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夏明和单雯扮相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继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苏昆的《长生殿》之后,话剧导演田沁鑫执导的昆曲《1699·桃花扇》也将于今天在保利剧院首演。这部投资400万打造的昆曲作品启用了一批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年轻演员。
【关于信念】
你们要做的,就是一直往前走,走过了桥到达另一座楼,你们就成功了。
记者了解到,即将在《1699·桃花扇》中登台的这批年轻演员,是江苏昆剧院20年来招收的唯一一批演员。相比其他戏种,昆曲人才成熟得要晚一些,因此该剧院每隔20年才会招聘一次,目前剧院里的当家演员都是20年前招收的,而40年前入院的那批老演员则已全部退休。
“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做一名昆曲演员要走的路确实比较艰辛。我常对他们打比方说,你们从这个楼走到那个楼,要经过一段独木桥,你们在过桥的时候,不要往下看,一看就会摔下去。你们要做的,就是一直往前走,走过了桥到达另一座楼,你们就成功了。”江苏昆剧院副院长柯军说,这是他经常跟年轻演员说的一段话。
【关于收入】
这批年轻演员每个月工资加上演出费只有1000多元,扣除各种费用后,拿到手的也就500多元。
据说,这批年轻演员每个月工资加上演出费只有1000多元,扣除各种费用后,拿到手的也就500多元。这样的收入对于吃着麦当劳玩着电脑长大的年轻人来说并没有吸引力。李香君的两位扮演者单雯和罗晨雪说,虽然工作了,但每月家里还是会给她们零花钱。指导孩子表演的胡锦芳老师说,在排练间隙聊天时,有些男孩子跟她说自己心里挺彷徨,“男孩子要娶妻生子,肩膀上要扛重担子的啊。这点收入对他们来说是不够的。”
柯军表示,资金、传承人、观众的流失,是昆曲目前面临的困境。“我常跟孩子们说,你们现在进入昆曲这个大屋子,还意识不到周围都是珍宝。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屋里的珍宝往身上抓,而我的工作就是要尽快打开窗子,让光亮照进来,让你们看到自己手上拿到的宝贝。”
【关于排练】
不只是主角,即便是龙套演员也都是由指定的老师手把手教。
让刚出校门的学生挑大梁演这样一出大戏并不是件易事。剧组请来了多位昆曲名家为孩子们教戏,石小梅就是其中之一。她对记者说,每一场戏,都是导演给出方案,由老师们先把戏“捏”起来,创出表演动作后再一招一式地教给孩子,不只是主角,即便是龙套演员也都是由指定的老师手把手教。
在排练《1699·桃花扇》四个多月的时间里,老师、孩子一起连轴转,没有周日不说,每天也都是从早上9点一直排到晚上11点左右。排练时搬布景、化妆、配服装等等工作,也都由老师一手承办了。几个月下来,所有人都瘦了一圈。“这次是个机会,我们苏昆憋着打个翻身仗,靠自己干出来呢。”石小梅说。据说,为了奖励这些老师,江苏昆剧院特意划拨了经费,老师们拿到的创作“稿费”最高的可达3万元。
【关于机会】
这些孩子能够坚守住昆曲这片清贫的天地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他们缺乏登台的机会,也许不久后,他们就会放弃。
记者了解到,《1699·桃花扇》是江苏昆剧院10年来排的唯一一部大戏。而该院正当年的演员却甘于退居幕后,将这样珍贵的机会让给了初出校门的年轻人。曾在白先勇版《牡丹亭》中跑龙套的“侯方域”施夏明说,自己前晚只睡了3个小时,可昨天到北京后却兴奋得怎么都睡不着。
柯军说,“昆曲是表演艺术,我们的青年演员虽然不够成熟,但10年后,这方舞台将是属于他们的,如果从现在开始,他们就能够登上舞台锻炼,挑大梁,那么,昆曲的明天是值得期待的。”
田沁鑫导演也谈到,“在如今诱惑众多的社会之中,这些孩子们能够坚守住昆曲这片清贫的天地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他们缺乏登台的机会,也许不久后,他们就会放弃,选择更吸引人的生活方式,上辈老师的所学就无所承接,艺术也就枯萎了。”停了一会儿,她很认真地看着记者说,“动用这些年轻人登台演出,‘青春’二字是表面上吸引人的亮点,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走进剧场,认识了解昆曲,享受昆曲。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的想通过这次排演行为,给昆曲注入新的传承力量。”
“20日之前不许谈恋爱”
虽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但为了保证演出,老师们也特别注意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小演员们的情感问题。
据一位跟随剧组工作多时的人员透露,老师要求孩子们“20日之前不许谈恋爱”。难道谈恋爱还要挑日子?
