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届柏林电影节于当地时间18日晚落幕,《伊莎贝拉》获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伊莎贝拉》的音乐是由香港音乐人金培达创作,在记者会后,本报特约记者代表中国唯一的平面媒体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灵感来源于故事
问:银熊重吗?现在感想如何?
答:真没想到自己拿奖!很意外,很高兴。这个奖对我来说太荣耀了,拿在手上很重呀!
问:这是你第三次和彭导合作,像《买凶拍人》、《大丈夫》和《伊莎贝拉》都是风格上很不相同的电影,你是怎么进行音乐创作的?
答:我首先要很好地去读几遍剧本,把导演的意图和需要弄清楚,之后就大概可以知道用什么样的音乐去配了。像这次《伊莎贝拉》,因为故事是发生在澳门,所以音乐的风格要像葡萄牙音乐。但是我创作的音乐又不能完全说是葡萄牙的,我结合了故事中两个失落的人的心理和感受去表达他们之间的那种微妙的感情。
问:我知道您以前是在美国主修的音乐,那美国音乐对你有影响吗?
答:肯定是有的。我听得最多的其实还是流行音乐。特别是香港的流行音乐,像谭咏麟那样的。
问:这次创作《伊莎贝拉》,你的灵感来自于哪里?
答:真正的来源还是故事!观众大多对最后那首歌印象很深刻。其实也是缘分和巧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彭浩翔听到了这首歌,但是谁也不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只是觉得很好听,后来把歌词拿去一翻译才知道,原来歌词说的就是一个失落寂寞的灵魂,很能表达我们的电影。于是就选定了这首歌。另外,当我写曲子的时候,我想得最多的就是“父亲”二字。
想办法进行原创
问:你做过很多电影的配乐,像前段时间威尼斯的开幕片《如果·爱》,还有以前的《星愿》、《夏日么么茶》。对于你个人而言,你最喜欢什么电影的配乐呢?
答:我第一个拿奖的电影配乐是《紫雨风暴》。我喜欢看电影,也喜欢收集电影原声音乐CD。在我家里有400多张CD了。像最近的《艺伎回忆录》和斯皮尔博格的新片《慕尼黑惨案》,电影我还没看,我就已经把原声音乐CD买回来了。最喜欢的电影配乐还是意大利导演吉斯皮·托那托利的《天堂电影院》。
问:现在有些中国的大片会请外国音乐人配乐,你怎么看待它的利弊?
答:有利的地方是,美国在电影配乐方面有很长的历史了,也很先进。请他们那边的人过来中国,是可以给我们一个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但是弊的地方就是,太依靠和信任外国的音乐人,会失去我们自己的创作动力和能源。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电影配乐,在学习外国音乐人的经验同时,我们也要想办法进行自己的原创。本报柏林特约记者 唐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