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航标》:曲高须和众 陈凯歌商业大片十八年(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4日10:55  新浪娱乐

 

《新航标》:曲高须和众陈凯歌商业大片十八年(6)《赵氏孤儿》海报

   

  解密《赵氏孤儿》:将商业大片进行到底

  即将于12月4日上映的陈凯歌新片《赵氏孤儿》,光剧本就整整打磨了两年,只为了能够依托元杂剧故事的同时,将其中人物的行动合理化,让观众信服。在影片的宣传活动上,陈凯歌明显也放低了身段,称这部电影是自己的反思之作,所有观众的评价不论好坏都照单全收,甚至,一向被称为骨子里带点骄傲的陈导,还将带领剧组录制娱乐综艺类节目《快乐大本营》。

  亲民路线一走到底,这其中也许有期待与观众更好沟通的商业目的,但同时也是陈凯歌作为创作者心态的一种转变。“现在内心比较平静了,没觉得自己了不起,也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环境无法控制,想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去把环境给变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妄想。而且要尊重不同的声音。我认为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都是为你好,你真这么觉得就真是无所驻其心了。我拍《赵氏孤儿》时,心底是晴朗的。”陈凯歌说。

  据提前观看过《赵氏孤儿》的人说,这部戏堪称陈凯歌的回归之作,有圆润好看的故事,又带着一种陈氏作品特有的磅礴之气。出品方也很有信心,尽管贺岁档大片云集,《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等集中上映,但“磅礴之气和好看动人的故事放在哪个档期都将是部不朽之作。”

  缘起:只为了一个好故事

  陈凯歌自述:我小时候爱看小人书,那时候有一套一套的小人书,我就是在小人书里头一回看见《赵氏孤儿》的故事,叫《搜孤救孤》,这么一个故事,可是那时候我还小,故事是看明白了,但是你要让我做什么判断就比较难。

  干吗要拍这么一个电影,其实就是因为故事本身,我觉得是一个好故事,好故事对于电影来说非常像是房地产商手上的好房子,房子好才会有人来看,才会有人来买。有的房地产商说我这卖的不是房子,我卖的是一个理念,但是我觉得,是通过一个好房子卖出去了,才顺带着把这理念也给卖了,是这么回事。所以我是觉得,要没一个好房子的话什么都谈不上。同样的,对于电影来说,没有好故事什么都谈不上。

  其实《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史记》,我觉得司马迁真是一个大文豪,谁跟他都比不来。这篇故事的篇幅很短,程婴在这个事里头也不是主角,但是我一直特好奇,我说司马迁这么大的一个史学家,他怎么写这贩夫驺卒?像荆轲、程婴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为什么要写?后来我明白,司马迁写了这样的人物就是想告诉大家,别忘了还有这么一拨人呢,答应别人的事拼了命也得给他干了,重承诺、轻生死,虽然没有丰功伟绩,这些人也应该被我们记住,其实司马迁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觉得这些人身上有一个中国人的特性之一,就是混不吝,就是说,你跟我的朋友叫板你就是跟我叫板,那我就要跟你叫板,有这么股子劲儿。我觉得后来的农民起义军,连早期的红军在内,都是从这股劲里头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司马迁了不起是因为这个,他没有把这事上升到后来咱们说的那个民族魂、民族精神,他就是告诉大家说有这么一拨人,咱别给他忘了,都是小人物,但是做的事有点意思。

  后来就到了元杂剧。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这戏怎么出在元朝了呢?其实是有道理的。季君祥是一个汉人,蒙古人统治汉人,对于汉人来说是一个特难接受的事,他心有不甘,所以写了《赵氏孤儿》。所以,《赵氏孤儿》元杂剧的版本是一个隐喻性的作品,是告诉汉人,你看人程婴,大忠大义,咱现在都成了亡国奴了,咱得从程婴身上学点什么,是这么个来由,是借程婴的大忠大义说恢复汉人天下的事,所以在元杂剧里头程婴脸谱化就一点都不奇怪。中国多数的戏剧,包括戏曲,都是脸谱化的,到最后弄一个脸谱索性给你画上吧,为什么啊?都有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去做的。

  我觉得我没这能力教育人,我也不想唱高调,于是在我改编这个故事过程中间去做了一点工夫。其实就两件事纠结:第一件事,就是人会不会主动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哪怕是为了救别人,会不会?我觉得难,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父亲,你让我去做这么一个事,而不能够给我一个充足的理由和原因,我做不了。第二件事,就是把这个孩子救了,搜孤救孤这阶段完成了,拿孩子这条命干吗,让他去像季君祥写得一样,提剑就把仇人给杀了,我觉得程婴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么一个目的,他和屠岸贾灭赵氏全族一样,都是不道德的。我觉得能把这两件事解决好了,故事基本就成立了,这是我的一个感觉。

  主题:把小人物进行到底

  新浪娱乐:《赵氏孤儿》的预告片里有一句话,叫“最狠的复仇不是杀人,是杀心”,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

