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延平导演报他拍过的电影名字给我听时,我倒真有点吃惊了,似乎除了影展里看到的台湾电影外,其它的台湾电影都是他拍的。
然而如今他已萌生退意,因为他觉得自己进入了低潮。当然他也不觉得低潮有什么不妥,基本上每个导演都会有低潮的时候,就连他最崇拜的两位香港导演,王晶和徐克也正处在低潮阶段。
我有问过朱导演为什么崇拜这两位导演,朱导演的答案是很肯定的,“因为他们不是那种跟在别人后面走的,他们一直在开创着他们自已的新风格,所以我在寻找我的接班人的时候,也是希望找到一些能创新的年轻人。”
当朱导演跟我提到接班人时,是那么严肃,那么诚恳,不仅让我动心。
朱导演一再表示,“我要的不是跟着我的旧路走的,那些永远在我的思考范围内,我让他们拍什么他就拍什么的,要来干什么呢,完全没有建设性。我已经开始老了,我知道自己和年轻的一代应该也会慢慢脱节,会有代沟了,所以我要的是新的东西,新的思想,是属于现在年轻人的东西。”
但是,他却是失望的。他说他看不到这些东西,看不到让他吃惊的火花,至少目前他还是没有看到。
那么喜欢电影的一个朱导演,他讲到今天台湾的电影,甚至于应该说是包括香港的华语影片,都会有一种很无奈的心痛的感觉。
“这些年来,华语电影工业衰退了,并不是华语片没人看,只是已经没有人跑到电影院去看华语电影了,前一些日子有一部电影叫《寻找周杰伦》,戏拍得很好,卡士也不小,在台湾我们大家都寄予重望,但是才收了十四万台币。”
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提出反对票,“我可是标准的电影迷,而且我是那种只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死硬派,但是我没去看《寻找周杰伦》,那一段时间我还挺忙的,所以得有选择地看电影,我一看这个戏名就……”
他看了我一下,没有理会我,继续发表他的意见,“那么那部港产片《恋之风景》够吸引了吧,有郑伊健、刘烨、林嘉欣,这样的卡士更惨,才卖了二万九,是二万九千台币,已经是创了票房最低的纪录了,可见华语片在台湾已经灭绝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用“灭绝”两个字,难道是表示他对华语片的绝望?
版权声明: 本版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联系转载、摘编者请致电(或发传真):020-87366515或者发送邮件到jackymail@vip.sina.com.cn。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