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近20年来,华人影人到好莱坞闯荡的不乏其人,他们来了又都先后离开。只剩下吴宇森。还在好莱坞,在工业化世界里艰难地守候他的“人性情感”
5月11日,法国海滨小城戛纳又迎来世界电影的盛会。本届电影节受国人关注的除了三部参展的国产电影,还有担任评委的华裔导演吴宇森。近年来,华人导演频频出现在戛纳电影节的评委席上,从2003年的姜文,到去年徐克担任竞赛单元的评委,今年又有吴宇森进入
评审团。与徐克姜文不同的是,今天吴宇森的身份更多是一名好莱坞导演。
法国当地时间5月16日下午3点,吴宇森接受了本刊记者的越洋电话采访。虽然身处好莱坞多年,他的普通话甚至比一般香港导演更流畅,声音也没有因每天紧张的看片日程和挤得满满的评审安排而显出丝毫疲倦。平时不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吴宇森表示,自己第一次担当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但心情非常轻松。他说,在美国工作多年,对好莱坞电影的内容贫乏、题材重复早已失望。如今当评委,倒有机会多看几部心仪的艺术电影。
在美国做导演要学会骂人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繁荣让好莱坞片商纷至沓来挖掘人才。除了吴宇森,先后被好莱坞看中的导演还有徐克、林岭东、于仁泰、洪金宝。但都只拍摄了一两部B级制作就失意而归,真正站稳脚跟并留下来的华人导演只剩下吴宇森。
近日,吴宇森宣布年内开机的第一部电影将是重拍法国导演梅尔维尔1970年的经典盗宝片《红圈》,同时,他还会以监制身份发掘年轻导演,拍摄《雨中怪客》等其他三部法国经典名片,而之前应承中国内地电影公司的“史诗巨作”《赤壁之战》将因此暂时搁置。
中国新闻周刊:答应重拍《红圈》和一系列法国经典的悬疑惊悚片电影是出于什么考虑?
吴宇森:我对法国电影有浓厚感情,特别是对梅尔维尔的影片爱不释手,早期作品《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和《辣手神探》都是向他的致敬之作。
中国新闻周刊:你现在已经适应了好莱坞的电影制度了么?
吴宇森:我到哪里都一样,都以交朋友的方式跟别人相处。刚到美国后,我花了很长时间不断跟人交流来了解美国。在具体方法上,比如在这边做导演要学会骂人、说粗口。另外虽然在表现暴力上需要作出一些改变,但我一直都很重视表现人物,表现情感;我觉得除了保持我们自己的文化,还应该找到一些共同的世界性主题。我发现关于友情和正义感这些问题大家都有相同的理念,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中国有的传统情怀是具有世界性的。我强调仁义精神,朋友之间的感情和我们的家庭观念,一种崇高的牺牲精神,这些经常在我的电影中出现,我拍西方电影的时候也会尽可能放一些进去。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好莱坞作品中,《变脸》被认为是最具个人风格的一部,而且从那时起,你的“人性”世界化尝试得到了印证?
吴宇森:那部影片最初的剧本就是一个科幻片,但我当时不太了解特技,公司就修改了剧本。但本来我(结局)想拍英雄杀了坏人,最后收留了他的小孩。可电影公司说美国文化不一样,观众不会喜欢看英雄收养敌人的小孩。我坚持人性是世界性的,不管文化如何不同,大家都有一种爱心,会想要照顾别人。后来举办了一次试映,播放的版本结尾就是英雄杀死坏人,回到家里。但观众却不喜欢这个结尾,他们问为什么不让英雄照顾敌人的孩子。电影公司的老板就向我道歉,采用了我的提议。这说明一些人性的情感并非东方人才能理解。
(通常在本土呼风唤雨的外籍导演到了好莱坞最开始只能接受一般导演的待遇,最重要的一条限制就是没有最终剪辑权。吴宇森也不例外。他拍摄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终极标靶》被电影公司重新剪成一个几乎完全摈弃其个人风格的版本以适应美国观众口味,票房反响平平让他陷入了开局不利的困境中。回忆起这部电影的失败,他总结“我希望把一个美国戏拍成一个香港方式的电影,可对美国人来说,他们习惯是喜剧就是喜剧,绝对不能掺杂动作,他们也不能接受在一个动作戏里有那么丰富的人情味。”吸取了这次的经验教训,他开始小心翼翼地寻找风格个性与好莱坞大片模式的契合点。)
中国新闻周刊:你离开香港时正是香港电影业的鼎盛期,当时你的地位也如日中天,是什么吸引你放弃了这一切去好莱坞从头打拼?
