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十面埋伏》:武侠片遭遇天大误会(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18日02:50 京华时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张艺谋给章子怡说戏

刘捕头服装效果图

甘露的《如花》号称“另一力作”,他的上部作品《缘起》却被人称为流水账

  《十面埋伏》在剧本、导演调度、武打场面设计、人物感情处理上问题严重,但上述还不是这部“让人流眼泪”的影片遭遇嘲笑的关键———为什么张艺谋的这部“武侠巨制”每逢热闹火爆的武打场面,观众却只回报以稀薄的感情和旁观的冷眼?不懂武侠却偏要拍武侠才是致命伤。连同期在京城上映的《自娱自乐》里的农民业余编剧都知道“武侠就是恩怨情仇”,而《十面埋伏》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激情六月彩铃大奖
竟然以为武侠就是武打,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十面埋伏》剧本的漏洞比比皆是。如果飞刀门苦心经营计中计不过是为了引出总州府的官兵与之决一死战,那么下一纸战书,写明时间地点人物即可大功告成。可如此一来,小妹就无缘得见金捕头,于是整个故事也随之烟消云散。“武侠巨制”居然是从这么经不起推敲的前提展开,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影片武打场面的精彩程度(导演调度)与观众预期相去甚远。即便与张艺谋的上部作品《英雄》相比,也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以事先铺天盖地宣传的牡丹坊一场戏为例,小妹用水袖击鼓,画内花团锦簇,画外鼓声震天,一时间热闹非凡。但稍有经验的观众很快发现,这些动作场面都是用近景及特写镜头快速剪辑而成,没有任何一个镜头完整表现小妹扬袖、水袖飞出、击中鼓面的全部过程。这些用最初级的蒙太奇手法制造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上削弱了动作场面的逼真性。

  对于宽容的观众而言,上述问题都可以忽略———电影本来就是假的嘛;武打场面不够逼真可以原谅,反正热闹就好。

  然而观众会为这部电影不能感动自己而遗憾。这就不得不提影片人物情感的单薄,除了几处关于“随风”释义的文字游戏,小妹和金捕头敢叫天地变色、堪与日月争辉的爱情没有任何根据,这种糊涂的爱要么用成语一见钟情外加始乱终弃解释,要么就只能让人想起粤语“无厘头”;刘捕头对小妹的深情更显得儿戏,除了在和小妹交谈中他自称对小妹一往情深外,之前的情节没有给出任何暗示。观众脑海里还满是刘捕头抓捕及逼供小妹时的凶狠表情。

  试想《十面埋伏》让观众跟着剧中人一起痛快淋漓地爱和恨,那时呼啸的飞刀才谈得上快意恩仇,那才是“武侠”。如果影片真能做到这一点,剧情漏洞也好,导演调度陈旧也罢,大概都没人注意了。(王陈)

  兵器失实 无伤大雅

  电影《十面埋伏》将故事设定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这是晚唐时期。影片抓住了唐官军装备的短兵器以刀为主,基本不用剑这一特点,重点展示了刀,这是正确的。此外,还有弓箭、盾、枪等制式兵器和飞刀等民间杂式兵器。这些兵器看上去虽像模像样,但与真实相去甚远。

  唐朝的装备刀称横刀,刀身是直的。这在《李贤李重润墓壁画》和敦煌石窟的《持刀强人图》壁画中都能看到。影片中官兵佩带的刀,刀身呈弧形,是弯刀,属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形制。片中官兵使用刀背呈齿状的宽刀(俗称鬼头刀)就更离奇了,因为这种刀属于民间私造,根本不会装备官军。

  飞刀在我国流传已久,唐代民间有人使用。但影片中的飞刀为流线弧形,仍属宋代以后的形制。目前,唐代飞刀尚未出土过,但从汉代百戏画像砖上,可以看到汉代飞刀杂技图样。其中的飞刀为直身、环首。环首上还系有带饰,以保持飞行稳定。唐代飞刀应沿袭这种形制。

  唐代的枪分漆枪、木枪、白杆枪和朴头枪四种。片中的枪属漆枪,较短,杆涂黑漆,符合历史真实,但枪头两刃呈锯齿状,没有根据,似宋代《武经总要》中步兵用鸦项枪和素木枪的形制。

  当然,十全十美的东西是没有的,电影本就是遗憾的艺术。再说,张艺谋又不是兵器专家,不必苛求。(王辉强)

  金捕头的帽子有点意思

  《十面埋伏》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唐朝服饰,引起我极大兴趣。影片展示了捕头的皮胄、战袍、皮腰带等,这些都符合真实。众女子的着装,也大体符合当时的特点。

