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与电影论坛互动环节 王中军谈《南京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6日15:08  新浪娱乐

  王冉:那就是独一无二了。

  熊晓鸽:对,像独角兽。你要想办法做这个事情才可能成功。另外我们跟银行最大的不同,银行刚开始是敢自己拿自己的家产来承担无限的担保,假设赔了我们就认了,当然我不愿意赔。中军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对于年轻的想来做导演,是不是应该找银行?

  王中军:我觉得年轻的导演拍戏他找银行,银行也不会给他,还得找我们这样的经营公司,公司判断这个戏可以了以后,我们现在拍的徐克的电影也有贷款。我们对年轻导演判断确实是盈利目标定的是第二位,你去仔细想想我们前些年拍陆川的《可可西里》,当时的主要目标真是想发现新导演,培养新导演说的太大,我们发现新导演给我们带来新产品,而不是说我们说的那么好听,我们是为中国电影培养新导演,其实结果是一样的,结果也是为中国电影培养了新导演。现在刚刚拍完的《风声》,严格讲在电影里也是年轻导演,我们今年逐渐敢拍更多的电影给新导演,我们给了几千万,我觉得这是中国市场的问题,中国市场发现这两年已经开始有新导演,像宁浩也好,陆川也好,甚至包括香港的陈嘉上导演也好,都迅速过亿。公司在里头的作用非常大,营销的问题,渠道的问题,我觉得确实新导演是可以拍大电影的。

  熊晓鸽:补充一个信息,其实投《高考1977》与去年的电影节有关,去年我主持一个论坛,中午的时候跟任总聊天,他78年,我们都78年入大学的,他说要搞个电影,我说太好了,你的电影多少我给你投一半,正好纪念这个时代,没想到结果还不错。

  王冉:熊晓鸽主要是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来公布一下自己的年龄。

  嘉宾谈电视剧与电影投资异同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我主要是问中金的朱总,同时也问一下IDG的熊总。中金这样的公司原来都是做大国企的,电影影视行业公司本身的IPO额度都是非常小的,你们会不会有兴趣真正地帮助这样的企业做大做强去上市?因为对你们来讲整个的团队成本都是差不太多的,有没有优惠的政策?相关的问题,影视公司最大的特点,有很多版权的储存。中国对版权很难做到一个公司的估值里面,往往在交易过程中才能进行重新的估价,实际对这些公司无论是进行私募,包括IPO整个过程中对估价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对这方面我不知道金融机构有什么样好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更公平的增长?

  同时问一下熊晓鸽熊总,我们今天谈的是电影,我稍带问一下电视剧,因为电影是一个43亿的票房,电视剧中国已经有官方报道150个,而且有10个亿的广大观众市场,在这么大的市场里面是否有规模化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可以得到扶植,值得投资可以独立地上市?

  朱云来:过去一直认为我们只做大的不做小的,其实不是。有时候有个费率的问题,一般来说国际市场上基本概念小一点的公司还是可以做的。其实我们还不仅仅是这个,我们看到整个行业里边,因为有一些比较主流的成型的,同时也有很多是动态的,或者说是有新的成长动力的行业我们都会关注。

  第二个问题是版权估值的问题,或者版权评价的问题,这问题还是很复杂的。前面我记得哪位嘉宾谈到了中国法律体系不是那么清晰,说到底还是一个法律的确权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一下子说的清楚,也很难说我们金融界有什么灵丹妙药,一般来说总是说你要分析,尽量把不同的风险分开,依据这些做估值,具体问题还得要具体分析。

  熊晓鸽:投电视剧我觉得比较难,会赚钱的会拍电视剧的导演不需要钱,你求他你给他钱他不要,找你要钱的话大部分都不怎么会赚钱。

  王冉:那电影不是这样吗?

  熊晓鸽:电影比较好一点,当然我们做风险投资的不是不怕死,不怕赔钱,最不愿意赔钱。我们目前除了国内的市场以外,目前可以利用投资人的优势多看看国外的市场,还有我们的新媒体,有增值服务,因为我们也投了很多互联网的公司。投电视剧国内目前市场上确实是供过于求,大概有四万多个小时的节目,但是真正只有两万多个小时可以播映出,有一半都出不去,当然就卖不掉,这样的话风险非常大。而且电视剧很难走出国门,到不讲中文的地方是比较难卖的,不太好容易投。你看到特别好的导演根本不跟我们打交道,他到找我肯定是有个电影没谱才来找我们。所以我们要么看像中军这样的公司,咱们可以保持一些关系,我们可以投这样的公司。

  王冉:电视剧对于电视播出平台相对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如电影。

  熊晓鸽:对,交易成本比较高,我们能够贡献的比较少。再一个电视剧还有一点,观众的层次比较低,相对高档次的广告也没办法跟着去做,所以这也是一个问题。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王中军先生,您个人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条件下融资的可能性有没有?或者说您个人认为建立融资架构的最大的壁垒或者障碍是什么?

