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其他 15%
同场加映
男主角董子健:妈妈王京花不支持也不反对
南都讯记者陆欣 实习生罗初宜 《青春派》的男一号董子健,第一次拍电影就拿回一个影帝,获得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连李冰冰都忍不住调侃他说:“姐姐这么多年都白干了,你一出来就拿影帝了!”初出茅庐突然“惊艳”,他是知名经纪人王京花的儿子这件事就很快被翻了出来。近日,南都记者和董子健聊过,发现这位90后男孩与片中展现的中学生形象很接近:说话直接,年纪轻轻却相当有主见有追求。涉足演艺圈却没有影响到他对自己人生的安排:他准备申请去国外念大学,申报的专业包括哲学、政治、管理、电影等看似毫不相关的各种专业,“演戏肯定不是我的最终目标,满足不了我所有的探索欲”。
说“看了剧本想演居然”其实是假的
与职业演员一样,在影片上映前后,主演董子健不断接受媒体的采访。关于如何接到出演的机会,如何拍戏等话题,董子健谈了N遍。是否适应这种节奏?他故作轻松地说:“还好,就当聊天嘛,希望可以换着法聊,不要千篇一律。”董子健不讳言,接演这部戏是有“私心”的:“那会我念高二,已经决定不参加高考,申请国外的大学。当时想着,演一部戏对于申请纽约大学电影系来说,可以加分,所以决定接下来。”
有报道提到,原本刘杰想让董子健演“富二代”的角色,但董子健看过剧本后想演男主角居然,并且说服了导演。谈到这个插曲,董子健“喊冤”:“这不是真的,因为压根没剧本。唉,你没说的人家也给你写上,但也没法说什么。”他告诉南都记者,改演居然确实是自己提出,“我说我想演居然,因为这个角色能打动我,富二代打不动我。导演说我不够苦逼,我就说了自己的苦逼经历。有一些夸大,但基本都是实话,然后就说服他了。”
电影是自己演的,妈妈交给我去决定
董子健的母亲是国内知名经纪人王京花,先后与李冰冰、范冰冰、胡军、夏雨等许多艺人合作。这一强大的背景不禁让人好奇:在这次演出中,妈妈帮了儿子多少忙?对此,董子健坦言:“家里对我的决定与想法是不支持的,但也不反对,交给我自己去决定,妈妈也没说什么,反正电影是我自己演的。”他从小就与李冰冰等明星认识,但他说其实与他们的相处就像普通人一样,“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大明星什么的。”
影评人说
这部“小而美”的电影,让大多数人看到自己的青春
宽容一点
上映几天,《青春派》的排片和票房居然慢慢地在上升,而且从评分和微博的评论来看,叫好的声音占了大多数,这确实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这也再次证明现在的观众逐渐在变得聪明,他们虽然还是愿意为《富春山居图》买单,他们也同样能从《环太平洋》的身边,发现《青春派》这样“小而美”的电影。
在和朋友讨论《青春派》的时候,我很喜欢问一个问题,“讲高中时代的,讲高考的国产电影,说出一部比《青春派》更好的。”很多朋友想了一会儿,《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是最多见的答案,但是相比而言,《青春派》无疑更年轻,更贴近现在的主流观众,60后的导演刘杰就像在90后中潜伏了许久一样。片中的人物,无疑比70、80后们更主动,也更乐于表达,他们的故事就有了更多的可看性。全片拍得轻松有趣,虽然有些段子式的表达看得出是硬塞进去的,但并不妨碍整部电影的说服力和流畅。
不喜欢《青春派》的会说这部电影太轻佻。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想反问一句,“你的青春很残酷么?”华语导演拍了太多的残酷青春,部部电影都要压抑沉闷或者见血死人。这个社会确实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他们的青春他们的高中生涯,其实也就是和《青春派》里讲述的差不多,平平淡淡,偶尔会有些浪花般的小高潮。
