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采洁:最单纯的大学时光我缺席了

2013年06月28日18:19  金羊网-羊城晚报
郭采洁 郭采洁

  羊城晚报记者  王正昱

  在《小时代》里,郭采洁一改柔弱形象,出演了尖酸刻薄的“女王”顾里。不过,郭采洁说自己其实和顾里差距蛮大:“我说不出那么直接的话,太伤人。”因为出自单亲家庭,郭采洁的入行也并非在梦想光芒的照射下。她说:“我念大一的时候签约唱片公司,只是想赶快自食其力,我要成为这个家庭的保护罩。”早早踏入社会,虽然让她拥有了同龄人羡慕的物质生活,但郭采洁却感叹自己的青春留下了不少遗憾:“连毕业旅行我都没参加。最单纯的大学时光,我缺席了——这是青春期最大的遗憾。”

  她眼中的《小时代》

  “这不属于我的阅读范围,太梦幻了”

  羊城晚报:第一次看《小时代》的小说是什么时候?

  郭采洁:其实有些不好意思,我是在接到角色后才看的。而且就《小时代》这本书而言,其实它并不属于我平时的阅读类型,感觉梦幻了一些。我知道这本书与年轻人的生活阅历有关,但我的个人喜好更偏向于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书籍,比如王朔的小说我最近就在看。

  羊城晚报:你在拍摄《小时代》之前,对郭敬明本人也不是很了解吧?

  郭采洁:是的。我当时接到这个角色后,还在谷歌上搜索他的名字。当我看见他的样子时,我觉得他简直就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男生。再一看他的小说,原来有那么多忠实读者!后来我把这些信息贴到了微博里,本来是佩服他竟然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结果被他的粉丝围攻了,好多人跑来说:“你怎么连郭敬明都不认识?”我这才真正感受到他的影响力。

  羊城晚报:接触之后,郭敬明又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郭采洁:外界对他有一些质疑:第一次执导筒,能导成什么样?所以我也常在旁边偷偷地观察他,看他跟现场副导、摄影师以及各个环节的人沟通。我发现他EQ非常高,想不到一个第一次执导筒的人能那样控制全场。我也曾经问过他:导演你在开拍前做过什么准备?因为我完全感受不到他的生涩和害怕。他告诉我,他不认识电影圈的人,所以也没有前辈导演可以去咨询,于是他就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去看那些导演的自传或拍片现场实录等等,要不就在网络上找一些经典剧本,再去对比那些大导演拍出来的画面。

  她演过的女王

  “我不是女王,没法像她那样说话”

  羊城晚报:你怎么理解你演的顾里?

  郭采洁:我看《小时代》的小说,最喜欢的就是顾里这个角色,因为她身上有很多我做不到的东西。顾里是一个冷静、理智甚至有些残酷的女人。我想她会是很多女人想要变成但却永远无法达到的样子。比如她说话的尖锐,我想很多女生都做不到——显然,不是谁都可以当女王的。

  羊城晚报:你也不是女王?

  郭采洁:不是(笑)。顾里身上带着刺猬的特质,和我本人还是相距甚远的。但她有一个部分和我很像,就是喜欢在群体中出主意。比如我和一群好朋友出去吃饭,大家会议论在哪里吃,而我会直接提出一个吃饭的地方,因为我不喜欢那个一直讨论而没有结果的过程。再有就是朋友出事的时候,我不会是那个手足无措的人,肯定会比较冷静地想办法。就这点而言,我和顾里比较像。不像的地方是,我不是女王,我不会像她那样把心里的不爽都发泄出来。

  羊城晚报:那饰演顾里会不会有快感,可以尽情地发泄?

  郭采洁:恰恰相反,因为我的性格不是“刺猬”那样的,所以当我把那些很伤人的话说出来的时候,其实很痛苦——为什么要这样去伤害另一个人啊?按照我平时的性格,我会尽量在一个团队中做到和谐,就是不轻易地去伤害谁,有什么不爽就自己消化掉,而不是肆无忌惮地放大自己的阴暗面。

  她怀念的青春

  “太早告别了单纯的生活,很遗憾”

  羊城晚报:《小时代》有没有让你想到一些念书时的好朋友?

  郭采洁:有,虽然我朋友很少。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规律,和《小时代》里的人物安排一样,我从国中、高中到大学,最好的朋友组合都是算上我四个人。四个人里,一定有一个像南湘那样的美貌女生,一个像顾里那样的女强人,一个林萧那样的彼此有秘密却又不会轻易批评对方的女生,以及一个像唐宛如那样因为有她的存在,这个小团体就永远充满笑声的女孩。我觉得一个闺密组成的团队里,大概就是有这么四种人存在。我们在一起常常能做很多事情,也像《小时代》里那些,深夜在大街上奔跑、醉酒……

  羊城晚报:那种大学毕业时的彷徨和不安,你有经历过吗?