  王中军:最大的障碍就是没规模,谁不会成立一个保险公司完成中国只有四五十亿范围的,他怎么做生意呀,我一个金融人才都那么贵。现在着急也没用,等中国有三百亿到五百亿市场的时候你不要都一大堆公司来做,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我想说说熊晓鸽说的问题,熊晓鸽把电视剧说的一无实处,我觉得不太合适,虽然我们今天是电影论坛,但中国确实影视是并驾齐驱的。中国电视剧市场去年比电影市场多,赚钱的电视剧公司比赚钱的电影公司多。还有一个中国电视剧市场比电影市场相对安全。我给三个回答,所以你刚才说那个我替你回答那小伙子。其实华纳叫电影公司,其实他是有电视剧部门的,就像华谊兄弟是电影公司,但是我们有很庞大的电视剧团队,我们电视剧团队有12个,我们电影比他少多了。可能人家做电视剧好的人,小马奔腾做电视剧好,有的比如董平做电影好的可能就做电影好,我觉得这个要看哪家公司。

  王中军等谈跨国合作风险

  提问:这边的专家谈了很多,非常有效地讨论了跨国的融资,还有融资企业的密切联系性。我在想,像这样的影视节可不可以谈跨国合作相关的一些风险?我们不是一种自助餐的形式,要有这个明星,要有哪个明星,而是用跨国的内容,然后提供给各个相关方。

  帕特里克-麦戈文:今天早晨都是在讲合拍的,已经讲了很细的内容了。合拍的话可以在人才,在经验方面有一个非常好的共享,也能够加强发行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合拍已经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了,可以带来更好的电影,更好的发行,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

  王中军:我只能讲我们公司,我也代表不了中国电影其他公司的想法。我们一般公司合拍其实主要的不是需要的资金需求,我们不是需要美国公司给我们投钱,是需求双方的市场。像我们去年跟(狮门)做的《功夫之王》在大陆卖了1亿9千万人民币,这么多年来两方都觉得赚钱的,就是大家都挺满意的一个电影。我们今年可能马上又要推出一部又是跟美国公司延续的品牌,我们今年做了同等大概投资额度的电影,叫《魔术之王》,这个魔术又有中国背景,这两部戏都是以美国创作团队,就是导演,创作团队,有中国演员和中国背景的故事,和中国投资的一个方式,两个市场的需求,不是两边钱的需求,那个公司一定不需要我去投那个几百万美元,而是他觉得用这种方式在中国卖了1亿9千万人民币,我觉得是这么一个概念,和我们前些年跟做《功夫》,跟哥伦比亚那个是一样的,他其实是有中国市场等等,我觉得这是市场的互相依赖,不是资本的依赖。

  王冉:有刘谦吗?

  王中军:没有,现在演员还不能说,人家都没说呢。

  王中军谈《南京!南京!》:陆川还欠一部电影

  提问:我来自于内地新浪网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问王中军先生,您刚才提到了华谊兄弟特别愿意扶植新导演。您提到陆川导演,他跟你们公司合作《可可西里》的时候,其实《可可西里》的票房没有那么高,他拍了《南京南京》,但是他能够拍出一部影片获得特别高票房的时候,他也跟其他的公司合作了。对于你们公司来说这样的投资相对来说是亏损的?或者说没有利益的?

  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主持人王冉先生,现在中国的创业板已经出来了,您也一直在跟内地的影视公司娱乐产业方面的公司有很大的合作。我想请问,比如在09年之内有没有可能中国有家文化创意产业公司,特别是影视公司有可能上市?或者在2010年实现?或者是哪家公司能够透露吗?

