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中的大时代:下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17:40  新浪娱乐

  2、下海——从《编外丈夫》到《混在北京》

  下海这个事情,如今已经不算什么。可是在当年下海是一个人最重大的人生选择,甚至要超过高考、分配和结婚,下海意味着从此没有单位和组织,变成没有人管理没有负责的个体,最初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1984年,中国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而“下海”正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的产物。1985年,《羊城晚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利用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不管是“星期六工程师”,还是“辞官下海”,都为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对接”提供了可能。

  无论是辞职还是稍有保留的停薪留职,还是到现在许多地方政府要求某些公务人员脱岗去做招商引资的活动,下海都是一种挑战。成功的大有人在,灰溜溜的再回来上班的也为数不少,至于陷于困惑失败的例子也很寻常。下海之前作为体制内人,拥有者权力和各种保障。下海之后则变成为他人服务的人,这不仅是意识的转变,更是身份的大转折,下海者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同时他们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品。

电影中的大时代:下海
陈佩斯的《编外丈夫》是一部描写下海的电影

  在陈佩斯冯巩的电影中,特别是1980年代-1990年代对于下海有着充分的表现。《编外丈夫》就是完全写下海的,陈耀宗将荣任企业局局长的消息传开了,出国考察回来,徐老板为他设下洗尘宴,陈以前的秘书玛瑞也款款而至。陈妻醋意大发,酒席不欢而散。根据中央精兵简政的精神,党组决定撤消企业局,陈成了个编外人员。他对妻子隐瞒了实情,每日为寻找工作而奔波,得到了玛瑞的热心帮助。而妻子怀疑他们有奸情,找到玛瑞进行归还丈夫的谈判,无意中害得陈丢掉了艰难找来的工作。走投无路的陈再次得到玛瑞帮助,港商看出陈养马的天赋,同意投资办马场。陈与玛瑞喝酒庆贺,醉倒在床,在妻子追打下,陈离家到马场,出任总经理,在新生活中焕发青春活力。而《站直了别趴下》、《爷俩开歌厅》、《潇洒一回》分别描写中年知识分子、老干部和京剧演员下海,而冯巩的《狂吻俄罗斯》则直接奔波到海外。

  而《混在北京》里,有从外地到北京来工作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人就是下海辞职到北京找机会,成为最早的“北漂”来源。对于许多曾经或正在北京漂泊的人们来说,混在北京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生活状态。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的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筒子楼的生活环境他们都不会陌生,片中人物所面临的问题、困惑、无奈,都令一批人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至于《离婚大战》里的侯耀华(blog)要下海,闹得满城风雨,就不如《商界》潇洒。张汉池是个老实正派的人,并无野心,本想稳稳当当办实业,可被上下各方所迫,只得硬起头皮做了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最后终于搞起产业。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