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可辛台北演讲:有生之年致力华语电影市场(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18:17  新浪娱乐

  在那个氛围上做了几年,第二轮是《见鬼》,开始跟泰国、新加坡合作,资金是一起合资的,但题材是用中国的,导演是泰国的。恰恰那个时候就碰到两个导演,彭氏兄弟,本身是香港人,这就简化了很多问题。

  《三更》把这个概念推得更远,完全是三地演员、三个文化、三批演员、三个导演,在一个氛围上面,拍三部不同的短片。

  这样做了4、5年后,又发觉我们离不开惊悚片这个框框了。本来这个“泛亚洲”的概念在最初也是为了生存,要确定要做惊悚片,但此时发现原来除了惊悚片,几乎没有其他可能。我们尝试《三更》的成功之后,觉得三个导演一起已经是很不错的配搭了,一个是韩国的许溱豪、一个我、还有一个日本的岩井俊二,这三个都在爱情片的氛围上面有他们的成绩和纪录,如果一起拍一部像《三更》一样的爱情片而非惊悚片,就根本找不到资金,根本能成事――这个对我来讲是挺大的打击,很沮丧。这就是说我做了4、5年,无论怎么样去磨合亚洲的市场,原来走在一起结果,都还只能做惊悚片!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们还得再走多一条路,去延长作为一个导演的生命,因为我们谁都没有想要一辈子拍惊悚片――我自己就是不太懂得怎么去拍惊悚片的,当时拍完《回家》,虽然宣传上硬说是惊悚片,但回家自己看,觉得一点都不恐怖。我如果再继续拍惊悚片,肯定会死得很惨。

  无论如何,一直都很清楚地知道:我永远是为“陈可辛是一个导演”去铺路,做一个制作人永远都是为了可以最终做一个导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必须做的这些事情,可能跟做一个导演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希望最后得益的还是“陈可辛导演”这个身份,所以就继续去找下一条路。

  4.去华语电影最大的市场:我相信有态度永远比坐在那里等运气要好。

  已经走完香港的路、美国的路、亚洲的路,当然最后一条也是等了很多年的一条:到大陆去拍电影。

  90年代初,很多香港导演到大陆拍电影,就一路说这个市场很大,但是这个市场什么时候是真正的一个市场呢?我在做亚洲电影的时候,心里的想法是:我能先不做大陆的合拍片就先不做,能够延迟一天就一天,能够延迟一年就一年。因为在我当时的理解中,大陆的发行制度和审批制度,跟海外还是很不接轨的。90年代尾把香港电影的低潮更往下推,愈来愈低,其中一个理由除了香港电影外销不好、质量不好之外,还有其他问题,就比如香港电影为迎合大陆的审批,做了很多很多香港导演都不想做也不知道怎么做的合拍片。

  2001-2004那几年尤其多合拍片,那种合拍片让大陆观众觉得香港电影不行了,而香港观众也觉得香港电影不行了,虽然电影是两个版的,但主命题还是为了大陆去构思的,所以造成了香港观众不喜欢、大陆观众也不喜欢的局面;而台湾观众已经不看了,于是香港电影就更加灭亡了。

  03年之后,《英雄》在工业上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而《卧龙藏龙》、《英雄》改变了华语电影及华语明星的地位;《卧虎藏龙》使用英语预告使得观众观感提升得以脱离港片范畴,也使能够参与跨国合作的华语明星提升到国际明星的层次。因为这两部电影,提高后的大陆电影工业,使得每年都有几部这样的大片,也因此提供了许多工业上的就业机会,对工业发展很有帮助。

  现在中国工业的发展也渐多元化,不单只有大片,也能发展其它影片,如《功夫灌篮》、《长江七号》《画皮》《海角七号》等,都是华语电影的奇迹,也给了更多不同的发展性。

  理论上,在大陆,你是一部合拍片,有台湾演员,也有大陆演员,也有大陆拍摄,有这些基本元素――当然里面最大的,是要有商业的可能性。好像《大灌篮》,是一部台湾片,在大陆有很高很高的票房。其实根本没有一个地方有保护主义,就是没有什么地方是说要保护我的本土电影的,有保护主义都是针对好莱坞片,不会针对中文片的。

  虽然市场变量很大,但还是看好中国市场的成长率,目前每年会增加近30%的票房,相当于一个台湾市场。除了市场不停成长,媒体对电影也尚有狂热。由于市场太大,不可能有这么多宣传费用,如果没有媒体报导,电影可能上片无人知。所以很需要经营电影的噱头,从尚未开拍前就会慢慢经营,进而扩散到媒体报导, 使得观众接受到讯息,电影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的竞争力除了在电影本身的质量外,也要让观众到戏院感受到观影方式是很不同的,例如在音效、音响等等。我喜欢在电影院里与观众沟通,可以感受到我们有共同的东西,不是孤独的个体,这就是电影最大的魔力,但是这对电影院推广没有什么用,电影院还是要加强硬设备。

  我去过最好的电影院是美国跟泰国的电影院。美国在30年代就有主题式电影院了,在3、40年前美国电影院像是游乐园。泰国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处就有多家影城,且占地广阔气势弘大,票价只有一半,并设有第一流的影厅,除了有饮料爆米花的提供,还有脚部按摩服务,主因是满座率很高,以致成本可以回收。

  至于电影的后期制作地而言,目前也是泰国。后制第一是吃好、住好、好玩,因为后制大半时间在等候。泰国好玩又便宜,又因为本身我会讲泰文,所以在泰国会比较简单;况且泰国人与其它国家相较之下比较乐于沟通,且清楚自己的服务定位。当然,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费用便宜,而且艺术细胞强,有想法。

  现在中国大陆成为泰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因为市场够大,就会被吸引过去,且价格也便宜。目前北京成为中国的娱乐中心,且有最新最大的设备,接下来就需要训练人才。未来泰国势必会被北京吸走不少客户。

  未来有可能在北京有美国城,美国电影就可在北京拍,并符合合拍片资格以进入大陆这个市场。

  这些都是我们这十几二十年看到的华语电影的变化。怎么在这个变化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怎么在这个空间找到自己的能力可以相应的机会去表达诉求,是今天这么不景气的环境里很重要的部分。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陈可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