  王中军: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因为全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性问题。我们跟陆川导演,我们其实是为华谊兄弟培养新导演,但是结果是为中国电影培养了导演,这个目的好像是小目的,但是大目的也达到了。我跟陆川导演合约也非常简单,合约是三部电影,我拍了他两部电影,陆川导演还欠我一部电影,但是《南京南京》没有投,是华谊的问题,我当时判断这部戏是赔钱的,刚才说了我们对不起银行,这部戏一个年轻导演拍八千万戏的时候,我当时眼光可能差一点,我们判断投八千万这个戏是赔钱的,但是这个戏卖1亿6千万,以我现在算还是赔钱的。我知道他卖1亿6赔这么点钱的话我可以投,我当时算帐算不到1亿6,这是我的眼光问题。

  王冉:你的第二个问题,其实还是应该由中军来回答,因为现在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也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只有华谊兄弟一家,另外同样具有影响力和规模的保利博纳不是这个结构,所以短期内不会上市。

  王中军:这个确实是企业说了不算的,我觉得什么时候开,怎么样上。我们华谊兄弟已经正式在里面做IPO启动已经是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是由于去年9月份中国IPO暂停了,据我了解影视公司在会里的只有一家,至于我是09年还是2010年看老爷天了。

  提问:我想问江志强先生一个问题,刚才王总已经提到过去年的《功夫之王》,江先生去年《木乃伊3》,合拍前提的话《木乃伊3》和《功夫之王》是不是未来跟大公司合拍的方向?

  江志强:我觉得起码《木乃伊3》外方来说很满意,票房做了1亿3,双方都很满意。未来题材方面,合拍还是要找到一个适合的题材,我们很努力找新的题材两边能够合拍。所以我觉得《木乃伊》跟《功夫之王》都是很成功的例子,我们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地做。

  提问:各位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中金公司的朱云来先生,对于中金这样的公司来说,他投资文化产业的安全底线在哪里?或者说你们更愿意投资一个内容,还是投资在院线硬件投资?

  朱云来:其实我们那个行业容易有一些误解,我们做的更多的是金融中介服务,比方说帮助企业策划,帮助企业融资,帮助企业上市,帮助企业解决战略发展的问题,我们更多从财务的角度,从战略计划的角度,所以我们并不直接投资。当然现在我们自己也有基金管理。我对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一个态度,找到行业的发展机会,如果他有什么问题我们帮助解决,我们帮助在这行业里面的企业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做的更快点,更好一点,对这个行业也是一样,我自己也是个影迷,从小喜欢看电影,最后从看电影变成想看电影是怎么做的。

  提问:目前直投部门不考虑这样的投资。

  朱云来:我们直投的规模比较小,媒体产业一般来说也不需要很大的规模,这不是我们现在主要的重点。

  提问:我想请问江志强先生,您今天刚开始提到关于基金和政府支持方面,对电影新人的电影投资。除了基金和政府投资两方面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模式来让更多的新人导演进入这个行业?

  下面的问题问冯先生,另外香港政府这几年参与了对电影的扶持,那么对电影基础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没有政府做一些事情?

  江志强:年轻新导演因为他们没有拍过电影,不能看出。我每次看到他们自己首先要很努力做好一个剧本,要把你想拍什么东西尽量做好。我觉得只有找基金,找朋友来投,我觉得找银行是不可能的,所以新导演既可以找基金,也可以找朋友来投。

  冯永:香港政府这边除了刚才说我们投中小型电影以外,也有一些帮助年轻人学电影的部分,我们有一个项目明年出台,让中学生开始学动画制作,而且把这个工具放到影视方面的教育,希望从中学开始有这个观念,就是如何用电脑的工具做动画设计等等。另外从行业里面我们也在鼓励,让他们学习制作。是否香港应该有一家正式的电影学院,香港没有一家正正归归的电影学院。

  提问:我想问董平先生,为什么回来?你的新的计划是什么?

  董平:其实一直也没离开,只不过我没在媒体待着。因为我去年的2月份把我以前的公司给了比我更技术高的人,我休息了一年,今年在2月份又新注册了新的公司,现在正在做这个新的公司,公司名已经改过了,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提问:我的问题也是关于合拍片的,我想问帕特里克。麦戈文先生、江先生和王总,我们现在看到成功的具有商业价值,或者商业开发模式的类型片,我感觉类型相对局限一点。如果有一些新的类型,你们愿意尝试投资的话,会有哪些新的类型出现?哪怕这些类型是互相混合的,或者说杂交在一起的。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代表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合作方,我想你们的观点也许会有相似的,或者会有不同的地方。

  帕特里克-麦戈文:有了合拍的能力,就会有专业的技能,专业的一些设备,最好的导演,还有演员来参加到合拍剧中。这样就可以拓展发行的能力,让电影有更多的机会成功。

  王冉:什么样的类型是比较适合合拍的呢?

