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名状》香港三碟导演版再现黑帮英雄梦-花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0日23:43  新浪娱乐
《投名状》香港三碟导演版再现黑帮英雄梦-花絮

删剪片段菜单

《投名状》香港三碟导演版再现黑帮英雄梦-花絮

收集了更多战争片段

  花絮:

  比起今年二月初发行的双碟版,本次发行的三碟导演版(陈可辛在导评中谈到这个版本就是他心目中的导演版。另外,据说本片在北美市场上映的版本,只有大约100分钟,删减了不少的文戏,导演陈可辛不是很满意),是在原来基础上添加上一些花絮而成的,包括正片的随片导演讲评、长达半小时的删剪片段(对于部分碟片发行资讯中所说的追加40分钟的加长/删剪片段,其中大约十分钟是在正片里加长的——正片长达127分钟)、宣传曲MV及预告片,这些都是增加的第二张DVD中,而正片是横跨两张碟的,第三张碟则是与当时发行的花絮碟内容基本上一样。而这里想要详谈的也即导演讲评与带讲评的删剪片段这两部分追加花絮。

  导评是由导演陈可辛与美术总监奚仲文共同完成的,整体上是讲述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如影片的类型、演员的选择与表现、拍摄的问题、美术的设计、动作的设计等,这些无疑可以让观众更加清晰的认识、探讨这部作品。其中,导演对本片的类型的强调无疑拓展了本片的视野。

  这是一部黑帮式的战争片。这是导评中导演所谈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强调了其战争片的性质而不是传统香港电影中的武侠片性质。其实,早在去年十二月初,香港《电影双周刊》的总编陈柏生先生在一起吃饭时谈到他刚观看完的媒体场的投名状(《投名状》香港三碟导演版再现黑帮英雄梦-花絮)(blog),他就跟我强调,影片是战争片而不是武侠片——事实上影片也是如此,从影片开场的庞青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画面,其潜台词在于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很残酷的冷兵器战争,后来的攻打舒城、苏州,再度的强化了其战争的性质与残酷性(围攻苏州那场戏的重点不在于战争场面,而是其持久性对人性的考验等,陈可辛在导评中也特别强调了他的这种战争观——战争的残酷性在于两军对垒时的那种折磨,就如苏州城门打开后,城里的老百姓们走了出来,与围城的军士们面面相觑,相对无语,而此前的敌对与仇恨在那一片刻随风飘逝)。而香港文化评论者林杮理先生也在导演座谈交流会上谈到,“我觉得《投名状》的动作场面追求很接近战争的写实,多过武侠的浪漫,而导演又可以驾驭到,这对香港电影来说是甚具代表性”。对于其黑帮片的性质,一方面是来自于庞青云、赵二虎及姜午阳之间的在香港黑帮片中最常见的兄弟情义(林杮理也谈到他在本片中看到与此前的黑帮片之间的很多微妙的对话),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黑帮片中的兄弟结义、家法处置等场景。确实,对比传统香港的武侠电影与内地的武打片,往往香港电影的侠士是“游侠”并离开着直接参与政治等(即使是《黄飞鸿(《投名状》香港三碟导演版再现黑帮英雄梦-花絮)》系列,黄飞鸿躲不开大时代的政治环境,但他的所作所为仍然是一位侠士的不直接参与政治的侠义行为),而内地的武打片尤其是这几年的“大片”则常常涉及到宫廷政治(如《夜宴》《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等),陈可辛的《投名状》是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平衡,一方面以赵二虎作为游侠的代表,另一方面则将庞青云塑造为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两者之间的融洽或对立,正是不断的在矛盾中预示着时代的趋势。

  此外,在随片导评里,导演还谈到了故事原本应该是在赵二虎的被杀就完整、但后来还是增加了姜午阳刺杀庞青云的戏,以及苏州守将的人物形象设计、姜午阳的人物构思等。

  五个带导评的删剪片段是这个花絮中的另一个重点,就如导演本人所说,“我觉得这些片段能够给到你们尤其是喜欢电影的观众看到导演本身的意图,原来的意图,这个意图一定有我本来的意识,但是不一定最后放在电影里是最好的。很多电影片段剪掉可能是因为片长的关系,也可能是因为电影节奏的关系”。而五个删剪片段中又以第一个跟最后一个片段为重点。

  第一个删剪片段是李连杰(《投名状》香港三碟导演版再现黑帮英雄梦-花絮 blog)从死人堆里爬起来后,走在满目疮痍的山路上(以军人的眼光展示战争的残酷的一面——而这种残酷又是因为他们的战争造成的),遇到了一群人,甚至在人群所抬的棺木里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随后,他与徐静蕾(《投名状》香港三碟导演版再现黑帮英雄梦-花絮 听歌 blog)扮演的角色相遇,两人前前后后的走了一段时间,发生一夜情时还有一段徐静蕾谈自己的扬州瘦马的经历的对话(这对话后来被穿插在影片里)……陈可辛谈到删减这部分场景是因为出于影片整体节奏的考虑——实际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时观众在看电影时对于比较突兀的插入关于徐静蕾扮演的角色的扬州瘦马经历的疑惑。

  而记得我在看电影时的另一大迷惑在于金城武(《投名状》香港三碟导演版再现黑帮英雄梦-花絮 听歌)所扮演的姜午阳的旁白,因为有些感觉是有所游离的。而第五个删剪片段,就是那段姜午阳被凌迟前的脸部的特写镜头——陈可辛导演介绍本来这些镜头是跟随着姜午阳的旁白出现的,但后来觉得删剪后也可以表现出意图,而剪辑了。此外,陈可辛导演还就这段谈到,一是本来金城武花了很大力气表演这段,且演绎的非常好,但最后因为考虑到故事在庞青云死后已经足够,再加上这段的话是画蛇添足。(至于第三张碟的花絮内容,基本上是来自于此前双碟版的花絮内容,而不再详谈。)

  应该说,这个带导评及删剪片段的导演版,是对影片的一次补充说明,毕竟,有时候有的导演在创作时有着很多想法及完整的意图,但因为种种关系难以直接用影像的故事充分的表达出来,而需要影迷借助于DVD花絮或者访谈等加以认识。阿木(blog)/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投名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