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观剧小黑板-上月激赏《伊莎贝拉》

2013年09月26日13:24  新浪娱乐 微博

  叁——上月激赏

  比利时尼德剧团话剧《伊莎贝拉的房间》

  时间:2013.09.16-2013.09.17

  场馆: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满顶/文

《伊沙贝拉的房间》 《伊莎贝拉的房间》
《伊莎贝拉的房间》《伊莎贝拉的房间》
《伊莎贝拉的房间》获得好评后转战天津《伊莎贝拉的房间》获得好评后转战天津

  比利时尼德剧团话剧的《伊莎贝拉的房间》更像是出现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样场合的作品,并不是指这个作品的先锋和晦涩,已经到了当代艺术那种常人不能理解的水准,而是导演杨-罗威斯在这个作品确实做到了一种融合:从观念上把平面艺术美学和戏剧表演结合起来,场面上却不显做作。从这个角度上看,《伊莎贝拉的房间》所需要的观众审美趣味,或许更加贴近当代艺术展览的观众群体。

  将叙事表演和现代舞相结合,同时在舞台上呈现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在这个流行什么都要跨界的年代,舞蹈和绘画、戏剧和当代艺术、戏剧和舞蹈,似乎什么都可以拼凑组合放上舞台。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并非简单的一加一组合。任何好的作品,我认为只有导演的意图与他真正在台上呈现出的东西是相符合的,那么这样的一次表演就是成功的。《伊莎贝拉的房间》在这方面做的尤其出色。在故事进展的过程中,舞蹈把感受、情绪以及人物关系用肢体的形式准确的表达了出来,这感觉有点儿像你在听一个故事的时候,所有的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都用画面展现了出来,产生了一种在阅读舞台作品的感觉。这样的舞台呈现方式并不新奇,但能够表达的如此准确而不做作却是很困难的。

  演后观众的反馈两级分化很严重,有人指出故事本身太薄弱。伊莎贝拉的确不是一个传统的因果叙事故事,她更像是一个充满象征元素的历史剧,横跨了伊莎贝拉整个光怪陆离的人生。关于剧中设定的沙漠王子以及叙述中的非洲意向,我并不能确定非洲意向是不是可以被其它取代,但整个演出从道具、音乐、故事风格、部份舞蹈的节奏和脚步、服装都和非洲意象十分熨帖,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意象用的就是准确的。

  对于导演在舞台中影像部份的加入,我个人并不认为很妥帖,很多时候至少没有感受到影像在其中的必要性。最后不得不赞扬一下女主角薇薇安-德-慕因克称霸舞台的气质和演技,尤其是后半场站起来有肢体动作表演之后,举手投足间都是戏,真不愧“阿维尼翁女王”的称号。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