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综合评定
整部《十面埋伏》基本是由男女调情场景和花哨的武打场面构成的,扎实的剧本和剧情充实动人的故事在张艺谋的武侠巨片里依然是缺席的。《英雄》上映时引起争议最大的恐怕就是叙事方式的问题,以及故事背后颇为惹人诟病的“天下观”,如今《十面埋伏》虽然将故事重心落在了爱情上,但是故事背景的概念化和情节的空洞仍然和《英雄》如出一辙
。
武侠片是否需要好故事?
武侠电影到底是否需要好故事?《十面埋伏》动摇了我原先斩钉截铁的判断。这部武侠巨片基本就是一幕幕炫技场景的简单叠加,剧情连串连作用都没做好,台词只是为了撑满一部电影的正常长度而存在。
然而我的意思倒并不是要就此展开长篇讽刺,在宋丹丹说出“那时你在长安公干”之后,《十》片已成“公干”对象,也不缺我一个。我想说的是,如果不计算炒作附加上的期望值,纵使故事破败如此,《十》片仍不失为一部好看的电影。它的画面和特技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武侠小说中类似场景的想象。
人们论“武侠”电影,通常着眼于后一个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个完整而有出奇之处的剧本乃为必须,然而这一思路却似并未突出电影艺术的特点,影像与文字斗曲折,多数情况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对张艺谋之流的影像而言,尤为如此。
不妨调整思路,侧过脸来玩味一下那一个“武”字。武侠江湖的必杀技究竟是侠客的仁义心肠,还是豪杰的一身绝艺本就可待商榷。曾有对张氏武侠电影的批评中论及,胡金铨如看到片中人物终于如自己梦想一般飞翔起来不知会是何滋味。原话虽有对张艺谋的揶揄之意,却也揭示了技术进步对武侠电影本质的重大影响。
对神奇武功的再现始终是武侠片导演的重点工作。1982年徐克借鉴西方探险片的特技制作拍摄的《蜀山奇侠传》甫一上映即引起轰动,之后,他将吊钢丝技术发挥到极致的《笑傲江湖》、《黄飞鸿》等系列电影更是奠定了自己新一代武侠电影宗师的身份,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将原先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独孤九剑、无影神腿等武艺影像化了。
《十》片中对“飞刀”、“神箭”等武艺的表现得分应在及格之上,美工和外景,得分更高。既然张艺谋已经被大家认定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而他又不想延续以前改编名家小说的习惯,那么不妨就让他做他擅长的东西:筹得巨资,拉来明星,整合武指、摄影、美工等各方面的高手,拍出几段赏心悦目的武打场面。
其实,重场面,薄剧情不正是好莱坞大片通杀四海、显而易见的方针吗?对中国观众而言,又有几人不是冲着人魔两界大战的场面去看《魔戒》的呢?中国商业电影要想扬威国际,最紧要的恐怕并不是把故事编通顺,而是把场面拍得更好。公子小变
从叙事方式看张艺谋爱情观的分裂
对于还没有看《十面埋伏》的观众来说,可能心头最大的好奇是和《英雄》相比,《十面埋伏》的故事到底说得怎么样?《十面埋伏》和《英雄》最大的不同是将故事的重心落在了爱情之上,乍看之下似乎靠谱了点,但可惜的是张艺谋《红高粱》时期充满激情的爱情早已不复存在,《十面埋伏》依然只是“英雄式”剧情空洞、徒有虚表的失败之作。
一、叙事硬伤
《十面埋伏》的故事背景是“飞刀门”和朝廷的对抗,但仅仅是片头百余字的草草交代,再无任何实质性的场景说明,劈头盖脸就直奔牡丹坊的可疑人物小妹(章子怡饰),开始了充斥这部影片男女之间极其意淫且可笑的调笑片段。片中人物的行事做派和矛盾冲突根本无法落到实处,故事背景的概念化是《十面埋伏》叙事架构上的硬伤。
片中小妹和金捕头(金城武饰)三天之中的爱情前后经历了好几次真真假假的试探-否定-肯定的过程,本质上来说这种叙事方式仍然难逃《英雄》以不同色系表述不同版本故事的痕迹。每一次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转折都完全否定了之前的结论,导演试图以一种颠覆来完成叙事方式的突破,但是对爱情一次次的怀疑和否定恰恰表露出,张艺谋现阶段爱情观的茫然与分裂。
二、前后矛盾、自我分裂
