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青年-梦想-责任”国际论坛成功举办(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16:45  新浪娱乐

  这一点上我不用举例大家就能知道,个性对艺术家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个性就像我刚才说的没有责任一样,那么还能不能称其为一家?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如果大家有机会到陕西黄帝陵去看一看,黄帝陵前面立了几块碑文,都是纪念先祖皇帝的。有孙中山的题词,有蒋介石的题词,有毛泽东的题词,有邓小平的题词,也有我们当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总共有6块碑。如果大家看看6块碑的题词,先不说他们的书法如何,打眼一看我们就能判断出来哪位政治家具有艺术家的气质,我们判断的标准就是他的个性。所以,每个人都能感受,看到毛泽东的题词行不成行,竖不成竖,但是放在一起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有艺术家气质的政治家。所以,有时我们说毛泽东是诗人、艺术家,怎么评判?更重要的是一种个性,不重复、不模仿。他即使作为一个政治家、伟人,做各种各样的题词,我们也能感受到艺术家的个性和气质。大家回想一下1951年毛泽东给淮河题词,提的是“一定要修好淮河。1952年他给黄河题词,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63年,他给海河题词的时候,他说一定要根治海河。大家回味一下,给三条大河的题词看起来都相同,但是体现了一个具有艺术家气质的领袖或者是政治家的个性和气质,不重复。如果一个纯粹的政客的题词,我经常看各种各样政治家的题词、语录,甚至搞的各种各样轰轰烈烈的活动,我记不住他说的是什么。我不仅没有印象,我也理解不了,我也体会不深,这就是艺术家跟政治家的区别。

  所以,对于在校的大学生、学艺术的同学来讲,个性对他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大学校园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如果一个大学的校园氛围,不能让学生形成有自信的个性,他很难在今后的艺术成长道路上走得远、走得久。

  这是校园大课堂的第二个含义,特别是尊重、珍惜学生的个性。所以,我们对老师要求,对同学身上表现出来怪的东西、你看不懂的东西,你要格外小心,你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和耐心,这就要爱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对待自己的个性方面有自信。

  第三个方面,回到今天的主题,作为当今的艺术家,在全球的背景下,个性也好,艺术才能也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当下的青年我们一定要培养他的理想和责任。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梦想,我个人认为没有理想就没有梦想。

  今天在座的各位,对于中国当下很多学生进入到艺术学校的过程当中,我们作为搞艺术教育的人来说都对这种现象很受鼓舞,但是许许多多的青年学生进入到校园以后,最缺的一环并不是说他的艺术的技巧、艺术的气质培养,很多是没有理想和没有对专业遵从这方面的培养。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著名的媒体凤凰卫视,大概有一半的高层主管都来自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他的创办人刘长乐先生毕业于我们学校。刘长乐先生在房地产、高速公路,在许多产业取得巨大成绩以后,他对这些产业,对挣钱并没有最大的兴趣,他最高的理想就是投身于传媒。所以,他挣足了钱之后,1996年买下凤凰卫视,实现了它的理想。实际上从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大学期间,你给他的那种理想和追求,对他今后在这个事业当中的成就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教育者,一定给我们的青年学生在理想、在责任这个方面把好这一关,否则的话,即使有点才,如果缺乏理想,缺乏责任,这个才对社会的用处可能也不会很大。这可能是在座各位都非常清楚的。

  最后,我们所谓的校园大讲堂实际上是各个专业的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一个场所,打破了专业的壁垒和界限。从中国传媒大学近几年毕业生得成功大家可以看出,比方说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个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的都是播音员和主持人。但是以校园大课堂的理念,通过校园之春,通过各种器乐朗诵艺术节,使得非播音艺术专业的同学,由于有这个潜质,在这个过程当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毕福剑不是学播音的,白岩松也不是学播音的,崔永元陈鲁豫、陈晓楠、董嘉耀、梁冬等等,所有这些人他们是学新闻的,是学广告的,是学外语的,是学导演的,就不是学播音的。但是由于在校园当中他们没有专业的壁垒和隔阂,他们通过校园大课堂这样一种融合、共通锻炼的机会,成就了他们在未来的事业发展当中,找到了跟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理想有机融合的一种职业和专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校园大课堂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最后,在当下的艺术人才培养热潮当中,我特别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定要给我们的同学打好基础,不要急功近利。中华文化的传统、国际视野,这些有时可能比我们的专业本身更重要。特别向各位报告,比如白岩松也许不是艺术人才,但是他是一个杰出的主持人。他在学校大四的时候已经把《鲁迅全集》读完。所以,我们观察这些在专业上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基础比较好的人。只有打好了基础,在未来的专业和艺术成长过程当中,他才能比别人跳得更高、走得更远、跑得更快。