原来,北京首演的三场将在3月19日结束,为了保证演员在台上都能呈现出最好状态,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年近六十的胡锦芳老师也说起,有个资质很好的孩子因为受感情困扰导致水平发挥总不稳定,“她们不知道啊,自己现在是创事业最好的时候,就应该沉下来,什么都不想!你想想,现在才十几岁,谈恋爱还有的是时间!现在就别为这个分心!”甚至,她还给自己的学生出主意,要是遇到追求者,就“告诉他让他等着。他不等你他就不是男子汉。不值得。”不知道当年花季年龄的胡老师是否就是这样为了昆曲艺术而慢谈感情的。
爱哭和爱笑的“李香君”
两位李香君的扮演者单雯和罗晨雪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被田沁鑫昵称为“小猫咪”的罗晨雪,是个“爱哭的小人儿”。用导演的话说,她常常在排练时因为一些“极不靠谱的理由”把眼睛哭得像桃子。
据说,有一天排练时,罗晨雪哭得梨花带雨,大家问了半天才知道“罪魁祸首”是导演田沁鑫。原来,罗晨雪发觉平时很疼自己的田导一整天都没看她几眼,自认为是因为这段时间不用功,所以田导不喜欢自己了。最后,田导亲自出马,主动“认错”才算了事。
另一位“李香君”单雯却是个乐天派,号称“从没掉过眼泪”。这个被大家昵称为“小苹果”的丫头,整天乐呵呵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偷偷和坐在对面的“侯方域”互相做鬼脸,时不时笑趴到桌上。
当剧组在公共场合拍带妆照时,摄影师要求单雯做出凄婉的模样,单雯一直不解地嚷嚷,“照相为什么不让笑啊?”然后很努力地做出不笑的样子,仿佛对她来说,不笑比学昆曲还要难。
对话导演
记:马上就要演出了,现在心情如何?
田:现在没什么感觉。只是到北京后,坐车时有人念《桃花扇》的台词,我觉得那感觉不大对,看来北京确实不是出产吴侬软语的地方。(笑)
记:怎么会想起来排一部昆曲大戏?
田:本来江苏演艺集团是让我去排一部类似《生死场》的话剧,可我觉得好剧本要花力气去找,而现在趁着传统文化回潮,借力打力,做部昆剧会比话剧影响深远。
记:这次新排的《桃花扇》为什么前面要冠以“1699”?
田:“《桃花扇》1699年完稿后,1710年前还在上演,但孔尚任被罢官后就不再上演了。而欧阳予倩的版本弱化了全剧不可缺失的‘传奇’二字。其实原著中的后半部分是很荒诞的,侯、李二人的爱情结局是扇子被一个老道拾走了,之后两人都出家了。这次我们还原了这样的结尾,目的就是让观众体味原著结尾的余韵。
记:导昆曲和导话剧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田:导话剧是要我手把手地教演员,但昆曲不用,这些老艺术家太令人敬佩了,我只需说一下他们都能领会。我认为做昆曲就要找到600年前昆曲的感觉,在清军入关前的。另外,昆曲是丝竹伴奏,不像京剧的板腔体,没有那么高亢激越,因而导演起来反而很轻松。
记:对小演员们有什么评价?
田:这些孩子让人很感动、很心疼。他们在排练时老挨说,练得很苦,有时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他们自己会急得哭。赵唯辰/文 李晏/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