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作客新浪聊天(图片来源:新浪娱乐)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中国电影在鲜花和掌声中告别了2004年。中国电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一片欢欣鼓舞中,看得出韩三平心中仍然是喜忧参半,“中国电影需要横向与国外做比较,但是不能越比越没有信心,只要我们一直在进步就是好的。只要我们今天比昨天好,明天将比今天好,我们就应该信心百倍。”
去年中国电影产业是8至10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记者:请您总结一下2004年的中国电影。
韩三平:2004年中国电影是困境中触底反弹,电影产业的整体气氛是8至10年以来最好的一年。电影的数量、种类在今年有重大的改善,国产片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很好的发展苗头。
记者:2004年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年底贺岁档的“黄金无敌”,票房创了历史新高,为什么会出现票房暴涨的现象?去年国产影片盖过了引进影片,是我们在平衡二者关系上的策略成功吗?
韩三平:去年中国电影在年底的火爆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民营资本、国外资本以及行业外资本参与电影生产发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电影制作者的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国观众对电影的选择更加理性化,欣赏品位向国产片转移,而不是一味迷信进口大片;第三个原因是中国一批优秀制片人和艺术家开始用产业化的方式对待电影。
去年在国外票房很高的电影,基本上我们都引进了,但是这些影片在中国没有获得那么高的票房。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总票房,国产影片都超过进口片,中国电影为自己创造了很好的一次机会,应该抓住机会把这个优势巩固扩大。
-稳定扎实的电影产业结构尚未建立,不能盲目乐观
记者:在繁荣的背面是否会有相应的负面作用,高投入加大导演加娱乐性等于高票房,而相对应的小投资、新导演和文艺性强的影片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了吗?
韩三平:观众自然会首先关注投资大、制作精良的电影,目前中小投资影片的主要收入并不是依靠票房,而是依靠电视台播放、海外版权、音像制品版权的收入。如果中小影片的选材不准、质量又比较差,那么问题就会比较大。所以中国电影最需克服的问题是盲目投资,商业化电影的类型化是我们在今后要走的道路。
中国电影票房的一大特点是高票房的电影集中在少数影片,高票房的影院集中在少数影院,而大部分的电影和影院吸引的票房还不理想。没有广阔的电影票房市场作为基础,中国电影是禁不起风浪的。理想的票房体系应该是扎实的金字塔结构,票房一亿以上的电影有四五部。七八千万的有五六部,五六千万的有八九部……目前,票房一亿以上的片子已经有了,最缺乏的是中间阶段的影片。稳定扎实的电影产业结构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中国电影尚有几个黄金档期有待开发
记者:目前在中国,票房最好的是贺岁档期,有没有想法开辟第二个、第三个“黄金档期”?是否担心过在2004年的票房高潮后迎来的是2005年的回落?
韩三平:观众除了所谓的黄金档期难道就不看电影了吗?《十面埋伏》就不是贺岁档期,照样可以获得高票房。根本还是在于影片本身的魅力,档期和营销手段都在其次。关键还要以人群特点为基础来谈论档期的问题,暑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档期,能不能拍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电影?我认为,电影的消费高峰时段和物质消费的集中时段是一致的,“五一”、“十一”、春节都是可开发时段。我认为在未来5至8年中国电影都会是上升的走势。
记者:2005年中影公司与国外的制片发行公司的合作有什么新动作?
韩三平:目前我们已经和美国时代华纳、韩国西捷(音)等境外的制片、发行公司讨论合作投资影片的项目。我们的合作已经不再是有一个项目谈一个项目,从之前我们生产影片找境外公司发行调整为全程合作,从影片的策划、剧本创作阶段就有国外资本的介入,他们提出拍摄意见,中国人经验不足,他们可以告诉我们海外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影片。成熟的制片发行公司的投资带来的不仅仅是钱,同时带来的是成熟的销售方案和发行市场,他们能够把合作的电影当作他们自己的电影来发行,这样的投资当然含金量高。北京青年报: 于静 姜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