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舞台》创刊号:京剧男旦的“单传”时代(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15:23  新浪娱乐

《新舞台》创刊号:京剧男旦的“单传”时代(2)
梅兰芳《生死恨》
《新舞台》创刊号:京剧男旦的“单传”时代(2)
李玉刚演出《贵妃醉酒》引争议
  在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男性旦角演员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的京剧艺术巅峰之后,男旦艺术一度停滞,历尽波折,如今在边缘地带得以前行,青年一代不足十人,传承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在“不提倡”的大环境下,又面临着文化氛围缺失,老先生年事已高、艺随人去,以“男旦”招揽眼球,鱼目混珠者众多等难题……年轻一代男旦演员除了在前辈传授下,小心翼翼地描红,如何能更多地保住京剧这独特一脉?2010年,长安大戏院为四位年轻的男旦演员举办了两次专场演出。尽管他们各自在艺术上还需完善,但观众们已然感慨:“(专场演出)实属不易,能让我们在剧场中继续感受京剧男旦特殊的魅力。” 

  何为“男旦”?

  “旦”是指戏曲舞台上的女性角色。历史上,除了达官贵人蓄养的家班与妓女清唱之外,包括旦行在内的所有戏曲演员都是男性,“旦角”一词,自古便与演员性别无关。因为长期由男性演员从事“旦角”表演,“旦角”从造型到表演,都是在“男演女”的基础上诞生的,并逐步丰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适合男性表演中国古代女性的艺术手法。从唐代一唱三叹的歌舞《踏摇娘》到梅兰芳长袖善舞的《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后者的表演手法当然高明得多,但一脉相承的印迹,仍然可寻。

《新舞台》创刊号:京剧男旦的“单传”时代(2)
京剧四大名旦(左起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直至清末民初,十里洋场花样百出,江南水乡路戏演出繁盛,诞生了专业女子戏班——“髦儿班”,自此“旦行”才开始有了专业女性演员。为区别于当时被视为正统的男性演员,她们被称为“坤旦”。建国后,提倡“男演男、女演女”,不再培养男性旦角演员,京剧舞台只剩下“坤旦”。多年以后,男性旦角演员以一个行业的姿态再试歌喉时,大众也给了他们一个名称——“男旦”或者“乾旦”。一俗一文,意义相同,但“男旦”演员对这一名称,普遍表现出抗拒,甚至反问:“四大名旦”有谁说是“四大男旦”吗?同演旦角,性别不同,何用分视?

  愤懑有理,大众无罪,不过时事变迁,徒唤奈何。

  其实,男旦与坤旦相比,生理条件更有优势。男旦的艺术生命长,尤其是武旦、刀马旦等需要武打功夫的行当。男旦的嗓音优越,其假声结实,音色脆亮,中气足,有厚度,因而耐听。而女性的假嗓,往往尖细纤弱,缺乏厚重之感。

  但男旦在扮相上要更下功夫,练功之苦也较女性更为残酷,变声期所面临的危险也甚于女性,许多男旦表演的“窍门”也随着上一代男旦演员的故去,掩入了黄土。

  艰难前行 传承大事迫在眉睫

  在“四大名旦”之前,剧场、戏班写出的水牌(上写演出剧目、演员等,与今天的海报相似),多以老生、武生为头牌。在妇女被允许进入剧场后,她们爱美、爱看剧情、爱好才子佳人团圆故事,这股观众力量不可小视,“四大名旦”得以完善旦行艺术与此关系甚大,“旦行”发展也得以与京剧走向巅峰的历史潮流并驾齐驱。那个时期出现了“梅尚程荀朱黄碧翠”(即: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朱桂芳、黄桂秋、徐碧云、于连泉八位名旦)等一大批旦角表演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成就也影响、哺育了“坤旦”,使之得以成长。之后虽历尽战乱,又遇“戏改”,新中国伊始的戏曲院校、院团的领导职位仍尊男性旦角艺术家为首,如中国戏曲学院校长是“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梅兰芳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

  沉寂几十年后,男旦重新被普通大众关注,多多少少是受电影《霸王别姬》、《梅兰芳》和李玉刚的女形歌舞带动。普通观众看“男旦”也是带着猎奇心理。男旦在不被提倡的边缘地带艰难前行,传承也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全国仅有的10个青年男旦演员,多半是半路出家、票友下海,真正院校培养出来的屈指可数。戏曲最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缺童子功成为男旦演员中的普遍现象,说他们台上的光彩是勉力支撑,毫不夸张,这种“支撑”虽尴尬亦悲壮,男旦演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是在描红式地继承,小心翼翼,谁也不希望男旦就这么没了。”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