吴宇森:我很喜欢学习,在香港拍了25年电影,已经到了一个顶点。我觉得我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正好当时好莱坞邀请我过去。可以尝试跟不同的工作人员合作,也想证实我的导演技巧和表达方式能够达到国际性。
另外我觉得很多片子在香港都没机会拍,比如使用大量特技的(电影),比如关于西方文化的(电影)。我希望通过拍外国电影来探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存在的共通处,也希望通过我的表现,让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有多一点认识。
中国新闻周刊:但你在好莱坞开始得并不很顺利?
吴宇森:在创作中,确实有些地方需要我去改变的,到底是(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比如拍动作片的时候,为了表现正义的精神,我们的英雄可以一个人打30多个人,但在美国电影里,就只能一个人打两三个人。香港人喜欢看动作场面,而在美国对暴力的处理必须减轻暴力程度。
中国新闻周刊:好莱坞的运作制度也与香港有很大区别?
吴宇森:我在香港拍片确实比较自由,只需要跟公司稍微讨论,找到资金和演员,导演基本就能控制一切。好莱坞很讲究制度化,拍片之前就要开好几个月的会来讨论,拍的过程中也由公司完全控制。
中国新闻周刊:好莱坞严格的工业制度限制了你的创作么?
吴宇森:在好莱坞很烦的一点是很多事情都很政治化,政治斗争非常复杂,公司高层甚至把一些小事弄大就只是为了显示他们的权力,对创作进行干预。但总体上美国人对我很礼遇,给了我充分的制作条件。
在美国,绝大部分制作人员都受到过非常专业的训练,他们对电影的认识水平很高。虽然需要作出一些妥协,但我基本不觉得有太大局限。
我相信将来国内有机会
虽然好莱坞拥有十分开放的吸纳全世界的电影人才的制度,但在全球化市场的目标下,好莱坞对导演个性化风格的包容越来越有限。《谍中碟2》是吴宇森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中他的个人风格也只剩放白鸽等徒具外壳的招牌。
吴宇森本人也意识到危机,试图调整风格。但无论他如何强调在《谍中碟2》、《风语者》、《空头支票》中增加了情感的表达和人物的塑造,但都没能创造出《喋血双雄》式的豪情和小马哥式的偶像。而耗资1.2亿美元的《风语者》遭遇票房滑铁卢更让吴宇森面临严峻考验。好莱坞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导演拍摄大片只许失败一次。吴宇森如今的地位显然已岌岌可危。在多个计划搁浅后,他宣布与中国内地的公司合作筹拍《赤壁之战》。或许与他十几年前走出香港一样,他开始了又一次战略方向的转变。
中国新闻周刊:你最近的几部作品似乎个人风格越来越弱了?
吴宇森:我尽量把我的风格加入好莱坞电影中。当然,我年纪也大了,以前拍了很多悲剧电影,现在我想拍像《空头支票》那样让观众更快乐一些、对未来感到有希望的片子。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你又在筹备歌舞片和《华工血泪史》,这些和你过去的动作片完全不同类型的影片?
吴宇森:其实我非常注重人性情感的表达,非常渴望拍一个人性为中心的电影。我相信将来在国内会有机会,(那里)有太多动人的故事。
中国新闻周刊:你为什么选择从《赤壁之战》这样的历史题材回归东方?
吴宇森:第一,我很想拍一个历史故事。我在海外这么多年,感觉到外国人对我们的文化、精神和个性都不够了解,希望透过这个电影把中国人的智慧,文化和精神表现出来。这个题材的好处是主要人物能够表现出我们中国人的忠义精神,同时里面有几场著名战役可以充分体现我们的智慧。
第二,我对拍商业大片兴趣不那么大了,我在好莱坞这么多年,学了很多经验,我希望带给国内的电影人。我刚在北京拍完一个公益短片,有很大的感触,在大陆有很多有才华的电影人,对电影有一份理想,也希望更好地表现,只是受到制作条件限制。
另外一方面,我想拍一个大制作大场面的戏,显示出我们国内电影人制作的魄力,我们也可以拍出一部等同于好莱坞电影气魄的电影。我希望把我们的美好江山拍到电影里,宣扬一种美的文化。
中国新闻周刊:你所说的好莱坞经验具体指什么?
吴宇森:比如说摄影方面,我会带入一些新的摄影器材;制作特技画面,请一些美国的工作人员让大家见识。最主要还是在技术上帮助我们提升水平。在主拍摄方式和制度等等方面我也会借鉴一些好莱坞的经验:比如工作时间,我听说国内拍戏是没什么休息的,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员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可能一个星期工作六天。
最近我看了很多很好的国内电影,感到非常骄傲。他们都是在制作条件不充裕的情况下拍出来的,让我非常佩服。中国电影应该会越来越好。戴婧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