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上海一份报章上写过一篇文章:名叫《让中国电影再次Made In Shanghai》。本来,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就在上海,大家熟悉又数得出口的经典片,全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在上海拍摄的。日本侵华,中国电影从上海流散到台湾和香港,从此才花开三朵,各表一枝。
但建国后的电影业,却被长春和北京占了先机。近年名扬海内外,脍炙人口的国产
片,亦大多数出自北京的一班电影工作者。上海,曾领风骚,如今却星沉影寂。
有见及此,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上影集团特别举办了一个主题论坛,名为“上海都市电影--昨天与今天的对话”。明显地,希望能重新唤醒大家对上海人拍电影的期待与信心。
出席的嘉宾阵容不弱,有老电影人孙道临、张瑞芳,还有多多少少与上海挂上一些关系的活跃导演如吴思远(本身就是上海人)、关锦鹏(要在上海拍《长恨歌》)、陈逸飞、张建亚、彭小莲、娄晔、李欣和朱文,只有贾樟柯和王小帅,似乎应该代表北京,也跑来参加了。
大会明言,希望这个论坛可以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的辉煌时代致敬,同时探讨上海作为华语电影重镇的历史原因和未来前景,最后当然希望为蓬勃发展中的上海电影产业加油!
简单地说,希望上海能再次成为“东方的好莱坞”。
有机会吗?我认为有。上海作为一个摩登的国际大都会,各方面条件都比其他城市优越。只要重建上海的现在消费市场,广纳各方高手人才,培养出属于上海文化特色的名牌(包括明星和导演),像北京可以有冯小刚,上海可以有谁?那么,上海电影的复苏,指日可待!
版权声明: 本版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联系转载、摘编者请致电(或发传真):020-87366515或者发送邮件到jackymail@vip.sina.com.cn。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