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谈“石头仔电影”(石头仔即吸食大麻的瘾君子),提到新片《猪头逛大街》(Harold & Kumar Go To White Castle)为今年最有趣的好莱坞电影之一。这里再详细讨论一下。
《猪头逛大街》有趣之处,是电影中的“最傻拍档”为亚裔人,一个是韩国裔,另一个为印度裔。
为什么以亚裔角色充当吸大麻吸到糊里糊涂的“蠢蛋”特有趣呢?
首先,从类型角度出发,这部电影为一个颇僵化的公式注入了新意。如所有类型一样,“石头仔电影”自1978年的《Up In Smoke》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以新型态出现,反映了美国不同时代的青少年沉迷大麻的形象及课题的演变。上星期提到的“蠢蛋电影”《反斗智多星》(《Wayne’s World》)及《超时空历险记》(《Bill & Ted’s Excellent Adventure》),都属于“石头仔电影”。
《猪头逛大街》不但为一向白人天下的“石头仔”世界披报上新皮肤,还利用亚裔人士聪明勤奋的形象,营造出一个新鲜的“一点都不蠢的蠢蛋”角色。
如果这个角色能持续下去,说不定还会在“石头仔”这个“次次类型”中发展出“一点都不蠢的石头仔”的“次次次类型”呢!
从种族政治观点出发,《猪头逛大街》也有值得讨论之处。以亚裔为“蠢蛋”主角,在达到种族平等的过程中,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
正如大部分社会现象都同时具有正面及反面意义,《猪头逛大街》也如此,一方面有改善亚裔地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则仍然暴露出好莱坞对亚裔人的偏见。
正面观点是两名亚人士既为主角,自然会得到观众的认同,而他们也跟白人一样吸了大麻后变得傻头傻脑,表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非硬邦邦的样板,而且他们本身都并非窝囊废物,甚至极为聪明,一人为投资界精英,另一人为医学院入学试获高分数的准医生。
我在本栏曾批评过成龙的好莱坞作品有损华人形象。表面上《猪头逛大街》的“蠢蛋”角色与成龙的奴仆角色很类似,事实上却有很大分别。成龙本身已有辛苦建立的形象,并代表了香港人及中国人的骄傲,好莱坞把这个华人文化的肖象性人物贬为插科打诨的小丑,是全球性种族权力游戏的一种,代表了西方白人的优越意识。反观《猪头逛大街》,则持一向极端样板甚至丑化的亚裔美国人描绘为引起观众认同的人物,情况与成龙不可同日而言。
影片的反面意义是始终维持了好莱坞轻视亚裔人的偏见。两名主角虽然表面傻得可爱而本质上聪明能干,但仍然是靠傻人的傻福来解决问题。比起好莱坞电影中以力量和智慧战胜困难的正统英雄,他们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
版权声明: 本版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联系转载、摘编者请致电(或发传真):020-87366515或者发送邮件到jackymail@vip.sina.com.cn。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