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见,绚丽多姿的载歌载舞,正是人类心灵情态最自由、最率真的艺术与戏剧之果。这是千秋万代的歌舞剧源头活水。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如果人类历史上没有这些“歌”、“舞”、“剧”的启蒙与创造,那么,东西方将同样是一片歌舞荒芜的蛮貊之邦。我们今天谈音乐剧定义,谈古典歌舞剧、近代歌舞剧和现代音乐剧,主要是试图弄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歌舞剧的不同特征和共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依允、有所寄托、有所坚持、有所弘拓。
音乐剧一词,有它历史的、旷逸的一面,意味着与古人邂逅,与近代人相约,与现代人敬杯,异代知己,各国红颜,不亦乐乎;也有它智慧、峻烈的一面,意味着对人类所有的歌舞剧智慧,既不一概拒绝,也不照单全收,而应该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情怀。这些还仅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更深层的美学层面、哲理层面和戏剧层面,才是我们要以历史研究的传神之笔,将它们所积累的“歌”、“舞”、“剧”永恒之美凝固在历史和现实的乐谱之上的最重要所指。
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无论在任何荒谬的时刻,总会在一个不会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保存着那一份清淳与尊严。几年前,我就在音乐剧界高呼“歌舞等于零”,歌舞叙事者何以突然成为“歌舞归于零”的虚无?其实,这正是来源于国画界“笔墨等于零”的、直击现代音乐剧本质的一种深层思考。
不同时代的歌舞剧自有其明显的“歌舞叙事”特征,不同国家的歌舞剧自有其独特的“歌舞叙事”风采。中国戏曲、印度歌舞戏、日本歌舞伎、欧洲流行音乐剧和中国民族歌舞剧等,其“歌舞叙事”的美学价值都源自当时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形成自身独具一格的歌舞戏剧体系。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音乐剧”定义可以分宏观和微观两种:宏观定义是一种角色扮演导向的定义,指的是:由演员扮演成剧本中的人物,出现在观众眼前,并在舞台(或电影、电视、流媒体等)上以歌舞叙事的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微观定义是一种不同时期、各国特色或各流派特色音乐剧导向的定义。
但正如古人司马迁所云:“划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对于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剧(Musical),当然有自己的底线。从历史上看,musical从形容词转向名词,始自20世纪40年代,突出表现在1943年《俄克拉荷马》之中。这时的“歌”、“舞”终于从技术、技能的观念中精华出来,而与以前的歌咏其声、舞动其容,具有完全不同的层次,即在戏剧的最高境界中突破了纯技术的有限性,而将歌和舞升华到、统一到无限戏剧的境界之中,从而完成了由简单技术深入于、整合于技术后面的现代美学精神的转变。就这种“整合”所含的意味及其可能发生的影响而言,在消极方面,是各种相互对立性质的元素的解消;在积极方面,是各种异质的元素的谐和统一。因为谐和统一,便产生荀子所说的“乐者天下之大齐”,“大齐”即是“歌”、“舞”、“剧”在其最深的根底中,同时也即是在其最高的境界中,得到自然而然的完全统一,因而歌舞充实了戏剧的内涵,戏剧助长、稳定了歌舞的力量,于是我们使用musical一词时,也才有了现代的意义。这可以说是在对于被限定的歌舞技术的否定中,肯定了最高而完整的整体戏剧精神。这种现代整体戏剧,就是中外现代音乐剧(或歌舞剧)的底线,这是绝对不容忽视或动摇的。这底线便是我们坚守的“牢”,那是虎豹不能入、水火不能侵的铜墙铁壁。这种意义上的音乐剧指的是指通过剧本、唱词、音乐、舞蹈、舞美五种元素的有机整合,来表现戏剧性(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达到娱乐性目的的独特的现代整体戏剧美学体系。