  帕特里克-麦戈文:要有全球视野的片子,中国人扮演一些有历史性的角色,此外也要有一些多国际的元素,要让人们能够找到共鸣,要让欧洲人,要让美国人能够参演的。

  江志强:其实合拍公司鼓励跟不同国家合拍,以前都有一些跟法国,有些动画片也跟不同国家合作过。其实现在很多国家,包括印度很多国家有很多不同的题材都在进行研究跟中国合拍。我估计未来几年陆续看到很多不同国家跟中国合拍。到时候票房怎么样就看这个电影拍的好不好了,我觉得陆续会很多。

  王中军:我觉得类型从现在比较成功的来讲,还是归在动作戏,就是中国的电影跟国外合拍动作为主,这是现在的状况,这个也可能是很多我们电影人也不敢随便去改变的。比如你拍个故事的对话多的类型片,这确实很难理解。虽然今年金融危机,今年金融危机对电影市场影响最大的是欧洲,国内是猛涨那边是猛跌,互相互补。今年看来我们做了几部戏,目前以我知道的卖的好的还是我们的两部动作戏,一个是徐克导演的《狄仁杰》,我们海外预期票房不错。再一个就是《追影》,像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大地震》,我们自己认为在中国市场最感人的故事,其实在海外预期还是没有动作好。所以我觉得合拍的要说题材,到目前为止其他题材突破还是蛮大的。

  提问:我是一个写剧本的和导演,我也非常关注新技术,以及新技术怎样在改变电影行业。我想回到你之前所讲的一点,也就是年轻人他们就是应该免费获得内容,我认为不仅仅是年轻人,我觉得20岁、30岁的人都是有这种想法的,这些人以后会是制定法律的人,会是非常重要的人士,我想问各位有没有试图创新的金融模式从下载当中获利呢?

  史蒂芬-萨尔兹曼:美国正在和BT公司合作,BT公司是一个下载工具,之前我们和其他的公司也有一起做出努力,但是这些努力都没有太成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来说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但是近期来说这方面的尝试并没有成功。很多在网上销售产品的公司,他们都从各个电影公司获得相关的版权,但是这些公司一年之内很多都关门了。但是也是有些好消息的,有一些公司获得了很大的公司,他们给内容提供者提供更多的途径来传播内容。尽管在过去五年可能不太成功,可能在盈利方面近期内不成功,但是在长期来说,通过这样的数据获取信息的方法是能够给我们带来盈利的。你问的问题非常好,今后的立法者可能就是今天的年轻人,他们可能对于下载有自己的观点。

  提问:年轻的电影制作人,我觉得他们希望能够在网上传播电影,而且这些人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模型。

  史蒂芬-萨尔兹曼:小电影客户在网上传播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和教育有关的,叫《两百万分钟》,讲了两个美国高中生和中国的高中生进行了比较,他把这个片子在网上传播,而且也赚钱了。也有别的例子,也就是低成本的影片,可以说通过网上传播获取利润。但是当前来说这些例子是非常少见的,是一些特例。这样的情况未来会不会更普遍呢?会不会带来利润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现在还是很多争论,也就是说人们到底愿不愿意付钱,还是应该免费提供这样的材料。如果现在人们可以免费获得的话,当然不愿意付钱。大家可以看到,在网上免费提供之后,随后我们希望收钱让人们付费的时候人们就不付了。现在很多讨论很多争论,也就是怎样设置一个机制让大家能够网上或者手机上付费。

  王冉:时间关系,我们的论坛到此结束。到最后跟大家透露一个秘密,在北京我住在朝阳公园附近,这不是秘密。朝阳公园有一家叫蓝色港湾电影院,对于我作为观众来说是非常好的电影院,一个二三百人的电影院里面经常五个人六个人七个人。从另一个角度讲,我还是希望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人走进这样的电影院花钱买票看电影,这才是我们能为中国电影市场做的最好的事,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电影市场才有可能超过那只小企鹅,甚至超过央视,未来成为值得我们金融家去关注去支持的市场。

  谢谢大家,也谢谢我们台上的各位嘉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上海电影节 电影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