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宋丹丹[微博]和编剧宋方金关于演员修改剧本的“舌战”已经战过两轮,继《美丽的契约》导演余淳[微博]接受南方都市报独家专访作出表态后,昨天中午,该剧制片人罗立平先生接受了南都独家专访。
随着宋方金和导演都在微博上进行了所谓的“终极发言”,观众对此事的好奇心也逐渐转入电视剧制作层面。罗立平对南都记者表示,现在要做的不是纠错,不是去“分个高低”,他同时解释了在《美丽的契约》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疑问,比如宋方金之前的年轻编剧唐宇为什么离开、宋方金为什么拖稿、导演余淳和主演宋丹丹是否有权修改剧本?他说,《美丽的契约》从项目伊始,就是一部为宋丹丹量身订造的剧,“这个戏里面,要尊重二度创作”。
除此之外,南都记者采访了香港TVB和内地数家大型影视公司,试图解读电视剧本的生产过程。在现在的电视圈内,由编剧独立写成一个故事,交给剧组去拍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无论内地还是香港,如今的电视剧编剧,更多的只是“生产线上的一环”。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 齐帅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黄晓雅 蔡丽怡 齐帅
南都独家专访罗立平,《美丽的契约》是这么个情况
制片人直言:它是为宋丹丹“定制”的,有约在先
到底能不能二度创作?
接到项目,导演、演员,一定要先吃进去再吐出来
南方都市报:你怎么看这次编剧、演员和导演就剧本问题的矛盾?
罗立平:第一,我不能当裁判,这事让我很纠结。我们是合作关系,创作永远是个人好恶,方金(编剧宋方金)、丹丹(主演宋丹丹)、余淳(导演)、还有我的角度来说,大家都在用心创作,都在做同一件事,这一点我们要肯定,大家反映的结果并不代表谁高谁低。
南都:大牌演员权力过大的问题,在你看来,现实是这样的吗?宋丹丹在这部剧中有哪些权力?
罗立平:不是说大牌不大牌,只要观众喜欢,这个演员就是优秀的。优秀演员肯定是有个人魅力的,选择一部剧、把它呈现给观众时,往往都要看演员的表现,所以要尊重演员的创作感受。在体裁的种类上,我们要仿真,面对古装戏、谍战戏或是年代戏,发挥的机会比较小。而生活戏、现实体裁的戏,我认为一定要发酵。《美丽的契约》这部戏,要尊重二度创作。
从我个人的创作理念来讲,导演、演员在接到项目后,一定要先吃进去再吐出来。编剧完成第一棒,完成以后交给剧组,就像宋方金说的,“编剧结束是导演的开始,导演结束是演员的开始,演员的结束是观众的开始”,这是个递进、消化和酝酿的过程,要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每个优秀的演员都是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天赋,通过台词的解构传递给观众,特定的演员,像葛优、姜文、宋丹丹,语言都有个性、有特质。
有可能像美剧那样吗?
像美剧那种“以编剧为核心”,在中国不太恰当
南都:但项目里,导演是核心,这种情况会不会客观造成编剧地位低从而引发矛盾?
罗立平:有这么一个讨论,我觉得是非常积极的好事,不要认为这是矛盾的体现。华录百纳拍过几十部剧,我有切身体会:创作一定是个动态的过程,文学创作和影视剧的表现中间是有距离的,优秀作品拍出来一定是能体现文学价值的。一部戏肯定会有瑕疵,出现问题,是谁的责任,我们不去论定,因为这样就没意思了。作品里有酸甜苦辣,完成的过程也一样。影视作品永远是遗憾的艺术,遗憾就在那些不得已当中。
南都:大家拿美剧说事儿,认为美剧把编剧作为核心,为什么在中国不可行?
罗立平:我认为以编剧为核心不太恰当。(在美国)也得分剧,《阿凡达》绝对是导演核心,是导演在完成自己的一个梦想;《穿普拉达的女王》呢,就是个表演艺术,怎么以编剧为核心?有些情节剧,编剧的巧妙和构成是非常缜密的,而有些视觉冲击力的企划,背后不止是导演、还有电脑工程师的努力。分题材来剖析这件事,会恰当一些。
南都:宋丹丹说“拍戏不是拍剧本”,你怎么看?
罗立平:我相信这句话有很多潜台词在里面,丹丹是个有责任心的、有成就的优秀演员,我不是因为要跟她合作才这么说的,她有艺术才华和修养,有在人艺这么多年的积累,有对艺术的责任和热爱,我是仰慕她的,我是她的粉丝。我认为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该怎么认识剧本?在剧本的框架之内,我们一定会有二度创作,她的意思是说演员一定要发挥,这是一个创作态度(的问题)。可能字面表达上,大家看了之后不太容易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
南都:还是说到这次,导演和演员都说编剧交来的剧本不行,所以得现场创作,但宋方金又说导演和演员把他好的东西都改成水词儿了,你怎么看?
