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徐帆VS瞎鹿媳妇花枝
所有的诉求都是为了生存
我觉得她逼到那个份儿上,她就得这样,她不这样就活不了,这是本能。——徐帆
冯小刚说,20年前他刚想拍这戏的时候,徐帆就是花枝的最理想人选。20年后,《1942》上映了,“花枝”成为片中极其出彩和令人震撼的角色。
花枝是佃户瞎鹿的媳妇,上有老下有小,逃荒路上所做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能够活下去。影片开场,少东家将前来借粮的花枝堵在房里欲图不轨,花枝拼死抵抗,给粮都不从。而逃荒路上,眼见饿殍遍野,花枝为了长工栓柱的饼干,放话愿意跟他好。后半程弹尽粮绝,花枝在与栓柱仓促结为夫妻之后将自己卖掉,换来的粮食交给栓柱,嘱咐他绝对不能卖孩子。这一幕,恐怕所有的母亲看了都会动容。
徐帆也特别提及花枝的母亲身份,她觉得花枝一开始并没有为食物而折腰,但在逃荒过程中为了儿女的生存问题她又必须放下身段,甚至抛掉尊严。徐帆觉得,花枝的状态就是人类在维持最低生存限度时最自然最本能的反应。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之下,相比受过教育的地主女儿星星略带清高的反应,花枝则更能彰显社会底层小人物简单、质朴的诉求和特质。
【冯氏电影中的徐帆】
地震后的母亲和情感里的女人
徐帆堪称是冯小刚电影御用女主角,从早期的《甲方乙方》《一声叹息》到后来的《手机》《唐山大地震》。《一声叹息》中,她演张国立的老婆,那一场与小三刘蓓坐在家中面对面的谈话里,徐帆将一个丈夫出轨后焦虑伤心、却又聪明大方,想方设法想要挽救婚姻的原配演绎的恰到好处。而《唐山大地震》中,她扮演的母亲在地震时选择救年幼的儿子而被女儿记恨了一辈子,与《1942》里不同,《唐山》里的母亲再没有机会为女儿的生存做任何补救措施,于是这个人物更多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隐忍和压抑了的痛苦。
NO.4
范伟VS厨子老马
随波逐流,灾难中的“投机分子”
拍的过程里,所有演员都在减肥,但是我减不下来啊,后来导演就说,那就别减了,说明这个人在逃荒过程里基本没饿着。——范伟
在春晚演小品的时候,赵本山说范伟“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电影《1942》里,范伟真的演了个伙夫。厨子老马是典型的狡黠世故、懂得见风使舵看人下菜碟的小人物,会赶车,爱炫耀“我给省长做过饭”。逃荒开始后,他攒集了一些人组建了第一战区第九巡回法庭,赶着一辆马车在逃荒路上帮灾民打官司,从中谋生存。有一场戏,栓柱被范伟的法庭扣押,为了救人,老东家只有拿出几斤白面。范伟转脸兴高采烈对随从说“今儿中午法庭烙饼”!
虽然由灾民摇身变成官,但老马命运多舛。当然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所有人都命悬一线。但老马更懂变通,尤其比起固执的栓柱来。老马在被日本军队俘虏之后,够听话,还颇有几分小机灵,敢在日本人的刀尖上吃肉,才能在乱世之中保住性命。范伟的幽默感和这个角色本身的诙谐成分相得益彰,成功诠释了草根小人物顽强的求生意识和生存智慧。
【冯氏电影中的范伟】
打酱油都抢风头 普遍智商不高
《天下无贼》中,范伟演一个色迷迷的劫匪,那句著名的“IP IQ IC卡,通通告诉我密码”后来流行了很久。《非诚勿扰》里,他演一个很有钱、生活豪华奢侈但是有点傻的风险投资人,花了200万买了葛优的分歧终端机。范伟在冯氏电影中扮演的角色貌似智商普遍不高,而且戏份不多。但冯小刚对范伟非常看重,认为其“演戏非常扎实,你会觉得怎么那么生活”。
NO.5
张默VS长工栓柱
逃荒才是成长的开始
“我觉得首先他代表了中国的一些农民的一些思想。第二,我觉得他代表了20多岁男性的爱情,第三,我觉得他也代表了中国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灾难面前会特别快的成熟起来。”——张默
长工栓柱在片中有两段爱情。他一直暗恋东家女儿星星,但受过教育的星星却对其不屑一顾。逃荒初期,栓柱对星星呵护备至,甚至在日军的轰炸下为了保护她差点丧命。但在对栓柱的态度刚刚开始有所改观的时候,星星又决定为了养活家人和自己,卖身为妓女,栓柱眼睁睁看着心上人离去。悲痛之余,已经成了寡妇的花枝嫁给了栓柱,第二天,花枝也卖掉自己,为栓柱和孩子换来一袋粮食。
乱世之中,栓柱可以说是最简单纯粹的一个,却也是最顽固不化的一个。他为爱逃荒,在逃荒路上不断经历生离死别。因为信守承诺,在能够逃掉的情况下坚持回原路寻找花枝的子女,后期面对日军的威逼,他甚至为了花枝的一个信物不惜丢掉性命。这样一个小人物性格鲜明,诉求极其简单,甚至谈不上什么生存之道。他的这一段戏份,堪称逃荒路上最温暖、却也最悲情的部分。
【冯氏电影中的张默】
《1942》是张默首次主演冯小刚电影,片中他木讷、专情,头脑简单但信守承诺。冯小刚对于张默的表现评价很高,称其“是一杯高粱酒,有劲”,他觉得张默骨子里就有一股野性,一种力量的东西,而这与角色的特点非常吻合。陈国富也盛赞他是《1942》的一大惊喜。另外,张默戏里戏外都在经历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冯小刚就毫不讳言“张默以前挺浑的,现在长大了”,戏中栓柱同样在痛苦和灾难中完成自身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