  郭采洁:老实讲,我算是很幸运的,因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因为唱歌签了约,那剩下的三年时间,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完成学分,拿到一个文凭而已。其实几乎每个人在经历毕业的时候都会彷徨,因为要开始接触社会了嘛,要脱离身上所有的保护罩。从这一点来说,我可能比其他人多了三年的经验。如果要我站在那个分叉路口去做选择,我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加手足无措。也可能我更早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果断地抓住了。那个时候同学都羡慕我,因为我不用去找工作,不过我也没什么好骄傲的,都是生活逼出来的。

  羊城晚报:进入娱乐圈,是不是你的梦想?

  郭采洁:我的梦想一直都在转变。最初进娱乐圈,我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歌手,我只是对音乐有自己的喜好而已。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早一天成为这个家庭的保护罩,不再给这个家庭带来负担。虽然我的家庭也不是穷困潦倒,但我就是想更独立一些。所以当我在大一签约唱片公司的时候,我的初衷就是要赚钱。而我在大学念的专业是社会科学系,很明显这不是一个能带来高收入的专业。

  羊城晚报:现在台湾年轻人的梦想是什么?

  郭采洁:郭台铭之前批评说台湾年轻人的梦想就是开咖啡厅。其实这有什么不好?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不管这个梦想是大还是小。我反倒觉得现在年轻人敢做梦的少了,大家都被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压得喘不过气。不过我也看到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本来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的梦想还没有实现,又倒过头来把工作辞了,背上行囊去环游世界,或者去国外念书。我很佩服这样的人,目前我还做不到这样洒脱。我也和内地的歌迷讨论过梦想的话题,很多人向往台湾自在的生活,没那么大压力,我想那只是因为那里人少。还有,人总是会羡慕其他地方的生活,其实只要你敢做梦,在哪里都能实现。

  羊城晚报:你的青春里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郭采洁:大学还是有点遗憾吧。我生活在台北,小时候去过台大(台湾大学),看到宽阔的操场,从一个教室走到另一个教室是需要骑单车的。我当时就想,上大学就要上这样的大学!不过我成绩不太好,没能考进台大,后来读的大学校园没有那么大,还真成了一个遗憾。还有因为我工作得比较早,没有真正体会到大学的校园生活,感觉自己早早地告别了单纯的生活,我甚至都没有参加同学的毕业旅行。人生最美好、最单纯的时候,好像我缺席了……

  郭碧婷:

  没上过大学,

  是我最大的遗憾

  “女神”的青春,也会有遗憾

  男生总爱把那些外形姣好,留着一头飘逸长发,说话轻言细语,又总是在各种影视剧中表现得楚楚可怜的女生奉为“女神”。因为郭敬明的青春电影《小时代》,两位来自台湾的“女神”级人物郭采洁和郭碧婷走到了一起,让一大拨“宅男”拜倒脚下。透过“女神”背后的光环,人们都好奇她们自己的青春期是否也和外表一样完美无瑕。在与羊城晚报记者的对话中,两位“女神”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她们的青春期都有遗憾。说青春无悔,原来都是负气的话;说青春无憾,其实“女神”也做不到。

  “我的益达”,一句广告词把郭碧婷带进大家的视线。与郭采洁相比,她可能更适合“女神”的称号。披肩的长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在喧闹的人群中是最安静的一个。“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一般是负责笑的那一个。”她自己也这么说。所以,郭敬明把《小时代》里女神一般的“南湘”一角给了她。与郭采洁经历相似,只是郭碧婷的成名还要早,以至于她连大学的校门还没来得及踏进。这也成了郭碧婷最大的遗憾,“但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否则我可能也会像大家一样,在毕业时面临彷徨”。

  “女神”演“女神”

  “只是外形相像,我没她那么勇敢”

  羊城晚报:《小时代》的小说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郭碧婷:在拍电影之前我就看过郭敬明的书,《小时代》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它给我的印象是华丽、虚幻又让人窒息,每一秒都在期待故事的发展。

  羊城晚报:里面的角色呢,你最喜欢谁?

