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中的大时代:希望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17:40  新浪娱乐

  7、希望工程——《一个都不能少》

  希望工程的发起已经接近20年,是中国青年基金会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那双著名的眼睛,至今仍然在号召国人捐助失学儿童。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非常之不合理,尤其是农村教育的艰难,希望工程给出一个全社会关注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通道。免费的义务教育从2008年秋天开始执行,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

  广大农村地区因为农民工离乡的原因,从而产生结构性的“留守儿童”问题,同时越落后的地区民办教师问题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整个农村教育依然处于艰难岁月阶段,城乡差异需要根本性的变革,这不仅仅是志愿者就能解决的,也并非多建设希望小学就可以改变,留守儿童和民办教师的问题需要政府统筹安排,诸如集体转正和打工子弟学校的正常化等等。

电影中的大时代:希望工程
《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是关注农村教育的名片,一名十四岁的农村少女(魏敏芝(blog))到一个贫穷的小学代课,她毫无教学经验,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学生的欺负。但她给校长的保证是,她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班级交还给她,“一个学生都不会少”。当班上一名学生因家计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这名代课老师想起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从而开始艰苦卓绝的寻找过程。这部电影里几乎提到了所有的农村教育问题,所以引发广发的讨论和争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表现了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世人关注的问题。而且影片选用的所有演员均是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学生。他们虽然未曾经过专业培训,但却以其真诚质朴的表演,演绎出震憾人心的故事。而《凤凰琴》、《我的教师生涯》《美丽的大脚》等电影中,都出现了具体的教学活动,而工作地点的艰苦几乎都是差不多的。

  《上学路上》、《背起爸爸上学》、《留守孩子》、《你是天使》也从不同层面讲家庭困难、残疾、留守儿童等问题。方刚亮(blog)导演的《上学路上》具有相当的典型性,王燕面临着交不上学费而辍学,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她决心在暑假里自己挣学费。为了凑够去枸杞园摘枸杞的车费,她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钢笔,喜欢王燕的老师,高价买走了钢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他又租了相亲小男孩的羊羔来养,结果被大瓜、二瓜两个弟弟捣鬼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那种纯洁、天真、善良,好似无边无际黄土里的一汪清泉,好似浑沌世界里的一颗珍珠,使王燕打动了黑脸汉,做了一回“牵子”,做了一会无本生意,终于挣够了去枸杞园的车费。对于王燕而言,车费就可能改变她的一生。这就是很多地区巨大而真实的存在,现实如此。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