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北京北兵马司剧场。在全场观众的倒计时读秒声中,2003年大学生戏剧节拉开了大幕。
一直到8月4日,十几所高校的25个剧目将在北兵马司剧场和人艺小剧场上演。同时,此次话剧节还在上海设有分会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的3部小剧场话剧,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新建成的D6空间小剧场演出。
著名剧作家郭启宏把大学生戏剧称为“三有戏剧”。第一是有活力,大学生的戏大多是自编自导的戏,因而不会遵从固有模式,非常大胆;第二是有见解,大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充分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注及独到见解;第三是有学问,这些剧本的很多台词都体现了作者们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郭先生同时指出,看了这些学生在并不豪华的舞台上所作的表演,会让人们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戏剧是什么?有悬念、冲突或期待的是戏剧,解构了这些玩意儿也可以说是戏剧。戏剧永远发展变化着它的内涵与外延。大学生戏剧也提醒我们注意到戏剧中永存的游戏规则,戏剧需要真、善、美,戏剧需要天赋,戏剧更需要学识。
和简单、清新的舞台呈现对应状态的是戏剧节免费赠票的公益化活动宗旨。话剧发烧友、剧评人水晶对此颇有感触。他说,这十几天在剧场里,在年轻学子们鲜明的表达和纯粹的生命激情中,你只可能感受到“贫穷戏剧”的巨大震撼与魅力,看到“只要有3分钱也要做话剧”的执著。水晶认为,这次活动,不论是对于戏剧,还是对于校园,都有值得深思的意义。当戏剧舞台充斥着翻版经典和伪先锋的时候,来自校园的独立创作、深度思考、真诚表达与锐利视角,无不揭示出,戏剧不应该仅仅是假阳春白雪、经典和实验之名而行的小众娱乐,它更应该是充满生活气息,流淌于每个普通人身边的大众文化。
开幕式当天上演的剧目是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嘉艺编导的《倦鸟归巢》,这部作品在奇妙怪诞的想像中不乏现实生活的剪影。该剧表现的时代、国家都云里雾里、虚无缥缈,尽管不少观众因费解而提前退场,但该戏却因为关注现实而受到不少专家的好评。
据介绍,即将上演的剧目还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往巴比伦》、华中科技大学P.E.T工作室的《背惊》、武汉大学的《挪威的森林》、华中师大钩沉剧社的《向左走向右走》等。
作为组委会的执行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陶庆梅指出,让大学生们带着自己的作品进入剧场,也是为未来的戏剧创作寻找人才。而且,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许多表达方式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与积累。大学生做比较正式的演出,这既给了他们自信,也让他们在熟悉剧场、了解演出的过程中,清楚自己的不足,并以此为起点提高自己。
大学生是戏剧节的主角,举办这样的演出,能够让他们凝聚对戏剧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正是激励许多人在走出校园后持续关注戏剧,长期支持戏剧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