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及编剧解读《宗师》回应观众疑问

2013年01月16日09:24  新京报 微博
《一代宗师》上映后争议较大,关于影片好坏的争论简直成了社会话题。
邹静之说,《一代宗师》里宫二做了叶问的面子。

  《一代宗师》:逝去的武林,不逝的情怀

  新京报·新世纪联合观影NO.391《一代宗师》 86分

  历经数年打磨,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终于正式上映。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不同角度、不同评价的反馈意见,由此引发的观点争论也成为具有社会效应的话题。影片着意刻画了民国时期“逝去的武林”一代,同时充满王家卫式的影像及叙事风格,针对概念化的台词、隐去的人物背景、被删减的故事情节也引发了观众们不同的猜想、推断与解读。对于这部争议中的电影,本报观影团给出了86分的高分,多数读者认可创作水平。带着观众的疑问和不同意见,本报记者专访到正在泰国制作国际版的王家卫导演,让他亲口为大家解读自己的创作用意。同时,本片编剧邹静之[微博]与徐皓峰,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故事】大时代下的宗师命运

  影片以中华武士会会长宫羽田的退位开始,当时老一辈的宗师时代已经逐渐落幕,新一辈的叶问等逐渐崭露头角,但在时代发展下,已经不是拳脚便可解决一切的时代。整个江湖与武林在大时代的洪流下与老一辈的拳师们一起渐行渐远,刀枪拳脚已经不能跟上枪炮,数十年所习的一身武艺,甚至还落得食不得温饱。护不得家人,叶问南下香港避难,再次遇到故人宫二小姐,还有宫羽田的师兄丁连山,可惜时不我与……

  影片台词说,学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个众生,也即时间流逝变迁下的浮世绘。当年王家卫在《东邪西毒》里说的是,走过了这片沙漠还是另一片沙漠,但《一代宗师》带出的是走过了这座山,见识到的是另一片广阔的天地,尽管这个广阔天地已经不是武林。有的人无法走出那座山,比如宫二,她的一辈子可以说是生活在1940年除夕夜及之前的“最美好的时光”里(那段感触则又与《东邪西毒》的大嫂独白相映成趣),临终前镜头流转,念想的也是最美好时在雪地里独舞。

  “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借用《花样年华》的片尾字幕,王家卫将一个属于过去的武林,通过“一代”宗师的不同命运,拍出了唯美而忧伤的情愫。

  【风格】王家卫式的格调情愫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尽管《一代宗师》里夹杂了对于“逝去的武林”的缅怀,但更重要的是疏离而宿命的爱情。当年王家卫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连续五部戏下来,发现自己一直在说的,无非就是里面的一种拒绝,害怕被拒绝,以及被拒绝之后的反应,在选择记忆与逃避之间的反应……”所以,《东邪西毒》里是各种错综复杂而纠结的爱情,《花样年华》的“多一张船票”只能停留在“如果”,而《一代宗师》则是欲言又止的风流梦……

  影像风格也烙上了深刻的“王家卫制造”的印。那一个个隔着玻璃或者被玻璃映衬的镜头(开场不久时宋慧乔扮演的叶太太张永成便数次地隔着窗户凝视,而无论是主角的叶问还是配角的勇哥等,都有被玻璃映衬的镜头,也想起了《东邪西毒》中林青霞[微博]扮演的慕容燕/慕容嫣),那弥漫着水汽或者烟气的如真似幻的场景(章子怡[微博])的宫二小姐临终前便是在药物作用下“回到”最美好的时光),还有那些欲语又止的犹疑,都舒舒缓缓地展开来,述说着王家卫一贯的呓语。□阿木

  【经典台词】

  如果人生有四季,四十岁前,我的人生都是春天。

  人活这一世,能耐还在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武术是大同的,千拳归一路。到头来,就两个字:一横一竖。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想不到那次是最后一面,从此我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回头无岸。

  说人生无悔,那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该多无趣啊。

  我选择留在我自己的岁月里了。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武林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最好的时间遇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有时间了。

  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练武之人,轻生死,重离别。

  一念既出,万山无阻。

  郎心自有一双脚,隔山隔水有来期。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难以下咽,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叶里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不要找我,没有消息就是消息。

  ■ 观众票选

  1.看完《一代宗师》,你的感受

  A.神作不解释 13票

  B.这不还是过去的王家卫电影吗 5票

  C.拖沓絮叨墨迹烂片 0票

  D.普通的文艺电影,武打都是幌子 2票

  E.我觉得不如甄子丹[微博]的《叶问》 0票

  2.武戏部分,你最喜欢哪场?

  A.叶问雨战 2票  B.叶问踢馆 1票

  C.宫二斗叶问 3票  D.宫二战马三 8票

  E.一线天对三江水 6票

  3.你认为片中哪位角色比较违和(与整体格调不搭)?

  A.赵本山[微博] 5票  B.小沈阳[微博] 7票

  C.徐锦江[微博] 4票  D.戏子张智霖[微博] 1票

  4.作为一部王家卫拍了五年的电影,你觉得

  A.就是经典,值得这么多年的等待。 9票

  B.前后割裂,浪费钱,拍这么久没觉得在叙事和动作上有任何提升。 0票

  C.由于赶时间,现在的版本不太全面,我宁可再等上五年,看个完全版。 11票

  D.和王家卫之前的电影没法相比。 0票

  5.如果你是王家卫粉丝,你认为下面哪个选项和你想的一样

  A.叶问穿上西服,那一瞬间就是周慕云附体,好希望他们能有交集。 10票

  B.那街角、那大佛、那对着墙壁诉说,这不都是《花样年华》吗?5票

  C.这个武林就是《东邪西毒》,每个人都有对位。 1票

  D.《一代宗师》-《花样年华》-《2046》,这100多年成就了王家卫自己的史诗。 1票

  ■ 观众评语

  王家卫不愧是当下香港导演中最具风格的“作者”,在他的精雕细刻下,民国时代的武林风云以诗意化的镜头语言舒舒缓缓展开来,夹杂着“逝去的武林”的苍凉,而最后宫二小姐的告白与回忆更是让人不禁落泪。90分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王家卫借着武侠片的外衣,将男女的那份疏离又藕断丝连的情愫表现得丝丝入扣,加上如诗如画的画面,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让人唏嘘不已。85分