应该说《十面埋伏》相对于《英雄》而言,其中最可贵的一点是表现出对个体意志的追求。《英雄》的三千铁甲毫不犹豫地湮没了个体意志,而《十面埋伏》中“飞刀门”和朝廷的面目虽然模糊不清,但是巨大的压力仍然无处不在,小妹、金捕头、刘捕头(刘德华饰)三人在这场反反复复的猜心游戏中终于流露出“个体对集体的逃避甚至是抗争的意识”。这无论是张艺谋故意为之的姿态也好,还是真情流露也好,至少反映出他对《英雄》的“天下观”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但是影片发展到刘捕头看到小妹去追金捕头而心怀恨意,飞刀射中小妹胸口时,张艺谋的爱情观进入了不加控制的分裂状态,到最后关头还是对个体意志的觉醒采取了怀疑和最终放弃的态度。正是这种前后矛盾、自我分裂的状态,从根本上形成了《十面埋伏》外在叙事方式的混乱无稽,任何事件、任何人物在任何时刻都充满了彻底否定的可能。这也不禁令人回想起,张艺谋对人性和爱情的绝望其实早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时就已形成,那恰恰是他和巩俐的最后一次合作,此后的张艺谋再也没有拍出过对人性具有深刻洞察和表现的作品。《十面埋伏》和《英雄》的致命伤仍是一样的,最终毫无意义的结局否定了之前所有一切的努力。正是白茫茫一场大雪,下了也是白下。
三、结语
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数次从兴盛到衰落的阶段,能够在历史发展中确立自己独特地位的武侠片不外乎三种:一是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人的作品;二是开创一个全新的片种或是系列,引领出武侠电影的新潮流,如张彻的“阳刚美学”、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功夫喜剧,还有徐克90年代的“风云再起”系列;三是突破传统武侠电影的叙事模式,树立与众不同的武侠观念,塑造出风格独特的“江湖”,例如胡金铨将政治斗争嵌入武侠世界,李安的《卧虎藏龙》独辟蹊径地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意气质的江湖,这些作品无疑是武侠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很显然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同样也是野心之作,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两部作品绝对是中国电影商业运作模式发展中不可忽略的经典案例。至于在武侠电影范畴内,《英雄》和《十面埋伏》均表现得乏善可陈,张艺谋的武侠世界,既没有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侠客,也没有令人向往的江湖情怀,更谈不上任何叙事手法的突破,只是一幅又一幅美丽而空洞的“风景明信片”。表江
链接
经典叙事名片
《空山灵雨》1979
导演:胡金铨
本片将寺院各方利益的勾心斗角和禅机的悟道过程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于禅机这一如此空灵的主题表达之透彻、清晰而又意味深长,可谓后无来者。
《蝶变》1979
导演:徐克
《蝶变》是徐克的奇幻式武侠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完全颠覆了当时几近泛滥的传统武侠电影。《蝶变》完全超越了同时代作品。
《名剑》1980
导演:谭家明
《名剑》所表现的江湖中人人争名夺利的疯狂阴险,是传统武侠电影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反思与否定。《名剑》处理最后一场决斗以快速蒙太奇的方式不断切换,这在当时十分前卫。
《卧虎藏龙》2001
导演:李安
《卧虎藏龙》的历史性突破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可贵之处是,将现代叙事方式和内在对传统的致敬这两者结合得相当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