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国家大剧院[微博]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12月21日将再度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演出。日前,该剧导演廖向红、作曲印青和主演王丽达畅谈创作和排练中的故事。据悉,接到主演歌剧《运河谣》的任务后,王丽达推掉所有的演出外,“离开”不到八个月大的儿子、住到宾馆里全身心投入到角色里;产后的她,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是脆弱的,她调整心态的同时,上午做身体的理疗,下午和晚上进入紧张的排练之中。
作曲印青:王丽达就是我心里人选
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的情节主要是从运河取材,展现了明代万历年间由运河的起点杭州向运河的终点通州这样整个航程中间,故事发生在一条船上。剧中的女主人公叫水红莲,她和秦啸生的不期而遇,在命运的转折关头的相遇,在船上的行进过程中又结识苏州民女关砚砚、船主张水鹞。恶势力的体现者张水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这个冲突过程中间,展现了三个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相互之间的超越了个人的小爱之间的一种大爱。
廖向红说,“因为我老催着王丽达上。因为时间太短了,不让她休息,我说我有点不忍心,可是没办法,你还得上,她二话不说,好,马上上去了。她的脚都摔的青了。我女儿都说王丽达演得好,也很喜欢她。”
谈起这部歌剧的创作,印青说:“当时正是国家大剧院第一部民族歌剧,国家大剧院也特别重视,当然也是我自己新时期的,我一个人写的,过去也写过一些,但是单打独斗就一个人把它完成的,而且耗费了很多的心血,自然我也很重视。演员,大剧院基本上是用海选的办法,可以说我们民族唱法在北京的,全国的一些好的都来过,他们开玩笑说,大剧院搞了一次青歌赛,就为这个戏搞了一个青歌赛,一共选了五批演员,每批都是二三十个演员,唱咏叹调,然后大剧院艺术指导、院领导,包括廖导、主创一起来听,发表意见。当然,在选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心里,我作为作曲家,我心里已经有人选了,王丽达就是之一。一方面肯定我有个人喜好,但是因为我毕竟在这行里待的时间太长了,有哪几个演员能适应,我基本有数了。跑也跑不过那几个演员。但是,通过海选,选的时候还是大量的。”
主演王丽达:我的经历和水红莲相似
“我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够站在这样大的一个舞台上演歌剧,我没有想到我的第一部歌剧就是和国家大剧院合作,能够演唱印青老师的,导演是廖向红的。”当初接到演出水红莲的这个角色的激动心情,王丽达在演出大获成功和好赞后,还一如当初的兴奋:“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很荣幸,这是一次很好学习的机会,因为歌剧不是一个人的艺术,也不是一个人的舞台,是一个综合艺术,对于演员来说,演员的考验是一个综合体现,对于舞台艺术来说是汇聚了台前幕后每一位艺术家的智慧,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学到了很多,是很难得的一个机会。”
“我的性格是比较真,比较泼辣,敢担当,属于很直爽的人,是霹雳啪啦像男孩性格,包括我的经历,我很小,十几岁离开家乡,一个人到长沙去求学,然后到北京,也是一路这样走过来的。从湘江走来,我就是一路这样走来,也是靠自己的一种坚持,不懈的信念、追求,我觉得人包括艺术一定要保持一个很纯粹的心,很本质,所以我一直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我和水红莲还挺像的。”这些经历,和水红莲颇为相似。
导演廖向红:舞台上那种交流都很真挚
“当时选演员,一提到丽达,一下子大家都认同。”印青这样说。在某种角度来说,水红莲是为王丽达量身定做的。出演水红莲,王丽达说,“其实作为我来说很有挑战也很有难度。因为真正排练的时间是12天,我要在12天之内把所有的剧和调度、形体动作都要拿下来。最主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可以说从怀孕一直到生孩子,这么长时间,身体这个机器没有很好地运转起来,需要一个激活,把它全身的细胞都调动起来,像台机器一样,很久没用了。所以,我就在那12天里面忘记所有的所有的杂事,就只有一个--水红莲,我的心思,我生活中,包括我的这个形象,我都是按照水红莲的感觉去走。”
导演廖向红这样评价王丽达在《运河谣》的演和唱:“她的表演感觉很好,就是我们说的,她可能没有正规地学习我们的表演的元素,但是她有很好的表演素质。所以,在舞台上那种发现、判断、交流都很真挚,这是她自己的素质里面所具备的。”
在剧中,水红莲演唱的《月落三更》咏叹调最后一个句“你给我一点爱惜”时,王丽达是以弱声处理,特别需要很好的气息去控制,王丽达全身投入的演唱赢来长时间的掌声, “我当时听到掌声,心中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王丽达的自我控制和融入角色的能力,印青也很欣赏:“歌剧的掌声和晚会的掌声不一样,晚会的掌声是一种礼貌,唱完以后唱得好不错,歌剧的掌声,观众都进去了,对你表达的这段感情,正在唱的这段咏叹调,完全进入他心里去了,他不自觉的一种掌声。
王丽达:能演《运河谣》很幸运,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印青还说了一个事情:“好多外国人看了都非常认可。那天王丽达演第二场的时候,我认识的美国的一个很大的公司的董事长和他的太太,他太太是一个歌剧迷,没事就坐着飞机到欧洲去,这个国家、那个国家看歌剧,在美国她也看美国的,那天她也来看了,大加赞赏。一个是太好听了,她没想到中国的歌剧那么好听,第二个她觉得你这是很标准的一部歌剧,就是用他们西方人的观点,这是很标准的歌剧,歌剧中所有的元素你都有了。”
王丽达说:“我觉得人一生当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求学的过程,一直到北京,我真的可以说喝着湘江水长大的,我是一个小镇上的,一路走来,当初没有条件学唱歌,也没有经济条件,一切条件都不允许,我妈妈就为了我,全家人调动工作,爸爸妈妈调动工作到株洲市给我找老师学声乐,在很艰苦的环境下,考到湖南省艺术学校学习花鼓戏,经过四年专业的训练,戏剧的功底在那个时候打下了,然后又考到中国音乐学院,这个过程看上去说起来好象很简单,但是我付出了特别特别多。因为我知道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最好,我一直是秉着这样一个信念,执着、执着再执着,包括我青歌赛的经历也是这样的。最后我觉得非常荣幸能够演唱印老师的作品拿了青歌赛的民族唱法金奖,这次我又主演了印老师作曲的、我的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歌剧《运河谣》,觉得自己很幸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t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