  影片的两场雨夜动作戏很精彩,凝重的气氛与背景相映衬;而宫二小姐在雪夜里决战马三的那一段,同样是将气氛烘托得十足,何况还有宫二在雪地里独舞的精彩一幕。83分

  章子怡演的宫二被拍得很唯美,让人觉得这是她在《卧虎藏龙》的玉娇龙后的又一个经典的侠女形象。只是梁朝伟[微博]、张震[微博]几乎都成为了酱油帝了。70分

  我觉得这片应该改名为《宫二复仇记》。67分

  邹静之 徐皓峰:观众的疑惑是这电影的一部分

  面对观众关注的一线天剧情不完整、宫二抢戏、台词频现名言警句等种种疑问,《一代宗师》的两位编剧邹静之和徐皓峰也做出了如下回应。

  一线天的角色有必要?

  新京报:看过电影观众最大的疑问是张震饰演的一线天线索不完整,剧本中他的故事什么样?

  徐皓峰:电影里一线天是暗杀组织的人,一个如此勇猛的人做理发师与小混混(小沈阳扮演的三江水)在一起,这不是一首挽歌吗?历史上,习武群体分很多种,一线天有军政背景,是武林里的异类,他的出现就为展现武林生态的完整。

  新京报:一线天和宫二、叶问是什么关系?

  徐皓峰:当年武林中人,兼职医治跌打损伤的人特别多,你会发现开医院和开理发馆的距离不远。宫二开医院,一线天开的就是理发馆。原来这三个人的关系在剧本里很完整,被删减后,当然有些遗珠之憾,但有些东西还是要往大了看。

  新京报:小沈阳的角色三江水只出现一次,有人认为这是商业考虑?

  徐皓峰:三江水其实是个武术的小门派(的人),跟着宫二的大门派混,他有点像是宫家武林意义上的亲戚。剧本里本来还有三江水向宫二撒娇的戏份,后来三江水沦落去收保护费,宫二只能当中医,这就是一曲时代的挽歌,也印证了逝去的武林。

  宫二和叶问什么关系?

  新京报:很多观众说宫二抢了叶问的戏?

  邹静之:看《莫扎特》传记电影,你会发现特别出彩的是嫉妒他的人,写传记有各种写法,有单一直接地写的,也有副调写法,由此而写彼。有的人成了里子,有的人就成了面子。

  徐皓峰:我觉得这个手法就是虚实,报仇的事情安排在宫二身上,如果让叶问也来复仇,那个戏就飞掉了。宫二和叶问是毛笔和砚台的关系。

  新京报:叶问到底有没有去东北找宫二,预告片中有两人在东北火车站的镜头,也有观众发现叶问出现在宫家院子里的镜头。

  邹静之:剧本里写了叶问到东北后,宫老爷子死了,也没见到宫二。但电影(一般)不能超过2小时,要舍弃一些东西,观众从一些镜头得到的疑惑也是这个电影的一部分。

  徐皓峰:导演剪辑就是再创作的过程,当年实拍为啥留下这么一个镜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你也可以说,是叶问的心到了东北,而不是他的人。

  民国人都讲名言警句?

  新京报:有人为你们抱屈,写了非常完整的剧本,但最后剪辑出来的电影只有130分钟。

  徐皓峰:所有的艺术品都有取舍,为了他的取舍能更准确,我和邹老师心甘情愿写这么多。王家卫的创作方法是物极必反,他要把形做到最大,从中取一点意。他的化繁为简、以点取面的方法是非常辛苦的,电影里你可能发现他有些东西没说,但那些没说却成了魅力。

  邹静之:这部电影当然有留白,这和观众心理学有关,你如何让观众加入你的电影?那就在电影里别把所有意思都说出来。

  新京报:有观众认为《一代宗师》很难懂,你们作为编剧怎么看?

  邹静之:小时候我觉得所有外国电影都看不懂,《盗梦空间》我到现在也没看懂。所以《一代宗师》看不懂,你就多看两遍,当然前提是喜欢,不喜欢就放弃。

  徐皓峰:我觉得观众可以放轻松点,看不懂没关系,你只需感觉它的魅力就可以了。想了解更多历史背景,那就回去再查资料,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新京报:也有观众认为片中角色台词都像讲名言警句,为何要这样操作?

  邹静之:王家卫就是诗意地看待逝去的民国武林,譬如有的人看到瀑布觉得那就是一串水,李白看到的是“疑似银河落九天”。这些所谓的语录是为营造民国气氛而努力,展示民国人的风范。王家卫总说要拍中国人的美,这些台词就是一种美。

  ■ 台词含义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徐皓峰:三家相见,是比较高深的道家理念,也是中国人本有的文化思维方式。见天地,中国讲究天人感应,所有的诗歌走到极致,就是和天地精神相往来。见自己是第二档次;更高的档次是返璞归真,和芸芸众生发生关系。到我们这一代就把这个理念忽视了,譬如消费意识强的人就见不到自己,只买最贵不买最好,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好的。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徐皓峰:这是道家特殊的生死观,道家讲究的是三生三世,其实以前中国人都有这个观念,比如农民都会说“这辈子没做完的事,还有下辈子呢”。在这个前提下,就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上一页12下一页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