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回应质疑:我拍的不是“鸿门宴”

2012年12月03日11:45  大众网-齐鲁晚报 微博

  本报记者 倪自放

  陆川[微博]新作《王的盛宴》11月29日公映后引发各界对于电影背后历史、社会话题的“百家争鸣”。面对大多数观众认为该片“没王没盛宴”、“觉得被忽悠”的质疑,导演陆川12月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我拍的不是‘鸿门宴’,是全新的楚汉历史电影,讲述的只是刘邦的权力人生。”

  历史观遭质疑 回应:有争议比一面倒要好

  《王的盛宴》基本剧情来自《史记》的叙述,影片的主体故事是通过刘邦回忆讲述的,更像一部刘邦的回忆录。从该片试片到上映以来,外界的评价持续两极化。

  历史学者章立凡认为,“《王的盛宴》第一次深入历史人物内心进行挖掘,是以往的历史影片都没有做到的。”不过,也有网友直言,“陆川是拿历史虚无主义和诋毁古人当遮羞布”,“这顿被称为盛宴的剩饭,就是被意淫出来的”。

  对于《王的盛宴》备受质疑的“历史观”,陆川称,他刻意用刘邦的梦境和现实去说一个故事,所有演员都给了颠覆性的表演,“我个人希望建立一个电影的新概念。片子现在的处境跟三年前《南京!南京!》的状况是一样的,第一天评论就泾渭分明,打1分和打10分的都有。在三年前或许我会挺吃惊的,但现在我觉得这就是电影的意义,比沉默和一面倒都好。”

  馒头情被恶搞 回应:刘邦对韩信不是“基情”

  因为历史题材的关系,虽然《王的盛宴》看起来有些沉闷,但不少影迷却在影片中找到了“笑点”。

  一位名为“吊丝”的网友总结,“韩信为什么在刘邦看似穷途末路的时候,还要追随刘邦?看陆川导演的解答就知道了:刘邦和韩信第一次见面时,刘邦给了韩信一个馒头扬长而去,留下呆呆的韩信。刘邦回眸一笑,韩信痴了、醉了,从此发誓一生跟随刘邦。原来一切都是浓浓的‘基情’啊!”

  难道《王的盛宴》中千古之谜真的是始于“基情”?对此,导演陆川回应称,“我并不介意影迷对这部电影做出泛娱乐化的解读,这是观众的权利。但熟悉楚汉历史的人们一定很清楚,刘邦对于韩信就像是伯乐之于千里马的关系,是有知遇之恩的。所以,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基情’,而是‘恩情’。”

  陆天明力挺儿子:警惕庸俗社会学观点 

  在有关《王的盛宴》的争论中,陆川的父亲、著名作家也加入战团,他引用一些支持陆川的网友的话说,要警惕一些人用庸俗社会学观点来解读电影。

  微博网友@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微博]发表了“项羽代表民主,刘邦代表集权,这种误读实在太深”的博文,虽然该博文没有明指《王的盛宴》,陆天明马上站出来为儿子辩护。当有人称陆天明是“护犊子”时,陆天明说:“用护犊来掩饰这场讨论的真实含义,解决不了什么问题。问题的真相是:如何看待中国两千年来这一笔沉重的文化遗产?”

  当然,支持陆川的人也不少,微博网友@老穆草堂称:“《王的盛宴》带有明显的思辨性,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比较丰富,是通过人性本恶的欲望来阐述历史。中国电影需要这种风格化,但评论界必须警惕用庸俗社会学的观点来解读电影。”陆天明表示同意这种观点。本报记者 倪自放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