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荣获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的云门舞集创始人、世界著名编舞家林怀民,现身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广东现代舞团的舞蹈家以及本地一些热心的观众,与林怀民交流了关于现代舞的心得。
据悉,林怀民为纪念云门舞集20周年创作的《九歌》即将在3月22日登陆广州大剧院,连演2天。昨日上午,林怀民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谈到了自己对于舞蹈和人生的感悟。
本报记者 范协洪 实习生 郭宇昕
摄影记者 邵权达
谈《九歌》:它是一个什锦炒饭
《九歌》是林怀民在云门舞集成立20周年之际交出的作品。在这部寄托于屈原名作《九歌》的舞剧里,我们可以看到贵州傩戏的影子、京剧的手势以及现代舞的动作,可以听到台湾少数民族的吟唱,还可以欣赏到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的音乐——古今中外的艺术,在这部舞剧当中交融。今年是《九歌》问世20周年,也是林怀民第一次带着这个得意之作来到广州。
广州日报:您曾说即使屈原来看您的《九歌》,也不一定能看懂。
林怀民:他绝对不懂!那是我的!我们现在不是谈《九歌》,而是林怀民做的一个叫《九歌》的舞剧。它从屈原开始,但并不是在解释屈原、表现屈原,它只是一个延伸。你要是到戏院来,拿本《九歌》过来对,难呐!
广州日报:有人看完后,觉得您在音乐、服装方面好像不是很在意。
林怀民:音乐、服装都很重要。当年,我们曾请人来设计我们的服装,但是谈到一半那人不见了。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他和王家卫去拍电影了,那时候我就想,还是我们自己来弄服装吧!这样也好,身体的细节大家都能看到。
广州日报:还有人会认为这样一个中国的舞剧里,音乐却有着多国的元素。
林怀民:你知道胡琴吗?它从前不是中国的东西,但现在是。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新的东西,当它留下来,它就变成了我们的。我们这个时代大家做新的东西,大家接受了,慢慢就被了解了。大家总喜欢对号入座,可是你对的那个号,是一把旧椅子。
广州日报:对于您这样的创作,一定会伴随着争议。
林怀民:有人说你这是在毁传统文化,我说,也不是,好的东西会留下来。无论怎么碰,屈原的《九歌》跑不掉、改不了,但是我们依旧要不断地创新。我们的东西要越来越多,而不是大家跟着一个时钟走。
广州日报:您说将故事留给节目单,您的舞剧就是舞蹈,是不是就没有想要表达的东西了?
林怀民:《九歌》是一个什锦炒饭,里面有很多东西,有关于出生、死亡、历史。我当然也有表达,其实一棵树站在那边,它没有说什么,它也会有表达。
就一个作品而言,没有人要你懂这个面具、这朵荷花是哪里来的。知道的人就知道,不知道的人也无所谓,美丽就好啦。没有人看不懂,每一个人看到都会有自己的解释,但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往往不需要解释。
谈封箱:世界上可惜的事很多
作为云门舞集最宏大的制作,《九歌》曾因牵扯了云门太多的人力物力而一度封箱。因2008年的一场大火,林怀民决定让《九歌》再度与观众见面。但同时林怀民也表示,这次看到的云门的舞,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一轮巡演之后,《九歌》很有可能再度封箱。
广州日报:《九歌》如果封箱,您不觉得可惜吗?
林怀民:世界上可惜的事情很多,除非我们云门不再创作新的作品,又或者我死了,有人决定要将这个当成一个博物馆去演。很多现代舞团都有这样的问题,伟大的舞者死了,他们继续演,慢慢到最后就不对了。
广州日报:为什么会这样呢?
林怀民:不知道,原因可以有很多。像是舞蹈大师康宁汉,他的遗嘱写得清清楚楚,整个团他死了3年后就解散。
广州日报:可是,西方的《天鹅湖》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林怀民:《天鹅湖》是因为它可以有不同的诠释,它有芭蕾的系统教学,这是它的根基。像我的舞,它有很多要学的东西。现在新进来的舞者,要进入以前编的作品,他怎么演都是不对,就这么简单。
广州日报:这听起来有点高深。
林怀民:这一点也不高深,例如你看录像里我的舞蹈演员做了一个举手的动作。你不会注意到,我的要求是从脚底发作拿起手。这都是很细节的东西,但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才让舞蹈变得不一样,创造出一些很迷人的东西,或者最大特色的东西。外行的人看不明白,但内行的人一看就会说“哇噻”。因为没有根基,外行人觉得很美,但内行人就知道。
谈人生:我没有幻想,只有计划
从26岁创造云门舞集开始,林怀民就坚持自己的想法,要让更多社区的乡亲、学生走进艺术。有人说2008年的大火之后,让林怀民有了更多想法、更多行动。对此林怀民不置可否,但同时他也表示自己一路走来,没有幻想,只有计划。
广州日报:您说您的人生没有梦想,只有一个个计划,这让人印象深刻。
林怀民:你想做什么,你有一个想法,你就去做啊!一路做下来,有做成和做不成之分,那就从头再来。我们不能担保这个一定能成功。我们只能一直在做计划,做不好我们再改、再修正。
广州日报:即使如此,也还有要坚持的。
林怀民:对,在所有的修正和改变当中,总有一些东西是不改的,叫“初心”也好,叫“人格”也好,“原则”也好,那是不动的。
讲多D
对于大陆时下流行的东西,林怀民也有一些见解。
广州日报:《甄嬛传》这部电视剧在大陆很受追捧,您怎么看待?
林怀民: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制作得很好,宫廷礼仪是不是做得足够,我也不明白,我只知道用了心了,衣服、语言、配色这些。
广州日报:你在讲座中提到柴静的《看见》,您又是怎样看待呢?
林怀民:我昨天刚买了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一半了,文笔极好,她的文笔非常干净。这本书技术层面是好的,她看待问题有自己的角度,新鲜的或是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