可见,歌舞之道较之于歌舞之技,无疑是历史性地更进了一大步。早期歌舞剧是纯技术性的,而叙事音乐剧所反映的戏剧优先思想,不仅是技术、技能性的,而且,在整合风格和美学思想上,实有重大区别,非经一个戏剧的解读过程不能领会其旨要。这类音乐剧作品的美,是以戏剧思想为内美,歌舞表现为外美,力图实现戏剧思想与歌舞表现之间的完美统一,并借以创造一种与以往歌舞剧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最高美学格律与品牌体系。这是一个传诸后世的基础,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特殊的歌舞方式、旋律动听与否、演员的知名度、华丽的大制作舞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能否进入故事特定的戏剧情境,会不会破坏创作者为我们设计的美学风格,否则,即使音乐再流行、再动听,舞蹈再绚丽,舞美再大投入,主角再大牌,也无法让观众顺利进入戏剧状态,从而产生身体的冲动,高扬生命的激情。
综上所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特有美学风格的音乐剧从“歌舞叙事”之根上说,都属于音乐剧、歌舞剧之列,但只要我们从“一切以戏剧为本”角度考察,就会发现,他们各自的成熟度是不同的。戏剧性和整合性越强的音乐剧,越是好音乐剧;戏剧性和整合性越弱的歌舞剧,越是不好的歌舞剧。如果说,其他国家的音乐剧(包含原创华语音乐剧和欧洲大陆音乐剧)充其量只是由米变成饭,饭不变米之形,因而需要提升,需要升华,那么,作为古典歌舞剧的中国戏曲、作为近代歌舞剧的民族歌舞剧和作为现代歌舞剧的美国叙事音乐剧已经由米做成酒,形质皆变,从而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无愧于被称为“国酒”和“洋酒”。
只是,中国戏曲这个国酒的整体及各个元素都是以剧为核心进行程式化、虚拟化整合的,其表现手段则依赖于程式技术、依赖于各种外化的技巧。而程式化了的音乐舞蹈都已经与时代相去甚远,因此,现代人与它产生了距离和隔膜,使人非得带上一种欣赏文物的眼光才能够走近它;同时,程式化的瓶子太小,现代五花八门的生活内容无法装进去,这就使得它在内容上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目光。中国民族歌舞剧这个土酒的整体及各个元素也是以剧为核心进行民族化和本土化整合的,将音乐剧表演成“话剧加唱”不对,表演成“话剧”和“歌剧”或“流行歌剧”也不对,本土气息浓厚、民族化性格鲜明的观赏性、娱乐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开创了近代中国独特的歌舞剧形式,但政治性的强化,也影响了民族歌舞剧的持久发展。而美国叙事音乐剧这个洋酒的整体及各个元素则是以剧为核心进行写实性和自由性整合的。由写实叙事而带动“歌”、“舞”、“剧”的有机整合性,这既是建立了音乐剧的科学性,又是其开放性的前提,它将音乐剧的容纳空间与所有的娱乐形式联系起来,只要戏剧需要,任何娱乐元素都可以在作品中呈现,展示的是生命力极强的娱乐观。
叙事音乐剧之大美无所不在:在英雄豪杰的一举一动,在美妞佳人的一颦一笑;在一年四季的更迭,在无际草木的荣谢;在含苞待放的花蕾,在隔窗雨中的残荷;在日月星辰,在晨昏昼夜;在春之娇艳,夏之灿烂,秋之萧瑟,冬之银装;在一滴晶莹的露珠,在一片飘零的枫叶。而现代叙事音乐剧(Book Musical,Classical Musical)思想正是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百老汇中脱颖而出的。这是音乐剧体系中最核心、最可宝贵的财富,是美国人的四大娱乐国家品牌之一,也是世界音乐剧历史中最正宗、最值得珍惜的传统。我们除去深深的感激,更应懂得如何加以珍惜。
所以,歌舞剧起源于文明古国,而现代于美国百老汇。中国使用“音乐剧”一词,始于1945年的《孟姜女》。为论述方便起见,我们除《孟姜女》以外,所有传统的戏曲、主要受民间小戏影响的近代歌舞戏剧和同时受中外歌舞元素影响的音乐戏剧,分别采用“古典歌舞剧”、“民族歌舞剧”和“近代歌舞剧”加以论述,而对主要受欧美音乐剧影响的剧目和当代剧目,则称之为音乐剧。我们论述中国歌舞剧历史的演进,主要也是从现代叙事音乐剧的立场加以纵横考察的,故本书堪称百老汇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剧的产生与发展。
三
感谢戏剧上帝数千年以来,一手紧牵着歌神,一手紧拉着舞神,翻山越岭,一路走来——但愿人们能从其中彻悟人性阳光和戏剧愉悦的一面,同时也领略人生悲情与孤独的另一面,在认知了“歌”、“舞”与“剧”的大喜大悲之后获得一种潇洒与释然。我深知,编写这样一部历史巨著,需有大勇,甚至需要将手伸进烈火之中,火中取栗。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