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论五:“你这个剧本,拍出来像哪一部港产片呢?”
这句话常在电影公司决定开拍电影与否时出现,老板会向编剧、导演问这句话。为什么一部将要拍的电影,老是非要跟一部已拍成的港产片相似不可?
这其实是源于香港不少片商欠缺冒险精神,不肯突破固有成功有关。在某一个类型
片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大家就不愿作新的尝试,只望因循地沿袭这条方程式,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资金,去不断地复制。所以当你提出一部电影的拍摄方案,而无法将其归类为任何一部过去的港产片时,这对本地投资者来说,意味了两种可能性,一是连创作人自己也无法估计影片出来会是什么模样,二是这个片子的类型,从未曾被证实成功过。
对于希望从固有类型片种中寻求突破的新导演来说,这个问题简直如个恶毒诅咒,像《西游记》中唐三藏给孙悟空所戴的金箍一样,将天马行空的创意,牢牢地箍在固有的轨迹上。
当然,我会忠告许多打算向片商推销自己剧本的新导演,当面对这类极不愿意回答,但又非要回答不可的问题时,务必要小心对应,因为投资者除了想知道影片出来的模样外,还希望透过导演回答这问题时的选择,从中了解导演的口味和取向,要是你随便地将一大堆自己敬佩的导演罗列出来,说什么我拍这部片,会像杜鲁福混合费里尼的感觉,再加一点云.温达斯映像的苍凉。也许在别的地方可以,但在香港,千万千万不要这样,否则你的导演生涯(如果还有的话),很可能要比云.温达斯的映像还要苍凉呢。
我是个较为实用主义的人,有远大志向固然可嘉,只是无必要做个壮志未酬只会空想的家伙,怎样拿到资金去踏出你的第一步才是最实际。既然明白了本地电影公司担心什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所有希望开拍处女作的新导演,就不该鄙视这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这时,你需要仿效《特洛伊》中的希腊人一样,制作一只属于自己的特洛伊木马,然后把你那一篮子的杜鲁福、费里尼、小津安二郎等等都塞进去。
而这只木马,其实早已由前人做好,1994年由《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陈清伟先生编著的《香港电影票房记录》中,已详细列出了整个八九十年代每部港产片的票房收入和排名。在老板问你,你那影片拍出来将会像哪一部片时,我会劝你在回答前,先查清楚那片子当年是否卖座。
版权声明: 本版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联系转载、摘编者请致电(或发传真):020-87366515或者发送邮件到jackymail@vip.sina.com.cn。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