  仔细品味影片,又觉美中不足。以片中刘捕头为代表,他头戴皮胄,胄后部向上高出一块皮囊。其实,唐代皮胄无此装饰,这从许多出土武士俑上可以看出。片中皮胄分明是仿照了软幞头(一种软帽)的形制。唐代的幞头一般有四根系带。两根对系,拉紧帽墙,防帽脱落;两根向上在头顶发髻前系结,防帽上部晃动。倒是片中金捕头的帽子有那么点意思。

  战袍也不应过长,应至膝部上下,以利于行走、奔跑作战。只有平时生活中穿的衣服,可以长些。片中两位捕头的腰带很宽,没有依据。此外,战袍衣袖过短、过宽。唐战袍的袖子长而窄,便于作战,这从敦煌壁画《骑战图》和新疆出土的唐披铠骑兵俑可以看出。片中小妹的许多服饰都很漂亮,其中一件美丽的红色对襟外衣,却不符合当时的服装式样。飞刀门众女子穿着青色拖地长裙作战,也不合情理。

  上述诸多不合情理,倒是很好解释,毕竟电影讲究视觉美,服装方面不会考虑太多。到底服装设计师是日本人嘛。(君伯)

  《如花》:和张艺谋一起炸碉堡

  《如花》的名字确实起得好,这么说不是因为“如花”是梅艳芳最富知名度的角色(《胭脂扣》中的女主人公),也不是因为影片中极富抒情意味的解释,而是因为这部关于《十面埋伏》的纪录片就如同影片拍摄花絮的集锦。对于那些对张艺谋或《十面埋伏》有强烈好奇心的观众,《如花》无疑是有益的,但若想得到比花絮更多的东西,则不切实际。其实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纪录人、纪录片和张艺谋、《十面埋伏》的关系:电影发行的纯市场运作不可能允许有任何不利于票房的消息传出,这种情况下要求纪录的客观公正无异于缘木求鱼,更不用奢望什么深刻的思想性。所以整部纪录片沦为《十面埋伏》拍摄过程的流水账和功劳簿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本来即使是花絮也可以提供给观众的很多乐趣,在《如花》中一律找不到,纪录片作者深陷于《十面埋伏》拍摄过程中的某种人造悲情不能自拔,连她旁白的语气都显得那么如慕如怨如泣如诉。整部纪录片不遗余力地对这群极富事业心的电影人进行热烈歌颂,而忘记了电影应当是有趣的,拍电影的过程也不应该例外。艰苦、挫折、意外甚至牺牲,这是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都可能遭遇的,如果非要把一部电影的诞生描述得如同攻克敌人碉堡般无趣和悲壮,我的意见是,这电影不拍也罢。(苏星)

  《十面埋伏》DVD该预留无对白声道

  看电影和看球一样都有期待。两年前我满怀期待,傻乎乎地走进电影院观赏《英雄》,结果被人抡圆了扇了个大嘴巴,灰头土脸地回家。如果说这一番折磨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就是今天我已经学会把期望值放在很低的标准上。用张爱玲的话讲,一直低,低到尘土里,然后,在尘土里开出花来。

  果然有花,赏心虽然不足,悦目还凑合。

  张艺谋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构图、色彩和造型是他的起家本领,是他在十面埋伏中的惟一生路。所以当他把长处发挥到极致时,至少能给人一种审美上的愉悦。我听到不少人批评《十面埋伏》拍得像个大MTV。但是我们数数内地娱乐界,能把MTV拍得像样的有几个?人家这可是120分钟的MTV,容易吗他?

  与《英雄》不同的是,如果在架空历史的前提下,把“江湖帮会对抗官府”这个剧情接受,同时承认习武人士的生命力比较强悍一些,那么《十面埋伏》的故事编得还算圆,重要的是没有大的逻辑漏洞(以内地编剧的平均水平,这实在是件稀罕事)。一些人物的行为看似莫名其妙,但在“爱情”这个大背景下,至少可以自圆其说。

  如果说《十面埋伏》中还有什么折磨人的元素的话,无疑是那些弱智无比、文白杂糅的台词。它们时时在MTV中插进来,像米饭里的砂子,难以下咽。我甚至开始嫉妒那些戛纳电影节上只能凭字幕看懂剧情的法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看着美丽的汉语被这么糟踏,无疑是一件令人愤怒的事情。我建议《十面埋伏》日后出DVD的时候,能否专门留一个无对白的声道,一定大受欢迎。话说回来,张艺谋拿着这么烂的本子,拍出来的东西还能让我能安下心看完,无论如何是一个奇迹。(王崴)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音乐 明星 好歌 歌手 
酷图 刀郎 自拍 写真 




《十面埋伏》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