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2.sina.com.cn/ent/m/c/2004-06-07/U582P28T3D410412F326DT20040607135604.jpg)
![](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吴思远
昨天,本届电影节的重要主体活动之一,“金爵”论坛在上海影城开讲。昨天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与国际合作”,吴思远、施南生、汪天云等资深电影人在论坛上直抒胸臆,为电影事业把脉开方。
吴思远:取消制片厂制度
上影集团在这次电影节上表示集团已有10多部在拍或筹拍电影,而这些片子大部分是与中国港台地区甚至境外合作的,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谈到这几部影片时,表示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即将与美国导演科波拉合作的影片最引人关注,但汪先生表示,合拍片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合作的形式,让电影走上产业化的道路。而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世界》和王小帅的《11朵鲜花》都在拍摄计划中。
论坛发言中,吴思远接过“合作拍片”这一话题,提出让全场为之一震的建议“取消电影制片厂制度”。吴思远说,中国电影制片厂,应该跳出每年规定拍摄一定数量影片的框框,改变制片厂的功能。充分利用它的现有资源,如场地、设备、技术人员等,为电影拍摄提供服务。同时,组织制作公司,并可以实行股份制,在电影产业中发挥作用。
施南生:内地缺明星制度
资深香港影人施南生小姐在电影界很受尊重,她在发言中认为中国内地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明星制度。像美国、印度等都有发展很好的本地明星作为基础。中国的香港地区也有自己的电影明星,像成龙、周润发等,他们在获得本地观众认同的基础上,又得到了东南亚乃至全球的认同。中国电影要发展,首先就是要通过好的剧本,培养优秀的导演和明星,通过影片造就一批明星。韩国近几年电影发展特别迅速,培养了一批明星,许多国外电影节都开始关注韩国影片。国内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从培养明星开始。吴思远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同时他还指出,中国内地一年的电影票房,和香港地区的票房基本持平,而且有很多影片还是海外大片。内地一些影片没有号召力,不吸引人,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自己的明星。
其实持这样观点的电影人很多,记者在电影节上采访唐季礼导演时他就对现在很多艺人公司又做制片又带艺人的结构很不以为然:“所谓明星在电影工业里的身价就是和片酬成正比的,如果用自己公司的演员,肯定出不了高价,在片酬上掺水,这样很难出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