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百花奖的评选总是能在适当的时候,为媒体和观众保持娱乐的本色。在无锡颁奖晚会上,如此多的并列最佳,大批量地预支下届的奖杯,着实显示了评委和主事者的勇气。要知道在两年前的南宁,还曾有过最佳故事片三鸡并列、皆大欢喜的佳话。
在无锡,满耳听到的都是记者的抱怨声:没有明星,没有好电影,没有猛料,组织混乱,内容空洞,等等。其实,这早就已经是一般的大型活动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了。
金鸡百花奖真的是一道乏味的“大餐”吗?
大会堂前通向颁奖仪式的星光大道两旁,有十一对“金鸡”、“百花”奖杯形状的雕塑。记者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金鸡。从侧面看,金鸡并不肥硕,体形瘦削,甚至有几分矫健,尾巴肥大,双腿粗壮。与作为奖杯的金鸡相比,这些在泡沫塑料上涂抹了金粉的金鸡,显然产生了些许的变化。颁奖的当晚,顾盼生姿的众明星就是在这些变形金鸡的俯视下走进会场,实在有趣的可以。
美籍华人影星卢燕对记者说:能够把活动搞成这样,他们真是非常伟大。相信她指的是电影人难得的狂欢的机会。
但是,这样“伟大”的活动是靠金钱堆砌起来的。在APEC上海会议上举办大型焰火晚会的原班人马,在无锡的夜空再度展露神技。焰火40万元人民币,一个表演用的水池用去100万元。表演人数多达3300人之众,极尽奢华的开幕式用去了800多万元人民币。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不禁会问:中国电影穷吗?
如果用这些资金为贫血的中国电影输血,而不是在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的话,是不是更有意义?
谁都可以轻易地算出一笔账来。
一位电影人参加了数次电影节,每一次都失望至极。他看到的活动多半与电影本身不甚相干,所以总想尽早离开,这次也不例外。但是,下一次他还要来,因为只有在这里,他的电影才能面对观众,他才能对投资方有个交代。他说:不管是主旋律电影,还是第五代、第六代,大家都在拿电影来说事,拿电影来作秀。电影拍完了以后,好像就蒸发了。国产片有几部能够放映的?放映了又有多少人看?有多少人去了解?大家谈的都是电影,但又与电影没有关系。
电影节,电影人自己玩着乐。
国产新片展开幕式。蜂拥而上的依然是记者,明星对当地媒体极尽溢美之词。参赛参展影片代表鱼贯上台领取纪念杯,每部电影一个水晶玻璃的奖杯。
港台影片展开幕式。主持人逐一介绍踏着迎宾曲走上台来的港澳台电影界人士,嘉宾的姓名时有报错,更有嘉宾缺席未到而主持人尚不知者。与国产新片展上的纪念杯不同的是,这里颁发的奖杯的上部变成了球状。
香港电影人与记者见面会。此时众娱记绝无半点娱记本色,发问极其严肃,大多关乎中国电影的生死存亡。许鞍华等人面对如此沉重的命题,苦于糟糕的普通话水平,连连招架。
中国电影论坛,论文标题同样严肃得可以:《电影市场保护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把影业视线对准观众》、《经典仪式与通俗娱乐》、《严肃与通俗的嫁接》、《救救国产电影》。
国产新片座谈会,每届都有,每次的议题大同小异,已经被电影业内人士戏称为电影导演牢骚会。导演们激昂了一番之后,又莫不让在场的记者帮忙,切勿将谬论见报。
电影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应该已经有了答案。
电影人是乏味的同行者吗?看电影是一次次无趣的旅行吗?答案不确。
记者打车赶去大世界影城,司机茫然得很,一副不知所以然的表情。给他看了地图上的位置,他恍然大悟:这不是商业大厦吗?大概是为了电影节,刚刚改的名字。他说,已经20年没有进电影院了。
大世界影城其实是无锡最好的电影院之一,多厅,硬件并不差,上座率也在七成以上。记者的邻座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看小男孩的个头,还不到学龄。母亲为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唏嘘不已,小男孩在一旁蹦跳叫喊着,母亲赶紧轻声劝阻。只是安静了一小会儿,小男孩又爆发了出来,把身体一次次重重地砸在座位上。其他角落里不耐烦的童声此起彼伏。电影终于到了大结局,母亲还坐在座位上恋恋不舍,孩子却大声喊道:“成功了!”语气中洋溢着解脱的快乐。本报驻沪记者王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