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相声小品32年渐没落 编剧演员找出路

2014年02月07日10:06  辽一网-华商晨报 微博
相声演员曹云金:流行语谁也抓不住规律 相声演员曹云金:流行语谁也抓不住规律
赵本山与冯小刚 赵本山与冯小刚

  语言类节目比重逐年降低,以前有智囊团,流行语永流传,如今闭关创作难

  从1983年到2014年,央视春晚[微博]迎来了它的第32个年头。

  从开门办到拆门办,从坐等赵本山到赵本山退出,从连庄执导到外人掌勺,从全民狂欢到全民吐槽——美好的春晚记忆,或许只能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了,已过而立之年的春晚,以大杂烩的模样逐渐降低着观众的期待值,越来越难满足每位观众的娱乐需求,越来越受到各种议论,甚至开始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本报在此特别推出“马上忆春晚”系列报道,回忆春晚走过的32年历程,品味那些年央视春晚带来的欢乐,解读春晚的变化以及大众审美收视的改变。

  由冯小刚[微博]、赵本山等组成的2014年春晚班底,似乎并未能挽救春晚语言类于颓势中

  1984年央视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了《吃面条》,标志着小品的诞生

  曹云金[微博]、刘云天[微博]表演的《说你什么好》,成为2014年春晚相声独苗

  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总数为5个,这是近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占整体比重最小的一年。

  相声在春晚舞台上的没落是在小品异军突起以后,而小品随着赵本山的退出,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相声在没落中寻找出路

  1983年的首届春晚,相声共有九段,总时长超过了90分钟。那一届春晚本着大联欢的主题,台上台下都是演员,大家喝着汽水嗑着瓜子,有说有笑,像单位年会一样就把一台惊艳四座的春晚完成了,这届春晚相声的总时长依然是纪录保持者,以2014年春晚只有曹云金和刘云天惟一一个相声的情形来看,90分钟这个纪录几乎可以说再无后来者。

  除2014年仅有的一个相声节目之外,在央视春晚的历史上,2012年、2008年、2004年、2000年、1998年、1994年和1986年这七年的春晚都只有2个相声,且进入本世纪以来,相声在春晚中数量几乎就从未突破过4个。相声在春晚比重的逐年降低被视为是相声这一曲艺形式已经趋于落寞了,但相声演员李金斗并不赞同。他认为相声是剧场艺术,听相声的场所应该是剧场不是电视。的确,春晚的时间已经无法像最初那样给出相声20分钟以上的时间了,5分钟说完一段相声还得让观众发笑并回味无穷,这是相声在春晚无法立足的根本原因。

  多年来,相声演员的更新换代也没有在春晚中真正显现出来。冯巩演着小品非说是相声剧,也是硬挺着想给相声留点面子。郭德纲[微博]上了2013年春晚,尽管也受到时长的限制,但是依然是目前国内最受市场欢迎的相声演员了,若能不乱发微博,估计上央视春晚也不是没可能的。至于曹云金或者嘻哈包袱铺,目前还没有太惊艳的表现。倒是今年北京卫视的相声《满腹经纶》在网络点击量超高,让两位陕西籍相声演员走到大众视线里,相信观众们不介意在羊年的春晚里看到这样的新面孔。

  小品“钉子户”就剩仨 期待新贵

  从1983年的第一届春节晚会开始,几乎每年的春晚流行语中都会有一两句是出自语言类节目。在记者所统计32年春晚流行语中,小品数量最多出现在1993年。此后,一直维持在6~7个。2012年,5个小品的时长就达到73分钟,而21个歌舞节目的总时长才78分钟。语言类节目所占比例之重可见一斑。但随着赵本山和郭德纲相继离开春晚,2014年,春晚的小品只有剩下可怜的4个。

