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什么地方?国家大剧院[微博]?否!两千三百多年前,这里是燕国的都城。”昨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微博]话剧《我们的荆轲》首度在国家大剧院话剧场演出,台上角色开场第一句台词便逗得观众大笑。而该剧编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微博]也出现在观众席,像普通观众一样笑得相当开心。
颠覆性的刺秦故事
《我们的荆轲》分为成义、受命、赠姬、决计、死樊、断袖、副使、杀姬、壮别、刺秦十个小节,讲述的是那个流传千年的老故事“荆轲刺秦王”。但在莫言的笔下,荆轲刺秦的动力不再是舍身取义的侠义精神,而是“一举成名”的急功近利;他刺秦的谋划,也变成了因功利心态产生的责问与徘徊,以及在燕太子丹流水般赏赐后的骑虎难下。
第六节“断袖”是关键段落,燕姬揭露荆轲的虚伪,直指他刺秦的动机:“对于你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用不值钱的性命,换取最大的名气。”她更一语道破天机:“本该成功,但却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而功败垂成。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超越了历代的侠客。”而剧末,荆轲正是因为“意外”撕掉了秦王的袖子,如愿以偿地刺秦失败,一声“我们历史上见”,再度印证了这个悲壮又荒诞的刺秦故事,实乃他为出名而精心设计的局。
后现代的切入方式
除了颠覆性的内容诠释,《我们的荆轲》中出现了诸多现代的语言和行为,比如太子赏赐荆轲时,秦舞阳说:“这哥们儿,可真下本钱。”“骨质疏松”“产权”“减肥”等现代词也不时从台上角色口中冒出。该剧在排演时,剧组还加入了一些剧本中本没有的现代表演方式,比如高渐离在向荆轲讲述“曹沫挟持齐桓公”等故事时,秦舞阳和狗屠会在一旁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模仿刺杀场面;第二轮演出时,时下最流行的“航母style”也被搬上舞台,用来演绎燕国大臣易水边壮别荆轲的一幕,妙趣横生。
对于这些后现代的切入方式,莫言此前在采访中曾表示:“这是为了强调和提醒,我们是现代的,我们要思考舞台上所扮演的一切,而不要过分沉溺在历史情节里。”他认为,一部历史剧应该能让观众看得到自己,看得到身边的人。该剧导演任鸣也表示,全剧的关键不是“荆轲”,而是“我们”,他希望通过历史题材,引发观众对当下生活或自身命运的联想与思考。
更流畅的舞台表演
《我们的荆轲》是莫言的首部大剧场话剧作品。2011年该剧第一轮演出时,他曾亲临剧场观看。第二轮演出时,他因为前往瑞典领奖未能观看,这一次特意提出要“补课”。在15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莫言一直非常投入地审视自己的作品;演出结束后,他还赶到后台与剧组成员见面,给大家拜年,并分享了自己的观剧感受:“这部戏与我第一次看相比,衔接更加流畅,演员的表演也少了磕磕绊绊,对人物把握的分寸感更贴近我的原意。你们让我眼界大开,由此也坚定了我继续努力为人艺写戏的信心。”
对于正在构思的新剧本,莫言也透露了些许:“下一部戏是现代题材,故事发生在2015年。与《我们的荆轲》完全不同,人物、思想都是全新的。”他还开玩笑地说,《我们的荆轲》是历史戏演出了现代感,希望人艺的班底将来能把这出现代戏演出历史味儿。
驻京见习记者 陶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