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陆欣 由大卫·阿耶执导,布拉德·皮特、《变形金刚》系列男主希亚·拉博夫、《壁花少年》罗根·勒曼、《行尸走肉》乔·博恩瑟等好莱坞一线男星主演的二战片《狂怒》(Fury),明日(21日)将作为今年最后一部分账进口大片在中国内地公映。昨日该片在广州举行媒体试片,南都记者抢先观影,给你带来第一手观影报告,为你整理了一些进入影院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1,“狂怒”是一辆坦克的名字
该片英文名为“F ury”,中国内地直译为“狂怒”,香港片名译为“战逆豪情”,台湾的是“怒火特攻队”。香港和台湾的译名更直白地传达“战争片”的信息。“F ury”是片中一辆谢尔曼(S herm an)坦克的名字,它是布拉德·皮特与罗根·勒曼、希亚·拉博夫等“五壮士”的座驾。《狂怒》有层次有章法地告诉你坦克是怎么和步兵配合作战、如何群殴、如何单挑,又如何让五个人打掉别人一个营的!陷入绝境的“五壮士”坚守十字路口的结尾决战,相当惨烈。
2,只有皮特洗了脸刮了胡子
这是布拉德·皮特继2010年主演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之后,再次参与二战题材电影,他还是《狂怒》的制片人之一。而且他已经启动第三部二战题材电影了。
都演战争片了,长得帅又怎样,还不是都得灰头土脸的?错!布拉德·皮特在片中是唯一有机会洗脸的人!他在一场胜仗之后,走进一个德国家庭,要了盆热水,把头和脸都洗干净,还把满脸胡渣剃个利索,顿时精神爽利,男神又发亮了。他在这场戏里还脱了上衣,亮出一身与5 0岁高龄不相称的肌肉!
3,13岁以下小朋友不建议观看
一道道子弹飞过战场,到处都是溅飞的火花、士兵被炸飞……子弹穿过胸膛、刺刀割破喉咙等均直接呈现。《狂怒》在北美被列为R级,即“建议17岁以上观看”。那么在中国内地,至少别让13岁以下小朋友看吧,以免小心灵受到过大的冲击啊。
4,奥斯卡提名或许能捞到几个
《狂怒》在北美原计划11月14日上映,后来提档至10月17日。外媒说,提档是因为片方信心十足,希望全力进军奥斯卡。影片在北美开画三天收入2350万美元,在二战题材影片中,开画成绩不如《珍珠港》(5908万美元)、《无耻混蛋》(3805万美元)和《拯救大兵瑞恩》(3058万美元)。目前全球票房已经达1.2亿美元。口碑也还行,IMD B用户评分高达8 .0,“烂番茄”好评度80%。外媒分析,这样“老套”的战争电影难以吸引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但也有影评人指出,二战本身就是好莱坞电影血液里的一部分。布拉德·皮特在表演获得肯定,已看好会入围最佳男主角类别。
你可能想知道更多……
5 片中出现的所有武器装备都是从世界各地博物馆搜罗来的真家伙。
6 这是虎式坦克的银幕首秀。《狂怒》动用了全球唯一能开动的德制虎式I型坦克,它曾于1943年4月在突尼斯战役中被英军第48皇家坦克团俘获。现存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
7 “五壮士”驾驶的谢尔曼坦克是当时最弱的,所以它根本无法迎面对抗虎式坦克。
8 “五壮士”在开拍前在军营接受了一个月的严密训练,包括五个人合作操控一台真的坦克。虽然皮特比其他队员年长,他还是完成了同样强度的全部训练。
9 导演大卫·阿耶在拍戏前让演员在片场打了一架,让他们更亲密。
10 一位自称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战争历史学家,在看过3遍《狂怒》之后,在IMD B上给它打了个A -,然后找了几个茬:1、布拉德·皮特在对讲机里说的口令“over and out”是不对的,over是“到你讲了”,“out”是“对话结束”的意思;2、他们在地图上做的标注和他们讲到的进攻方式是不符的;3、从德军拿出来的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数量来看,最后那场战斗几分钟就该结束了,哪用打几个小时;4、片中“狂怒”绕到一艘虎式坦克的尾部打了两炮,虎式坦克就这么毁了,实际上虎式坦克是能以中心为支点原地转动的,它能把枪一直对着“狂怒”打,但电影里虎式坦克的指挥官居然没有下令把坦克转起来;5、两颗手榴弹扔进坦克里,皮特居然没有被炸成肉酱!(晓午)
南都快评
《狂怒》:中规中矩地打动人
如果只是把《狂怒》(F ury)当作内地影院的一件消费品,它当然值得买单。《滚石》杂志的Peter Travers说:“从第一场戏开始,《狂怒》就想紧紧地抓住我们,并且绝不松手——任务达成。”我还有一点感慨,跟内地影院近年惯见的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相比,这部毫不玄幻的电影,竟然显得那么“朴实无华”呢。和今年3月在内地影院公映过的二战片《盟军夺宝队》(The Monum entsMen)相比,《狂怒》应该也更出彩。看IMD b的评分就知道了,《狂怒》8分,《盟军夺宝队》6.1分。
对,《狂怒》也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好莱坞商业片,而看这类电影,你很难不想起《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 teRyan),和斯皮尔伯格之后弄出来的剧集《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太平洋战争》(The Pacific)。
所谓“里程碑式的电影”,标志之一应该是可以定义某类型电影的样貌。当年看过《拯救大兵瑞恩》的人,一定难忘那种子弹呼啸而来的感受,之后全世界的二战电影,商业片格局的、正面表现战争场面的,都难以摆脱对那部电影的因袭,复制着它的手提摄影、主观视点,并试图在复制之上增加新意。比如对国族历史的重新讲述,像中国的《集结号》、韩国的《登陆之日》(讲被日军征集为德国作战的韩国士兵),都是如此。
好莱坞是怎么干的呢?历史很难改写,除非你是昆汀(《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所以只能在传统手段上用力。战争片跟动作片、超级英雄片一样,都得提供视觉奇观(战争场面/体验)和情感宣泄。以《狂怒》为例,它的战争场面有新意的地方不多,但是增加了坦克这个奇观,用逼仄空间的写实感,让观众感受贴身的气氛——导演大卫·阿耶(David Ayer)的前作《警戒结束》(End of Watch)也是这个路子。这方面《狂怒》的效果不错,但并没太多惊喜。情感方面,《狂怒》着力展现战争对人的摧残,片中顶替机枪手的新人,从无法面对杀戮,到学会杀人、最后被同伴赠予外号“机器”……说实话,这是无数战争片屡见不鲜的主题,片尾悲壮孤军的戏码更是稍嫌过火,但《狂怒》还是在中规中矩中做到了动人,比如新人和德国女孩的戏,相信能让不少观众感触。
在院线片的背景里,给《狂怒》三星半。就这样。●howie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