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禾》云门40年再唱大地之歌

2014年01月28日16:31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稻禾》云门40年再唱大地之歌 《稻禾》云门40年再唱大地之歌

  撰文/杜晋华 摄影/王友民

  “有古井,有长辈,有田有庙”,林怀民口中,这就是家乡,嘉义新港。新港有稻米,这是新港人的天。林怀民在嘉义新港度过童年,街道之外,嘉南平原上金黄的稻禾荡漾,林怀民自认有稻米情结,“稻米很容易就挑动我。”上个世纪70年代《云门舞集之薪传》里演员徒手插秧声嘶力竭,90年代《流浪者之歌》真实的稻米登上舞台,黄金稻谷烘托众生无尽祷告,这一次,林怀民给云门舞集40周年庆带来《稻禾》。

  2012年,林怀民来到台湾“稻米之乡”台东县池上乡,几十公顷的稻田上风吹稻飞人魂散,池上的美景让这个田间长大的人震惊,准确而言是感动,“城市化不可避免地殃及池上,这里的土地普遍遭到破坏,但乡民们仍在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家园,他们甚至会拒绝电力公司在田里插电线杆。”林怀民在稻田找到灵感,“我看到了稻米的生命轮回。稻米收割了,农人烧田。春天来了,犁翻稻田,灌水插秧。稻田四季如此,人生如是。”

  林怀民当即就请摄影家跟拍定点记录稻子的整个生命历程,同时,自己带领云门舞者到池上乡体验生活学习割稻,“在稻田里长时间弯腰,脊椎比想象中痛很多。怀抱收获的稻穗,比想象中快乐很多。从真实的劳动中,大家懂得了粒粒皆辛苦。”2013年底,云门舞集40周年时,他决定“回到土地,回到人民”,因为“云门创办时就是想演给人民看的。”

  2013年11月2日和3日,云门舞者在秋收后的池上乡伯朗大道稻田区铺上地板,为当地农民演出《稻禾》,表示对稻民的致敬。第二日演出前一小时当地下起大雨,“云门”当时决定只能演和昨天一样的舞码,直到演出前半小时,雨势突然停止,太阳渐渐露出,林怀民大胆决定演出一切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池上稻浪翻飞,舞者身形奔放,林怀民哭了:“那天有二三十人是坐着轮椅来的,他们很多人在家待久了,能出来看表演,开心得不得了,下雨了都还在拍手,没有人撑伞。”林怀民的感动还在于,作品本就应该属于田间地头,“普通观众没有知识分子的那些窠臼,对舞蹈的感受反而没有障碍。”

  11月22日,《稻禾》在台北“国家戏剧院”首演。剧院版《稻禾》的舞台背景影像即由摄影家历时两年制作而成,将传统的泥土、稻子,结合新科技的投影技术来呈现池上壮阔景观,穗浪滚滚跃动,天棚投下的稻影黏在舞者身躯,宛如稻子的生命周期漫爬在舞者身上,述说对土地的记忆,深刻有如“刺青”。烈焰浓烟飞窜,男舞者持棍械斗,劈打地板的裂声令人悚动,烟火散尽,只剩无涯焦土,似隐喻经济发展对土地的破坏——《稻禾》这曲大地之歌意在唤醒观众对土地的深刻情感与反思。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