罗立平:是不是水词儿?我不是这么看待问题,我认为它没有走样。在讲故事的方法上,是编剧说的“假结婚”。从形式和风格来讲,我们是用喜感或喜剧的形式,探讨严肃的话题,这里面有教育问题、户口问题、北漂的辛酸、对孩子的关爱,我认为这个剧的“核”没有改变。就发挥来讲,台词的体现就是生活当中怎么说话,在戏当中也怎么表达。古装剧可能还有些形式上的装腔作势,但生活剧一定要接地气、要让观众感同身受,台词是有感而发的就行了。
原来的编剧为何退出?
这是工作的调整,没有别的问题
南都:导演说编剧没有按时交剧本,所以必须临时创作,为什么剧本还没有完成,这个项目就上马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罗立平:不是这么简单的情况。宋方金的确是我半截请来的,他的才华我感受得到。我们当时面对的情况是:一个编剧提供了故事,我们该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在创作过程中,因为工作上的调整,我们做出了这个选择,不是因为哪个环节不到位。的确,宋方金比较匆忙,因为剧本出了一部分之后我们就开机了。
南都:宋方金加入是因为年轻编剧退出?
罗立平:唐宇(注:之前的原创编剧)是国家儿艺的导演,他单位还有个话剧项目,他必须在团里完成。这是工作的调整,没有别的问题,我们依然会有其他合作。
南都:关于剧本的前后关系,宋丹丹和导演都说类似于定制剧,说这部剧是为她量身打造的,是这样吗?
罗立平:是。在确定项目前,我们跟宋丹丹有约,说希望能再共同完成一部电视剧。她是非常优秀的演员,我们希望能跟这样的演员合作。这是有前提的,有约在先,我们并不是盲目创作。研究项目时,我们就有预判,希望谁来出演,谁来导演。在目前市场化、商业化程度非常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预判。
为什么多花了那么多时间?
(编剧)有消化的过程,交稿时间有延后
南都:别的剧3个月完工,这个剧的周期是五六个月,所以有等剧本的时间,但最后为什么剧本还是来不及,还是要现场攒?
罗立平:这戏从常规来讲3个月就能完成,但我 们 延 长了 ,因为创作是有弹性。拍每场戏之前,我们都要讨论清楚,人物关系怎样,每角色心理怎样,并不是在消磨时间,我也很焦虑。导演就更焦虑了,现场所有问题都在他身上,但这不是破坏,大家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是在可控范围中。
南都:会不会客观上让编剧沦为一个程序执行员?情绪上有不满?
罗立平:不好评判。《美丽的契约》里我们强调的是契约精神,我们是有约定的,(编剧)有消化的过程,交稿时间有延后,但这不是懈怠。
南都:宋方金晒的3集剧本是他水平的代表吗?
罗立平:我没时间看。这不是一个纠错的过程。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有疑问吧:内地电视剧生产环节,到底是先有完整剧本再开拍,还是像美剧、韩剧一样边拍边写?南都记者采访了几家行业内比较资深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了解一下电视剧剧本到底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只要本领高剧本全部包
质量上乘的编剧独立完成剧本,直接交活儿
影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透露:比如一部30集的电视剧,编剧可能会先交3000字大纲过来,比较详细的是交1万字,再好点的是交两三集剧本,给制作公司去看是否有兴趣。但对方也强调:现如今,编剧独立写成一个故事,被片方看中、拍成电视剧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有些编剧会在和制片方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剧本创作———因为这样的创作者能静下心来、剧本质量也属上乘,所以公司会很愿意签下这样的编剧,比如六六。但公司方也强调,这样的编剧太少了,很多稍有名气的编剧会组建工作室,自己出去拉活儿,然后由手下的小编剧来操刀写作。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微博]
剧本策划团队开会、开会,攒稿、攒稿
大的影视公司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剧本策划团队。有一部分会开圆桌会议,在现有的剧本中进行筛选,大家提意见、发言,将意见汇总,再决定要不要上项目。一位剧本管理人员告诉南都记者:“95%外稿一看就不能用。很多编剧关起门来创作,根本不清楚市场要什么。剩下的5%也要费非常很大的劲儿调整。”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在一起聊,聊出方向和故事走向后,再进一步找编剧聊。
