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界发明了一种宏论,叫做资本论。
先是从几年前就做了铺垫,叫做工业电影拯救电影工业,或者说商业电影拯救电影商业。因为中国电影向来没有个人表达的缝隙,所以从国家生产转向商业生产,看来也是天经地义。艺术既然不曾有过,也就不存在被资本抹杀这么一说。况且凡是电影,他们都称做电影艺术,而真的艺术电影,通常都不让我们看见。
有个刚考上电影学院的孩子跟我说,靠,第一节课就受了教育,老师义正词严,说咱们这里是培养电影工业人材的,想当艺术家您请退学。对啊,我说,不知道你们学校主要研究市场,其次研究技术,最后才点缀些伯格曼的花边?从引进大片开始,认为自己对电影事业负有责任的,几个不是在做好莱坞的买办?剩下不甘做买办的,又有谁不是在将好莱坞本土化?作为爱国的新一代,倘若自己发了财,还能给国家上税,岂不又兼是道德的楷模?
法国哲学家布尔迪厄刚死,他的文化资本理论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商业电影也不再孤单,只要嫁接上国家意识形态就有了政治资本,嫁接上奥斯卡式温情就有了全球化道德资本,嫁接上变焦镜头和MTV式蒙太奇和电子乐,就有了城市青年的时尚文化资本。如果像张元之流,从家庭伦理和摇滚乐一直拍到同性恋和资本家,再拍到恶俗爱情和政治献礼,就堪称黑白通吃、一网打尽,一切软硬资本统统整合于一身。至于他是电影学院学生毕业作品的水准,还是有时候也达到五个一的水准,那就由不得我们说了,毕竟中国没有影评人,只有盗版商,而后者只培养品位而不提供话语权力。
很快,牛皮就吹大了。几个年轻的商业片导演,说是第六代第七代什么的,从MTV和英美另类电影上学了些技术,改善了国民的娱乐,并先后卖了好价钱。不但纳了税,还鼓舞了投资商和打算洗黑钱的假投资商。就有不知天高地厚的,说自己改变了中国电影史;旁边帮腔的,则表扬他心态平和,是个做正事的人。两边一握手,转过身来又向地下电影开骂,说你们丫的粗制滥造、向外国评委乞讨政治情感、最后在国内遭禁,害得正经导演也找不到投资、找不到放映机会。那个最狠的,头天还在柏林跟地下导演掏心窝子,转眼就能在北京骂人家把“地下电影”贴在脸上卖钱,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这个人打算证明电影环境的宽宏大量,因为他得到了一个专门扶植国内导演拍不疼不痒不触犯禁忌的时尚电影的计划的支持,这个后来夭折的“青年导演计划”后面,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其中不乏正经导演,但是肯定不会有地下导演。因为地下导演指的是因为拍摄了禁忌题材,或者美学上太不商业的人,和地上一样,他们中间也不乏一夜成名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也不乏粗制滥造往脸上贴金的家伙,但是中国这么多禁忌,招安者又网开一面,他们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如果说张元技术性地玩转了投机术,如果说陆川技术性地玩转了电影语言,那么泥沙俱下的地下电影场景为真现实和新美学提供的表达机会,这些既得利益者又有谁会碰一碰呢?因自由表达而被禁止的影像,竟然会被“弃暗投明”的正经人再度辱骂,这是何等可悲的现实。
越是回避艺术的,就越喜欢谈大局,越是包藏祸心的,就越是党同伐异。诽谤别人的动机,当然战无不胜,一心创造利润,则一定精致温情。这些道理,让资本论变得像广告一样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