  陈凯歌:杀心的意思就是心的痛苦,不是肉体的痛苦,葛优演的程婴这个人就让王学圻把心给杀了,丧妻丧子,他了无生趣。所以他的心那时候就死了。但是这心里边的小芽怎么又慢慢长起来了,靠谁?靠这孩子,给他的最琐碎的温情。他恢复了我要活下去的勇气,这个力量谁给的?就是这个小孩给的。所以他要把这个小孩养大了,而且让屠岸贾跟着他一块养,之后相亲相爱,他再通过赵氏孤儿对王学圻的背叛,完成对王学圻的杀心,把他的心给杀了,我不是杀你人,杀你人没什么意思,我让你痛苦,你当了一回傻子。可是最后程婴没这么做,他放下了,所以我觉得程婴是个受难的人,最后是个觉悟的人,正是因为他教给这孩子的恨少爱多,所以最后这赵孤是自己决定我要杀屠岸贾去,不是程婴的决定,而且是以什么名义杀呢?不是因为我家族15年前让你给灭了族因恨而来,而是因为爱,对谁的爱?对我爹,我爹是谁?程婴。这个复仇的动力变成爱了,不是恨。

  新浪娱乐:影片里对小人物的刻画比较细致入微,据说您对程婴这个角色的塑造也是下了很多心思?

  陈凯歌:小人物可以变成大人物,大人物都是小人物变的。就说葛优老师,他现在在中国的演员里可以说是一言九鼎的大人物,你听他说他当年想进一个文工团多难?毛主席都一样,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管理员,书都抱到下巴了,听到门外头说开门,他还得用脚给人开门,所以毛主席也是从小人物变成大人物的。程婴不是,程婴是把小人物进行到底,但是小人物可以指责大人物,小人物可以跟大人物对抗。程婴站在屠岸贾面前说的是什么?他看不起屠岸贾,就为了这点权,给人一家300多口都杀了你不牛逼,我要做这么一档子事,我要把这孩子带长大了,带到你跟前,我要告诉你,我没杀你,但是我比你牛逼,这就是小人物的牛逼。

  所以做剧本的过程中间我为什么对程婴这个人物下心思最多,就是因为我想说一个人能不能自始至终保持着小人物的姿态。我上学的时候好些同学,现在社会地位悬殊的不得了,有的当了公司大老板,有的还是一介平民,同学聚会,平民见到大老板照样跟小时候一样该说什么说什么,我拍他肩膀,我说你行,你这样的人物没有一点卑微的颜色。这就是程婴。所以我觉得中国人身上的特性之一就是这样的,叫不服。这也就是为什么司马迁写小人物,放到正史里头去写。

  咱再说点别的,所谓正义指的都是弱小对强大,所谓公理都是真理对强权,真理和强权不能并容的,待会儿咱说到《刺秦》的时候我觉得更要说到,毛主席说得对,“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屠岸贾肯定是一个聪明人,但是他在智慧上比程婴差,什么推动程婴能忍15年?能像一个常人一样仍然好好活着?俩字,“不服”。可是你看葛优老师,平常生活里他是一个老好人,他能把“不服”这俩字给演出来,太难了,他真是属于下了心思的。

  新浪娱乐:我看完片子之后就知道,看似一个貌似很伟大、很忠义的行动,实际上是一个很渺小的动机,这样的处理是不是因为当下观众对于之前所谓英雄忠义有点隔离?

  陈凯歌:忠义是一个好东西,忠是什么?就是诚实,义是什么?义就是做人有担当,你说好不好?我觉得好。可是这俩字怎么中国人就不接受了呢?过去高调唱太多了,大家都怕。我再举例,一个人做了好人,没好结果,他就想我做人这么好,我没好结果,那算了我别做好人了。所以如果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好人而有好结果,就会让忠义这俩字在我们血脉里头还能接着流。我老说程婴如果主动把孩子献出去,反人性,不用忠义这俩字给他遮丑、遮羞,你是有目的,所以你说他会怎么做。所以我是觉得常识比什么都要紧,我们因为国家过去的发展特缓慢,受气挨打,所以我们老想创新,可是创什么新也不如守常好,李大钊叫李守常,守住常识,按常识办,如果人尊重常识咱不会有文化大革命,尊重常识也不会有大跃进。所以我就觉得,程婴这个人物你要说他是了不起的人,他了不起在哪?他就了不起在有常识上,他是一个按常识办事的人。

  新浪娱乐:其实这部戏的很多画面让人们想到很多日本的经典电影,比如小赵孤上学那个画面。而且您跟日本电影的渊源也很深,请您谈谈这方面的考虑?