  郭碧婷:毫无疑问是顾里,我喜欢她直率的个性,虽然有些话说出来会伤人,但其实有很多都是我们压抑着不敢说的话。

  羊城晚报:可大家觉得外形更接近女神的南湘更像你。

  郭碧婷:我理解的南湘是一个在逆境中成长起来女孩,她的生活和感情都没有其他几个朋友那么顺利,但她还是愿意为了梦想而执着下去。如果单看外貌,可能我会和南湘比较接近,都是长头发,话也不算多,不过我真的没有南湘那么勇敢。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对爱情敢爱敢恨,这些可能我都做不到。

  “女神”忆当年

  “男生说我像个谜,我真的很低调”

  羊城晚报:《小时代》有没有勾起你的一些回忆?

  郭碧婷:当然会想到自己读书时候的好友,想到以前学生时代的片段。还记得高中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不小心拿着手中的蜡烛烧坏了朋友的头发,导致朋友多年后每当想起这件事还会忍不住跟我碎碎念。后来有些朋友出国念书,有些成了上班族,大家没有再经常联系,但彼此心里都会有一个位置。我在拍《小时代》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代入那些朋友的面孔,就像与她们在一起生活了两个多月。

  羊城晚报:你在朋友中是否也是扮演一个“女神”的角色——话不多,像一幅养眼的背景?

  郭碧婷:我在不太熟的朋友当中的确是属于不太说话的一类人,任凭他们再闹,我可能都会像一个旁观者那样安静地笑。但在熟悉的朋友面前,我就会像一个小孩,比较随意。不过,我的确更喜欢倾听,很多朋友都喜欢把自己的心事讲给我听。

  羊城晚报:会不会觉得外形的优势让你走了很多捷径?

  郭碧婷:其实我从小就是比较安静内向的女生,小时候也不懂打扮自己,所以没有什么人注意到我。长大之后,可能是懂得打扮了吧,外形上会比较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也没有什么捷径,我也是和别人一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羊城晚报:上学的时候会被男生称作“女神”吗?

  郭碧婷:上学的时候曾经被男生开玩笑说我是谜一样的校园美女(笑)。因为我给学校拍摄了一些宣传海报,可能给很多男生留下了印象吧。其实我在学校很低调,青春期的我对自己也不是太有自信,平常总是戴着近视眼镜,低着头在学校走,所以很多人想要找海报中的女生却找不到(笑)。

  “女神”话遗憾

  “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少了大学生活”

  羊城晚报:你最初是参加一个选美比赛入行做了模特,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

  郭碧婷:那次比赛的确不是我自己报的名,按照我的性格,我真的没有那个胆量站到公众面前。当时是我一个非常好的闺密,她很希望我沿着演艺圈的道路发展下去。就在那位闺密的“胁迫”下,我拍了几组写真照片,而我的闺密就像一个小小经纪人一样,拿着我的照片去报名大大小小的选美比赛。

  羊城晚报:如果当时没有参加比赛,你现在会在做什么?

  郭碧婷:我想可能会从事与餐饮有关的工作吧,因为我对烹饪一直都很感兴趣,在家的时候也喜欢自己研究食物的做法。至于我的梦想,是买一个很大的房子,让家人可以很舒服地住在里面,还有家里的宠物,也可以很舒服地在空地上活动。目前距离这个梦想还有距离,我在努力中,希望可以早日实现。

  羊城晚报:在别人眼里你像“女神”一样完美,你自己觉得有什么缺憾吗?

  郭碧婷: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缺少了大学生活吧,因为高中毕业后我就开始了模特生涯。但我不后悔自己走过的路,如果当时没有走出校园的大门,我可能在毕业的时候也会和大家一样彷徨。

  记者

  印象

  小时代的女神

  写这篇采访之前,我刚刚在电影院看完《小时代》。我用80后无奈的沉默对抗着一群90后粉丝雀跃的惊呼,像是两代人的青春在一块银幕前完成了交替,谢幕的那个总是会显得有些矫情。尽管我看不出这部电影与我的青春有什么交集,但我还是乐意从这些年轻观众脸上看到自己当年的样子。可能当我在上世纪90年代,把周慧敏、杨采妮、张敏……这些“女神”的海报贴上墙的时候,我的父母也曾用这样无奈的眼光看着我吧。

  与郭采洁、郭碧婷对话,就像看到了这个小时代的人在做着什么样的梦。正如郭采洁所说,现在敢做梦的年轻人太少了,梦想也好像更现实了。所以,我们看到《小时代》营造出来的梦幻场景,也是用豪宅、豪车、名牌箱包以及无数帅哥美女堆砌出来的。

  至于“女神”,无论是什么时代的,都是一样的养眼,让人心情愉悦。如果要纠结哪个时代的“女神”更有智慧、更上档次,那就无趣了。“女神”的存在就是用来欣赏的,花瓶只要好看就好。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