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毕福剑风波验证互联网舆论的变迁

2015年04月10日09:43   东方网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毕福剑微博致歉 毕福剑微博致歉

  毕福剑昨天晚上就唱评《智取威虎山》的“不雅视频”公开道歉。他在个人微博上写道:“我个人的言论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我感到非常自责和痛心。我诚恳向社会公众致以深深的歉意。我作为公众人物,一定吸取教训,严格要求,严于律己。”

  毕的这一公开态度汇入了公众这两天热烈讨论的大潮中,而且与这些讨论的总方向是一致的。这两天的舆论场充分展现了多元性,但主流价值取向的轮廓也较清晰。舆论的这一面貌与几年前相比有了显著变化。

  这几天舆论最突出的焦点和态度是批评毕福剑唱评的内容,这与毕昨晚的道歉形成对接。其他讨论与这一主线比起来相对“外围”,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主流价值观真实影响力的反映。如果事情发生在几年前,互联网舆论的主基调或许是另一个样子。

  除了谴责毕的不雅唱评,舆论这几天还忙活了另外几件事。一是要查出当时与毕同席并“欣赏”“为其鼓掌”的是些什么人。二是就上传视频者是否属于“不道德的告密者”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可以看出,后一个问题是意见最多元的区域。

  很多人既反感毕福剑不雅唱评的内容,也对这种把“饭桌谈话”曝光到网上的做法感到不舒服。但一些参与辩论最积极的人最后往往最看重的是立场,把捍卫立场的方式放到了第二位。他们像是“站队”了,反对的都是对己方队伍者“隐私”的曝光,而支持对对立方人士的无底线监督。

  实际上这些年互联网对私域的深入几乎是全方位的,舆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模糊不清。当一位基层小官在饭桌上有不雅言论被曝光到网上,或者某个大学团委书记的婚外情被抖出来时,就会遭到网上舆论的穷追猛打。而一些反体制者出了丑闻时,又会有“捍卫隐私权”的声音为他们辩护。

  很多人其实都在涉及隐私的公共事件中持“双重标准”,这表明价值判断在相当多时候仍是“至高无上的”。这好或不好要另说,但它是现实。

  不管怎么说,毕福剑“不雅视频”风波是互联网舆论风向变迁的标志事件之一,它仍有不少难以看透的地方,但它与人们在生活中身处的道德和舆论真实环境有了更多契合。如今的网上舆论不再像是某种超然的存在。

  然而舆论场总是因为一个名人的事情出现轩然大波,在短时间内吞噬掉社会的大量注意力,这正常吗?好吗?也是蛮有意思的问题。

  中国有很多“正事”要做,而舆论场不断增添“野史”的鲜料,我们抓住由头,然后“狂欢”,嬉笑怒骂地开展一个个充满戏剧性的政治及道德项目。

  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互联网时代的“规律”,还是一种“跑偏”。或许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责编: 叶或或)

文章关键词: 毕福剑星光大道互联网舆论评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