就顺畅多了。
朱旭
每次演蔡文姬离开匈奴都落泪
她是我尊重的老大姐,奠定了人艺的表演风格。朱琳老师戏曲功夫很深,这点在她主演的《蔡文姬》一剧有所体现。在演到蔡文姬离开匈奴,和两个儿子告别的时候,朱琳老师每次都在舞台上落泪,她演戏是动真感情的。
后来她还演过《武则天》,这些都是大气魄的角色,但朱琳绝不是仅仅有“大青衣”定位的,我记得那会儿我们下乡演出,她演一个戏叫《刘介梅》,她演刘介梅的老婆,是一个农妇,后来她演过《三姐妹》里的娜塔里雅,这些都是小人物,朱琳一样也演得很到位,所以说朱琳是一个全才演员。我们之前是街坊,后来搬离了人艺宿舍小院,见面少了,但还是很怀念。
于明加(“蔡文姬”第三代扮演者)
细心提醒我们道具鞋底太硬
我有幸成为第三代蔡文姬的扮演者。在排演之前,我们全剧组特意观看并研究了朱琳老师演出的录像。我们排练时,朱琳老师特意坐着轮椅观看我们联排,她的耳朵不好,说听不清,但她看我们演出觉得整体的人物感觉是对的,朱琳老师还提醒我在舞台上步伐不要迈得太大,要小一些,她的观察特别仔细,提醒我们的道具鞋秀花的样式不对,鞋底太硬。我们换了,果然效果好多了。
王 斑
研讨会上不吝啬夸赞晚辈
有一次剧院召开“郭老曹研讨会”,我当时发言只是顺便说了两句,朱琳老师突然说:“王斑不要太谦虚,你演的周萍是人艺历史上最好的大少爷(《雷雨》),你演的曾文清也是人艺最好的一版曾文清(《日出》),这些戏我都看过。”没想到朱琳老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夸我,因为之前我和朱琳老师没有太多交往,我觉得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在关注我,朱琳老师这番话让我暖心,对我是一种鞭策。
采写:京华时报记者杨杨
北京人艺、CFP供图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