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升 摄影/高丽莉
尔冬升走的是从演员到导演,再到监制的历程。他也是电影《男人四十》的监制之一。目前,香港电影正在经历20年来最艰难的日子,在采访中我们谈得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作为现任香港导演协会会长,在无锡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香港电影展映”单元的尔冬升对此感触良多。
《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香港电影由盛至衰,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尔冬升(以下简称“尔”):一个东西到了黄金时代,到了最高峰,就必然要往下走。当时香港的优势是需求量大,外面买家多,一年200部电影。需求量大的时候,就容易忽略对品质的监管。钱太容易赚,成本也飞涨上去,主要是演员的成本。盗版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发行制度,看电影的方式被改变了,变得不健康了,戏院的生意一落千丈。东南亚金融风暴一来,买家倒闭了,资金回收困难,只能压低制作费,演员费还是高的,砍的还是制作费。品质不可能好,于是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南:在目前的情况下,香港电影人的状况如何呢?
尔:香港的开放度高,美国人已经请了一批走了,德国请徐克导演去欧洲训练10到20个导演,练习怎样拍动作片,韩国也请过我们。当电影的产量少了的时候,优秀的人才在流失,他们去了电视、广告行业,很难再回来,有些岗位是很重要的,需要时间培训,新人的入行又更少,这样,裂口会越来越大。日本、台湾面对好莱坞发生过的问题,香港再次遇到了。
南:香港的电影人有没有什么自救的措施呢?
尔:电影是需要管制的。香港电影有八个部门管,我们希望建立电影局,把所有的资源放到一起,把电影作为一项工业明确起来。香港曾经是世界排名前三的手表产地,现在没有了,各种工厂都迁去了内地,香港现在还有什么工业?电影为香港带来多少东西?香港的旅游业就是靠电影带动起来的。
尽管香港电影现在衰落了,但是香港与好莱坞竞争是有经验的。与其让他们流失到国外去,还不如让他们加入内地的电影制作,我们希望放宽香港电影技术人员在内地电影电视剧中的额度,希望演员的交流是双方位的,两边完全放开都没有问题的,只有好处,可以起到正面互补的作用。
南:从你的言谈中,发现你对电影的前景一直是乐观的。
尔:悲观就只好退休了。电影还是有观众的,与以前不同的是看电影的方式。我们在香港生活,反而会客观一点,看到的是慢慢地进步。创作人、制作人,还有经营发行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比如,电影院外资投入49%,硬件情况就有了变化。我去吴思远在北京开的电影院,看那里的地毯,我就知道他生意多么好,那里的地毯被踩得都快要换了。硬件够投入,银幕够多,观众就有兴趣来。
南:你曾经应邀担任了长春电影节的评委,对中国内地的电影应该很了解了。
尔:中国内地有的电影真的很好,但是,也有很差的电影,相互之间的差距很大。现在内地的影视业,特别是电视剧,太像以前的香港了。经常是一个暴发户拿了一大笔钱出来拍,他让自己的女朋友当女主角,拍的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和以前香港的情况一模一样。在北京的时候,不断地有暴发户一样的人拉住我不放,要求我去他的公司干。我给你打工?有没有搞错?我跟他们说,你以后碰到香港人,你可以打电话问我,我会告诉你那个人是不是骗子。本报记者王寅无锡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