  以上就是我的介绍,谢谢各位。

  主持人郝彬:谢谢丁老师以一种中肯饱含深意的语言给大家启示。刚才丁老师谈到大学教育,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中国有一句古话严师出高徒。但是丁老师说鼓励可以使一个白痴变成天才。对于大学生来讲,我想说的是,如何在大学里边更多地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你有价值没有用,你的价值能够让多少人知道才会有用。

  再次感谢丁老师的精彩演讲。

  下面再给大家一个跟丁老师沟通的机会。

  提问:您好丁老师,我是陕西省延安大学的校长,我叫刘常喜。您刚才听到大学理念,对外地的学生来讲缺乏交流,由于时间有限,如何从基础教学和大课堂的理念,再给我们讲一讲。

  丁俊杰:基础教学大家都非常清楚,课堂设置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按照文化部等相关部委的规定,都有一套成型的体系和做法。如何跟教育大课堂衔接呢?有几个方面的东西,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一个,学校本身设置了很多固定的跟专业相关的专业。比如我们学校就有器乐朗诵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节、广院之春、戏剧节,还有毕业大戏展播等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不只是学生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从创意,到编排,到演出,到出结果,都是各个专业的学生自我操办。比方说学戏剧专业的同学和学舞美专业的同学配合,比方说灯光专业同学的介入,比方说学管理的同学,甚至在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的介入,当然学主持的同学也在这个环节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这样一些活动,使得课堂的东西有效的延伸,这是一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特别鼓励我们的学生能够参加校外的一些项目,比方说在校内做的一些电视剧和校外做的一些电视剧,同学可以参加。另外,我今天省略了一个环节叫“传媒大舞台”,我觉得学艺术的同学一定是非常辛苦,像小蜜蜂一样学习,比学一般专业的学生要付出的更多,不仅要在校园内熏陶,更重要要和实践接轨,要走出校园。所有这一切都跟我们的校园有密切的结合。所以,我们的教务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各个专业的院系之间是打通的,他们的实习都要有专业的记录,参加各种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校园大课堂这样一个理念是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和个人成长、团队合作有机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同学融为一体的做法。

  主持人郝彬:下面大家要接触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演讲嘉宾,大家知道奥运闭幕式是莫扎特的故乡,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他是奥地利莫扎特歌剧院院长、音乐学院院长,也是澳洲音乐、歌剧界著名的教授。他今天给大家带来很多惊喜,一会儿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他演讲的题目是“艺术个性和潜力的开掘”。有请来自奥地利的瓦尔尼希教授。

  瓦尔尼希: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莫扎特的一部杰出的音乐作品,一个美妙的钢琴咏叹调,柯老师的演唱又是如此的美妙传神,这一切把我们带回了1778年德国的城市曼海姆。它不仅仅是一首钢琴咏叹调,而是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他是年仅22岁的莫扎特献给17岁的姑娘阿罗伊莎对爱情的宣言,也是一部非凡的具有感情的音乐教学作品,这就是我要向大家做的报告。

  1777年的秋天,莫扎特在去巴黎的路上经过曼海姆时认识了年轻的故事阿罗伊莎,此时的阿罗伊莎已经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歌唱演员,莫扎特与她一起演奏音乐,连续教了她四个多月,并且爱上了她。在他动身去巴黎之前,他为他心爱的姑娘阿罗伊莎谱写了一首咏叹调,题目叫做《向你坦白》,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优美的曲子。当莫扎特1778年12月份从巴黎返回家乡途径慕尼黑再次与阿罗伊莎取得联系时,遭到了阿罗伊莎的拒绝,他们的爱情关系突然悲惨的结束了。1780年阿罗伊莎与维也纳皇宫演员结婚,莫扎特后来娶了阿罗伊莎的妹妹康斯坦泽,从此阿罗伊莎成了他的大姨子。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说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你讲的这些和我们今天的题目又有什么关系呢?莫扎特为阿罗伊莎谱写了咏叹调,刚刚写完就交给了他内心深深爱的阿罗伊莎,莫扎特在把这一切给他父亲的信中都一一描述了。我认为这是教育学上的一个典范,是值得我们效仿的范例,他给我们的启发是作为一名教育者,你的学生越是敬重你、相信你,你越是要将你的长者威严收起来,去尊重、爱护你的学生,首先让他能发挥独立自主性,去自由发展自己的艺术才华。

  大家想想,具有这种明智思想的莫扎特,当时只有22岁。莫扎特在给他父亲莱奥波尔德的信中写道:“咏叹调谱写完毕之后,我对阿罗伊莎小姐说,您先自己练习,按照您的口味去演唱,完全自由地修饰,然后您再把咏叹调唱给我听,我会真诚地告诉您哪里我喜欢,哪里我不喜欢。两天后我到她那里,她唱给我听,并且自己用钢琴伴奏,我简直听待了,不得不坦诚地告诉她,她演唱的咏叹调正是我心中所希望的那样,也正是我想要教给她的那样,这是她唱的最棒的咏叹调,有了这种唱法,她所到之处都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