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政治,像任何社会性政治议题,经常都牵涉复杂、甚至矛盾的道德意识。
上两星期讨论“石头仔电影”《猪头逛大街》(Harold & Kumar Go To White Castle),意犹未尽,今期继续。
电影一开始便刻意向既定的社会价值挑战。两名白人“优皮”(Yuppies)快要下班,
爱玩的一个游说好友,劝他放下沉重的工作负担,晚上及时行乐——追女仔。这是典型的男性青春片桥段,对类型熟悉的观众,会弹性反应地期待两人将在游戏与工作间挣扎,经历各种荒诞遭遇,产生令人捧腹的笑料。
两人最后决定,把工作推卸给一名韩国裔同事身上。这是另一个好莱坞或甚至是美国社会的典型处境:白人是享乐与趣味的代表,亚裔人则有着只懂工作、生活沉闷,容易欺负的形象。观众又会反弹性地起哄,一方面取笑那名亚裔人,另一方面又欣赏两名狡猾白人的偷懒方法,并且对他们下班后尽兴逍遥的经历所提供的娱乐,有了更高的期待。
正如我上星期所说,《猪头逛大街》其实是那名被欺负的韩裔同事与他的印度裔好友的故事。电影出人意料地违反了好莱坞常规,开始便作出了政治表态。当然,很多买票入场的观众都已看过预告片或对故事重心早有所知,而他们的进场,也是对这个政治表态的支持或起码好奇的表示。
评论界大致上对该影片颇欣赏,认为比一般充满陈腔滥调的“石头仔”或“蠢旦”电影出色,而且两名亚裔的“非典型”角色,不但扩展了青春片的视野,还因为他们“充满智慧的亚裔”形象,提高了类型的智商。
电影虽然的确有点新意,成就其实并非很高。影评界如此捧场,一来因为类型上的突破,二来则因为电影让亚裔人士成为一向白人专行的“蠢旦”,有“平等机会幽默”之效,对大部分属自由派的影评人来说,实现了美国文化大熔炉的神话。
《猪头逛大街》还有另一个种族政治的突破。两名瘾君子吸了大麻后,肚子饿了,看到电视上播出“White Castle汉堡包”的广告,马上垂涎三尺,决定午夜出击,四处寻找“白堡垒”。满足欲念(Pursuit of Pleasure)是美国战后文化的重要因素,“努力工作玩”(Work Hard And Play Hard),成为“婴儿时代”的生活口号。亚裔人士一向只有“努力工作”的形象,这回千方百计满足口欲,真有拉近种族距离之义。
另一方面,旧金山市一份报纸的女性影评则批评电影在性别政治层面上仍停留在男性中心的水平,所有女性角色都是边缘人物,不是欲念对象便是毫无趣味的书呆子。这篇影评说得对,但电影也不是缺乏有趣的女性角色,不过她们有趣之处,却与低俗的厕所笑话有关。这也可算作“平等机会幽默”吧!
种族政治,真是一把双刃剑。
版权声明: 本版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联系转载、摘编者请致电(或发传真):020-87366515或者发送邮件到jackymail@vip.sina.com.cn。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