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王朔全程帮衬 19年沉浮冯小刚醉了

2012年11月26日17:26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彭骥

  《一九四二》的舆论反响、票房量级等,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结果如何,这部电影能就着1993年一束午后的阳光,3度启动却因故搁浅,19年载浮载沉,最终照耀全国大银幕,作为见证中国电影成长的标本意义以及展现一代中国电影人探索、思考的价值,已然存在。 《一九四二》上映,是牵扯作家、编剧、投资人、审查者等各环节的渐变过程,从来不是冯小刚[微博]一个人的事,而是王朔、刘震云、王中军和王中磊[微博]、电影局、观众等很多人的事。

  刘震云小说打下厚实基础

  首先是刘震云,1992年,刘震云在写《温故一九四二》这部没有故事、没有主角、没有高潮的纪实体小说。

  当时,刘震云有个朋友叫钱钢,曾经写过纪实文学《唐山大地震》。1990年,钱钢计划编一部《中国灾难史》,记录20世纪的100个大灾难,几乎每年一个,其中有一个是1942年死了300万人的河南大旱灾。钱钢为此找到河南灾民的后代、作家刘震云,想聊聊这个旱灾。刘震云却懵了,因为他完全不知道,“钱钢说,你知道死300万人是什么概念吗?‘二战’时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纳粹迫害致死100多万人;1942年在河南,等于是三座奥斯威辛集中营,还没有希特勒和纳粹”。刘震云觉得这是个大事,动身回到河南老家,开始调查此事,调查过程在刘震云1992年写成的中篇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中有记载。小说里写:“我姥娘将五十年前饿死人的大旱灾,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我说:‘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饿死许多人!’姥娘:‘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的哪一年?’”刘震云采访了不少亲历者及后代,从图书馆、档案馆里的旧纸堆里翻资料。书的结尾是:“当这问题摆在我们这些行将饿死的灾民面前时,问题就变成:是宁肯饿死当中国鬼呢?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呢?我们选择了后者。这是我温故一九四二,所得到的最后结论。”

  《温故一九四二》之前,刘震云写了《单位》、《一地鸡毛》、《故乡天下黄花》等作品,都是离刘震云生活经历很近的作品。比较了自己合作过的几位编剧,冯小刚认为,刘震云一直在给他输送价值观,刘震云的新事实主义,对他、对影片都影响极大,比如刘震云在剧本里写到“寒风中两个人光着屁股换棉裤”,令他印象最深,“另一个就是星星被卖到妓院。他写灾民、写饥饿,但他最后写的是饱,是因为撑得弯不下腰。我觉得这太有力量了”。

  王朔鼓励“小冯”一路前行

  把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推荐给冯小刚的,是王朔。1993年,冯小刚跟王朔开了好梦公司,在王朔的介绍下认识了刘震云,执导了由刘震云原著改编的10集电视剧《一地鸡毛》。那时,冯小刚还没拍过电影,刘震云叫他“小冯”。

  冯小刚回忆,“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他和王朔在颐和园院子里写剧本,王朔过来给他一本小说,“你可以看看这个,这是刘震云新写的一个中篇。我不跟你多说,你自己看吧”。他一口气看完,1994年和刘震云一起参加北京青联会议时,提出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想法,刘震云委婉地回绝了,“不着急,让我再想想。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还需要时间来提高认识”。很多年后,刘震云回忆说:“其实这小说,怎么能改成剧本,我心里完全没底”。直到2000年元旦,刘震云跑到冯小刚家,喝光了冰箱里所有的啤酒,答应把改编权给冯小刚,并自此与电影《一九四二》共进退。每隔一两年,刘震云就把本子拿出来改一稿,前后至少20稿,最初的剧本有一个现代调查者的角色,后来刘震云把这个人物拿掉了。刘震云还和冯小刚一起走了逃荒路、日本人进攻路、蒋介石活动路等,前后采访当事人上百人,并与拍摄剧组相始终。2002年首次筹备,冯小刚邀请了电影圈的朋友、专家开了一个座谈会,几乎所有人都泼冷水,大家都认为小说虽好,但没法改成电影。刘震云、冯小刚虽未放弃,但项目搁浅。2004年重捡,再搁浅。