这些开会能确定的内容往往非常详细,不仅定下故事的大架构,甚至连每一集的大致内容和方向都能确定下来,每集都有分集大纲,然后找一个或几个编剧分工去写,比如你负责1- 5集,我负责6-10集;有些则是你负责搭构架,我负责润台词。
手握指南针不怕没剧本
对剧集和收视率进行定向分析,然后按标准找本子
还有些影视公司的剧本中心工作方式是借助数据的支持:他们会把一年中播出的电视剧按照收视率从高到低排名,对收视最高和最低的几部进行收视分析。哪一集哪个点的收视率掉下去了,哪里最高,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哪些题材、内容、桥段是观众喜欢的,哪些是失败的;然后根据公司的实力和擅长的类型去策划要拍什么,要写什么故事;最后在这个范围内筛选剧本。
他们也会通过类似方式对剧本进行评估,即看剧本中的桥段、故事逻辑是老套还是新颖,具备什么样的商业点,再大量翻看同题材同类型的剧,对比剧本评估优劣,拿出优化方案,再拿回到编剧那里改。这些进行剧本评估和策划的人通常都是相关专业毕业或者有一定编剧经验的,需要坐班。公司会要求他们做非常多的功课,如翻看同类片子,阅览国内外大量素材、小说,具备鉴别和提案能力。
功力不够?医生来凑
找来腕儿编剧、能干编剧,进组边拍边改
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制片方请编剧写了剧本,但拿到稿子发现还不够成熟。而这时问题出现了:制片方和编剧签的约只要求让编剧改一次,或是该编剧的能力无法再对剧本进行修改和提高,这样,制片方只能临时找“剧本医生”来帮忙修改。剧本医生通常都是市场上现有的编剧,有的是通过关系找来的大腕儿编剧,可以修改得很好。有些是没什么名气的,但沟通能力强,可以综合导演和演员需要,进组边拍边改。
关于剧本医生的署名问题,要看合约的签订情况,有的署名,有的不署名。一位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临时请人修改剧本的情况现在很多。影视公司争上市,产量压力都特别大,大家都在拼命地拍,很多本子都不完整,又要抢演员档期,又怕到明年这类题材不再流行,所以仓促上马,只要有10集8集剧本就敢开机,边拍边写,或者拍完了有问题再补拍。” 南都记者 齐帅
原来,香港剧本创作编剧只是流水线上的一环———
内地编剧与演员的骂战炸开了锅,其实在香港电视圈,编剧与演员的掐架事件也时有发生,去年《金枝欲孽2》播出时,邓萃雯[微博]与该剧编审就曾因为剧本“飞纸仔”、不满意角色设定等问题闹翻了脸。香港电视编剧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据南都记者了解,香港电视台(犹以TVB为甚),多是以监制为主导的。新剧开播,媒体记者从官方途径只能接触到一些知名监制,但根本无从接触编剧和其他创作人员,甚至连导演是谁也不清楚,因为从来没人宣传他们。
TVB的创作部架构是:助理总监→创作经理→创作主任→编审→各级编剧→资料搜集员、初级撰稿员。一级一级的行政管理层,等级森严,论资排辈,犹如机关单位。无线的剧本是怎样炮制出来的呢?可以说,是由1个编审+1个首席编剧+一两个高级编剧+N个编剧+N个初级编剧+资料搜集员和初级撰稿员,层层分工集体创作的:编审负责度故事大纲、文字修改及最后把关,更多文字上的创作是由各级编剧流水线创作的。
关于署名,除了编审和首席编剧的名字会出现在片头、片尾字幕外,其他各级编剧基本上不会署名,更逞论有话语权。但其实,在创作期短、剧本不齐、“飞仔纸”严重的TVB,很多演员都不自觉地承担了部分编剧的“职责”,尤其是喜剧演员,如王祖蓝[微博]、黄子华等,很多台词都是他们私下攒好的。如果以“有份论”,TVB确实存在数之不尽的编剧。王祖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去年“踩过界”,参与了重头剧《老表,你好嘢!》的编剧工作,与编剧们一起度人物关系、度单元故事、度每集分场与高潮,但片尾字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他只拿到了稿费,而且被其他编剧在微博上炮轰,言语间充满浓浓酸味。南都记者蔡丽怡
宁财神说
“我认为,边拍边播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届时,演员如果对剧本不满意,只管改,改词的同时,必须承担之后的一系列剧情责任,那时还敢改剧本的演员才叫好制片人。”
“祝每个谐星都能碰到梁左那级别的编剧,剧本连标点都不用改拿来就能演。祝每个大牛都能找到爱他超过爱明星的好制片人,祝他们的作品家喻户晓、部部倾心。祝天下所有热爱写作的人,能永远铭记写作的初心。”
六六说
“做编剧多年的感受:电视剧是集体的艺术。在编剧阶段要体验生活积攒故事。在导演阶段要配合导演理解和创作故事。在演员阶段要依据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加以说服和修改。优秀的演员对故事的确有提升作用而且广泛阅读剧本会让他们提出加分的意见。但好导演和好演员都不可能在剧本领域超过好编剧。”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