  陈凯歌:从文化上讲,日本人就是中国人,但不是今天的中国人,是古代的中国人,日本人不重情,他重义,这个是中日两边在文化上的一个差别。但是这个“义”字发明权不是日本人,但是可能在日本更常见。比如我觉得黑泽明最好的就是《七武士》,他好在哪了呢?就好在“世俗”上了,他把我们所谓的义、所谓的忠诚,都有所表现。所以我看日本人就是像看见了古代的中国人,比如说多礼,见人就鞠躬,现在在中国学生也不给老师鞠躬,这个不好,其实应该鞠躬,我觉得这一点上他们还留着咱们的好传统。不过说实在的,别人的东西你再学也学不像,还是弄自个儿的。

  选角:看中老戏骨接地气

《新航标》:曲高须和众陈凯歌商业大片十八年(6)陈凯歌总结葛优片中表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与其他导演不同,陈凯歌作品往往带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于是很多实力派老戏骨更容易进入他的视野。本次的《赵氏孤儿》葛优与王学圻陆续加盟,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陈凯歌透露,最开始程婴的角色也有其他大牌演员看中,但想来想去仍是觉得葛优更合适,原因只有一个——接地气。戏拍完了,陈凯歌总结葛优的表现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意外在葛优这么多年从小演员到大腕,对于演戏的态度一直没变。“总像个小学生,人家说什么他都支着耳朵听,对他有好的建议他都能听进去。”而且与很多演员常常在片场不服人不同,葛优并不介意表现出对别人演技的欣赏,哪怕对方只是个八岁的小孩——片中饰演小赵孤的孩子总被葛优称赞演技浑然天成,自然有灵性。他愿意向这八岁的小孩学习,并且还能说出来。所以在陈凯歌看来,葛优还有两个字留着给自己当演员做本钱,叫“坦诚”。

  影片中的另一大反派主角屠岸贾是由王学圻扮演,算上这一次,王学圻与陈凯歌已经合作了5次。有人说是陈氏电影帮助王学圻开辟艺术第二春,尤以《梅兰芳》为典型。但陈凯歌不愿这么形容,在他看来,王学圻是典型的由小演员变成大人物的典范,他从最初一步步奋斗到现在,成为圈内知名的老戏骨,甚至变成明星,尽管这过程中心态上曾经出现过一点浮躁,但好在他很快意识到并且保持了平和的心态。“拍《梅兰芳》的时候他一个人就来了,连助理都没有,演完十三燕我觉得他稍微有点拧巴,成功了嘛,但是他很自觉,马上意识到了就收了,他是这么一个人。所以我觉得,他现在有星光,这个星光是他自信的反应,这可不是一天修来的。”陈凯歌说。

  台词:必须说人话办人事

  据提前看过《赵氏孤儿》的人们说,影片的台词在古装大片中属上乘,不艰涩,又符合古代的语法传统,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陈凯歌在台词设计上显然也下了一番功夫。首先的标准便是让观众听得懂。“文言之所以叫文言,文就是文章,它是书面语言、写作语言,换句话说,古人说话也口语的不得了,你看《金瓶梅》里头,跟今天的话差不多,那就是古代的口语。我为什么说别上这当?文言是干吗用的?中国太大了,各种方言、口语都有,口语你随便说,写文章得按我这来,这是统治方法,先把读书人管住,下边的人就好管了。所以我觉得,关键的问题在于电影也好、电视也好,台词一定得让观众听懂,不然的话你再什么文言,再半文半白,都不行,对白里也少用成语。这是我的一个体会。”但看的懂也得有度,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在《赵氏孤儿》里头,如果突然葛优说“你这话太雷人了”,这种情况就绝对不能出现。语言是活的,说人话、办人事,成了陈凯歌的一个很生动的标准。

  表达:电影只做适度的事

  《赵氏孤儿》是一个经典的众所周知的历史故事,自然会有人想知道陈凯歌是否会借影片之口表达自身的文化观念和精神内涵?对此,陈凯歌坦言不想去传播任何的概念和内涵,他只是很单纯地想要去讲一个好故事,并期待这个故事观众能明白理解、并且好看。他举了个例子,好故事就好比一所好房子,房子盖好了让人物住进去,然后他作为导演,给大家一一介绍这些人物,这样就够了。“思想意义究竟存在不存在呢,其实你得先把这故事说了,如果这个故事好,它一定不是空泛的好,肯定包括了人物、对话,甚至包括了有没有思想意义。”甚至对于忠义的探讨,某些传统观念的折射,也完全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主线来体现。

  影片的结尾与历史记载有所不同,不论是按照历史记录还是元杂剧中的描写,结尾总是赵氏孤儿复仇成功,而且有魏将、韩厥等人的帮忙,最后他成功扳倒屠岸贾之后变成了赵武,光复一门。但电影结尾到最后成了一个很舞台化、抽象性的表达。对此,陈凯歌认为历史中记载的许多史实,如果全部搬到电影中来讲,未免显得太大了。“电影只能做适度的事,永远把理想、精神挂在电影的嘴上去说,招人烦。”他将这种观念做了个比喻,好比要请人吃饭,如果是摆明有事相求,这餐饭总归吃起来叫人不愉快。但倘若就只是吃饭而已,喝酒聊天,这饭便容易被人记住,是一餐好饭。拍电影也是如此,导演与观众的关系,就好似请客吃饭,如果把一个电影的结尾搞得太伟大太高尚,就等于有事求人才请人吃饭,是一个意思。

  “程婴这人多实在啊,他最过不去的事是什么事呢?凭什么救人家的孩子,我自己的老婆、孩子死了,他最放不下的还就是这点家里的亲情,还是回到最普通的、最朴素的感情上面。我再说一次,他就是个平凡的普通的人。”陈凯歌说。(郭亚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