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否认《印象》系列铁三角散伙

2013年02月19日10:08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高磊

  十年,七个“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让张艺谋、王潮歌[微博]、樊跃这个从《印象刘三姐》就开始的工作组合,成为“印象铁三角”。然而,“印象”团队推出的“又见”系列首部作品《又见平遥》,却独缺张艺谋的身影。

  老谋子究竟怎么了?昨日,在《又见平遥》公演现场,“铁三角”之一的总导演王潮歌向记者透露,张艺谋的缺席,并非大家想象中的“散伙”,而只是“轮休”,她强调三个人不分家,也没矛盾,“我们三个的关系,还跟十年前的今天一模一样”。

  张艺谋缺席,只是“轮休”

  与“印象”系列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不同,《又见平遥》回到了室内剧场表演,更值得玩味的是,“张艺谋”的名字第一次消失在了主创人员名单中,而铁三角的另外两位则保持不变,王潮歌是总导演,樊跃与王潮歌一起担纲总策划。

  曾是“印象”系列金字招牌的张艺谋,如今却没了踪影,究竟为什么?悬在记者心中最大的疑问,早在王潮歌的意料之中,“是的,十年了,‘印象铁三角’从没分开过,‘印象’系列的每个作品,我们三个都会一起谈论;但这次不一样了,我觉得是一种更为细致的分工,接下来,我们会各自主场,各自轮休。比如,这次平遥是我王潮歌的主场,而樊跃导演和我共同策划,张导就去忙他的电影了。这次他俩轮空一回,说不定哪一场又是张艺谋的主场了”。

  面对“和张艺谋是不是已经散伙”的质疑,王潮歌坚决否认,直言三个人不分家,也没矛盾,“我们三个的关系,跟十年前的今天一模一样”。

  创“又见”品牌,重工笔

  从《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到《印象大红袍》等新作,七部“印象“系列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不仅为当地旅游业创造了相当的经济效益,更为“印象”品牌累积了口碑。据王潮歌介绍,仅《印象丽江》一个作品,去年就接待了观众200万人,收入超过4亿元。

  这一次的《又见平遥》却没有延续“印象”的品牌,王潮歌解释称“又见”是与“印象”并行的一个全新品牌,“我们希望有不同的演出品种,一个是实景,叫‘印象’,一个是室内,叫‘又见’”。王潮歌表示,“印象”系列是实景演出,大山大水,重写意;而“又见”有人物,有情节,有冲突,甚至还有哲思,更像是一个深深扎进去的“工笔画”。

  她透露,《又见平遥》之后,手头正策划的下一部“又见”系列作品,将是《又见五台山》。

  颠覆观演模式,步行看演出

  一般意义上的剧场,观众席、舞台面对面,而《又见平遥》剧场颠覆了这个空间,独创了所谓“情境体验剧”的模式。昨日,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回。

  靠着平遥古城墙一侧而建的《又见平遥》剧场,是为这场大型情境体验剧专门设计、建造的。据介绍,地基下沉六米,是为了从视觉上低于古城墙,表达对这座前年古城的敬意,而黄土和瓦的外立面结构,则呼应着平遥古城的特质。在这里,记者没有找到主入场口,观众被分为两批,从A、B通道进入。随B线而入的记者很快发现,里面没有观众席,也没有舞台,在仿似古城的街道上正走着,追光一束,一位清装打扮的男演员突然在城墙上喊了起来:“快去城门,镖头回来了!”《又见平遥》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进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借以传达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情感。

  在90分钟的时间里,记者完全靠步行,边走边看,穿过“选妻”、“镖师死浴”、“灵魂回家”、“面秀”等不同的场景,表演者有时会深入人群,甚至与观众对话,观众仿佛也成了表演的一部分。这一全新的观演模式,显然颠覆了传统:这是旁观,还是体验?是在此时,还是一次穿越?

  对这次实验性的表演形式,王潮歌自言“几乎才华枯竭”,好多次都觉得“快完蛋了”,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这个形式很先锋,在西方环境戏剧里有过尝试,但主要是通过现代舞等语汇完成,方式相对松散,不像我们这次的结构很紧密。在中国,像这样的‘情境体验剧’,我们是第一次”。她笑言,观众的现场反应完全不在主创的控制中,“有观众一进场就笑,有观众问演员‘他们给你发了多少工资’,‘你们这里有厕所吗?’正是这样的形式,让大家感到了一种丰富。”

  更有意思的是,随A、B线分别进入的观众,看到的场景也有所不同——同一个空间,不同的“穿越”,让每个众都感觉新奇万分。

(责编: sunny)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