  开启中国小品先河的是陈佩斯和朱时茂当年的《吃面条》,由此,小品也成了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可以说,陈佩斯是春晚舞台上的第一个小品王。当年,陈佩斯的小品绝对是春晚中最受期待的节目之一。随着陈佩斯和朱时茂因为与央视版权问题的官司,导致被央视封杀,春晚舞台上形成了混战的战国时代,赵本山和黄晓娟、黄宏和宋丹丹[微博]、蔡明[微博]和郭达、巩汉林和赵丽蓉……个顶个组合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备战春晚。上个世纪90年代,也是小品最受瞩目的时候。尽管当时赵本山的小品也都不俗,但赵丽蓉毕竟是前辈,赵本山的节目基本都是春晚评选中的“千年老二”。到了新世纪,赵本山算是当之无愧地拿下了小品王的称号,并因此成立了本山传媒,涉猎了更多的影视剧演出。

  马年央视春晚在筹备初期,准备节目的“钉子户”并不少见,但经历了几轮的筛选,观众熟悉的笑星就仅剩下蔡明、冯巩、郭冬临三位。这其中,冯巩已经是第29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开场白仍是那句“我想死你们了”。郭冬临19次上央视,走得“情路坎坷”。蔡明带着赵本山的徒弟、郭德纲的徒弟,混搭着地方卫视的主持人,力争开辟语言类节目表现的新方式。这一年,连续三年登上春晚舞台的开心麻花成了最耀眼的团队。

  马年春晚是一届既没有赵本山也没有郭德纲的春晚,许多人在除夕夜的这台晚会里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期盼哪个时段的哪个节目了,甚至让远道而来的大长腿李敏镐[微博]成了今年春晚的最大期待。语言类节目从来没有这么惨不忍睹过,或者说,无人扛旗的语言类节目反而期待着一个新的标志性的人物或者团队出现,让他或者他们成为春晚新的看点和新的期待。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关舒柳 黄丹

  ■春晚人说

  郭冬临御用编剧王承友:

  现在观众直奔包袱

  聊起春晚语言类节目多年的变化,已经连续20年奋战于春晚剧组的“老人”,郭冬临御用编剧王承友昨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十分感慨:“创作环境变化很大。”

  华商晨报:与从前相比,现在的春晚舞台需要演员多久抖一个包袱?

  王承友:没有固定的时限,但却是比从前频繁很多。当初写小品,形体、人物、故事都包括在内,观众会耐心品,现在观众会直奔包袱,就等着你抖包袱。

  华商晨报:春晚语言类整体创作环境是否发生了很大改变?

  王承友:很多年前,影视之家很热闹,你看今年人就少了。我们的节目,今年就我和冬临等几个人反复磨,相当于闭关创作。以前是总导演领着智囊团,官方的名称叫“语言类节目统筹”,这个智囊团里很多人观众也熟悉,比如崔凯、何庆魁这些人,他们会在你创作的过程中反复提出新的点子,跟你商量、探讨。

  相声演员曹云金:

  流行语谁也抓不住规律

  作为语言类节目中的新生力量,相声演员曹云金已经连续三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他认为,春晚语言类的流行语并非刻意创造出来的。

  华商晨报:三年里有否觉得语言类节目的创作空间越来越小?

  曹云金:语言类创作确实难,好歌可以回味无穷,再唱还是经典,语言类一旦成为经典,就不能说第二年再演一遍,所以就必须创新。好包袱的创作必须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个人力量有限,我也必须汲取各家信息,再综合成一个作品。

  华商晨报:很多语言类的编剧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表示,想要创造一句流行语是最难的,你觉得呢?

  曹云金:我觉得流行语是不经意间的,别太刻意,有时候谁也不知道大家的认同点在哪里。当年小沈阳[微博]的几句口头语,到网络流行“元芳,你怎么看”,没人抓得住规律。蛇年的时候好多人喜欢我咬牙切齿说的那句“这也太贵了!”当初我自己也没特在意。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关舒柳

 

(责编: Louisa)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