  2011年,就在冯小刚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第三次提起《温故一九四二》的,还是王朔。2010年,王朔为冯小刚写了《非诚勿扰2》的剧本,用四五千万的投资赚了近5亿票房。高兴之余,王朔开玩笑说:“小刚你缺这么一部,真应该咬咬牙,把《一九四二》给拍了。第一,你现在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这片子需要一个特别大的投资,但它又是个文艺片,你可以用你的市场号召力养这个片子。作为一个导演,你真的需要有这么一个电影,而且拍完这个电影有一特别大的好处,你就可以没有任何精神负担了。”冯小刚心有余悸,“你觉得可能吗?”王朔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又不行呗。你也别担心赔了,万一票房不好,我下面再给你写一个喜剧,再来背这个片子的债。”冯小刚透露,现在,王朔已经为他写了个新剧本,“明年就能拍。那个完全是天马行空的胡扯,但是观众会很high,那种片子是可以追着找对手否认……你觉得哪个好莱坞片子最卖,我就跟它一起上”。

  冯小刚认为,王朔对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一个反向思维,还有是此彼此共同的成长经历、鲜活的语言等。

  王氏兄弟投资翻了又翻

  王朔给冯小刚推荐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时候,冯小刚还不认识王中军、王中磊,王氏兄弟与冯小刚相识,是在2000年拍摄电影《一声叹息》期间。2002年,冯小刚把14万字的《一九四二》剧本念给王中军、王中磊听,当时的他已经有了贺岁片的群众基础,大家一合计,下决心拿出来3000万元。冯小刚说:“要拍一个文艺片,这基本是一个自杀的投资数字。”2004年,冯小刚再次拿着《一九四二》剧本找到王中军、王中磊,“王中军问多少钱,我说估计得8000万元,他们说那就8000万元”。第三次,2011年,《一九四二》剧本成了6万字,冯小刚去问王中军、王中磊,“他们俩说,‘别超过2亿,咱们就干’”。最终,《一九四二》总投资高达2.1亿元。冯小刚透露,前后三次,每一次筹备都要成立一个摄制组,都得花很多钱,“华谊买震云这版权就买了两次,第一次买完以后过期了,这次重新买。建组、筹备,三次都是这样,每次落下的窟窿都是靠第二年的贺岁片补回来”。

  王中磊表示,每次看到2002年那次建组时的合影就感慨万千,尤其与2012年的照片两相对照,照片里的人彻底换了一轮,当时的执行导演现在已经退休回家做了爷爷,还有不少人自己早成了导演。王中军认为,相差这么多年,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完全能够支撑《一九四二》这样的片子,“假设你往前推,中国电影票房封顶在两三个亿的时候,你也不可能嘛,超8000万元投资就是赔钱。从公司投资角度出发,市场是第一条的。这个戏,首先市场份额没问题,卖个七八亿元甚至更高,都有可能,市场能够容纳。现在中国电影的单日最好票房有一个亿,如果它能够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拿到七八千万元,甚至单日过亿,我觉得也是有可能的。我们从商业上对这部电影没有太大担心,只是盈利多少的问题”。

  作为如今上市公司华谊的顶梁柱,年龄越来越大的冯小刚每言及“退休”,华谊股价必应声而落。这次,冯小刚表示,虽然自己曾说拍完《一九四二》可以不再拍电影,但华谊上市时自己和公司签了5部电影合约,“《一九四二》是第一部。华谊这么挺我,拍了《一九四二》,怎么我也应该把剩下的4部拍完”。

  冯小刚感恩喜极而醉

  最后,才是冯小刚。

  《一九四二》最近一次筹备时,刘震云写道:“小冯已经变成了老冯,小王已经变成了老王。”冯小刚介绍,他不放心,去问了包括电影局领导在内的朋友,朋友说:“尽量给你斡旋,尽量斡旋。”2011年10月,冯小刚拉来了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及好莱坞影帝安德里安·布罗迪、蒂姆·罗宾斯等人马,《一九四二》开机。之后,剧组奔波全国8地取景,经历了5个月的艰难拍摄、7个月的后期制作,2012年11月29日,冯小刚剪完最后一个镜头,问身边的人:“这个电影,咱们就完了吗?”别人说:“该我们做的事情,都做完了。”

  影片日前拿到电影局审查通过令后,冯小刚通过微博让所有观众都知道——他喜极而醉。

(责编: 水门汀)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