有些电影从创意之初,就决定了它要承载很多意义。而另外一部分,他们的作用其实并没有那么沉重。就像这个世界上有苦涩的100%的纯黑巧克力的同时也有甜香容易入口的牛奶巧克力一样。对于目前的电影市场来说,或者是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他们想在影院里看到的,既不是《小时代》那种飘在天上的青春,也不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残酷的青春。《青春派》恰恰就抓到了这一批观众,他们看到《青春派》时,他们会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想起自己班主任老师,想起当年暗恋却又不敢表白的青涩感情。能做到这些,《青春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时代》之后,有两句话广为流传:“有钱人的青春才叫青春”,“长得好看的人青春才叫青春”,《青春派》就是让大多数平凡普通的观众在影院里看到他们的青春,虽然平淡,但也值得回味。最重要的是,它起码还是一部“电影”。我还真的希望眼下处于势弱的《青春派》,能替真正在拍电影的人,把尊严赢回来。 ● 戴乐
它给人跳出窠臼的错觉,但依然被条条框框钉死
苛刻一点
作为第一部进入院线做大规模放映的刘杰作品,《青春派》有着显眼的类型特征,人物性格分明,节奏活泼欢快。面对一堆完全不真实的青春校园题材,它在略显夸张的调子上,做出了一定的真实感。
可是看完电影,我不禁想起在北京街头时常看到的场景: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们(多数看上去更像初中生),身穿中国特色的运动装校服———这些校服显得异常的臃肿、肥大,令性别特征进一步模糊,顺便还留出足够多的空间,用来容纳急速发育的身体们。他们拉着小手,逛街或者等公车。偶有火爆的,直接在角落里打KISS,抱作一团。
都说眼见为实,我实在无法把这样的景象和《青春派》这部电影并放在一起。《青春派》是一部把时间坐标落在2011年北京的内地青春片,一所条件优越的好学校,一群号称新新人类的90后,打DOTA、看《失恋33天》。我的疑问随之而来,电影里头的忧郁、伤感和迷茫,他们试探感情的羞涩方式、狂浇凉水的高考冲刺,完全不像来自当下的北京时空,而是60后导演对花季雨季的美好想象。有人说,电影作出一定的突破,譬如一记早恋擦边球,绕过了教育部。相比被禁止恋爱的年轻人,《青春派》有一股不认错的劲———但在后面的情节,恋爱线索的发展却是小打小闹,令之前的一些举动更像撒娇。
如果到院线电影的讨论范围,我会同意《青春派》是一部不错的电影,简单、纯粹、自然。从制作水准上看,它比这一周要上映的几部内地电影也要强出太多。可是,青春片毕竟有珠玉在前。好的青春片胜在情怀,要么励志热血,要么偏执糊涂一错再错,但《青春派》却套了一道枷锁,令创作者无法放开手脚,肆意而为,这道枷锁便是高考。
《青春派》的出品制作方里头,“黄冈广电”的存在尤为显眼,这不免让人想起与“高考”绑定的黄冈中学,做不完的模拟卷。或许,这也解释了电影为什么会从追逐初恋变成了拥抱高考的少年,由率性的逆反变成了安心的顺从。在我看来,这也是不少人认为电影走心的原因。现实中,很多人默默接受了既定规则,经受了高考和老师的洗礼。当电影再现这一特殊阶段(在中国银幕上几近绝迹),他们无法不想起自己。
这双无形之手也像男主角居然的第二次毕业合影感言,他冲班主任一番告白,“恨你但更爱你”。方式很巧妙,听上去也很真诚,然而细想一下,这些话就和范例作文结尾的升华拔高如出一辙。所以,跟刘杰几部前作一样,《青春派》依然是一篇命题作文,它给人跳出窠臼的错觉,事实上,依然被条条框框给钉得死死。 ●木卫二
●请问你买票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
A、听说口碑不错,或是朋友推荐 29%
B、是导演刘杰的影迷 2%
C、对青春题材有兴趣 47%
D、没什么原因,买票时随便选的 22%
●请问你是?
A、00后 0%
B、90后 41%
C、80后 49%
D、70后及60后 10%
●影片带给你的整体感受是?
A、生动真实,轻松有趣,让我想起自己的高考岁月 43%
B、极少能看到涉及早恋题材的国产片,这是一个进步 24%
C、对高考与早恋的展现与现实有差距,有点遗憾 15%
D、学生演员的表现,相当精彩 16%
E、其他 2%
●你会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朋友吗?
A 会 94%
B 不会 6%
●请给这部电影打分(满分为5分)_ 4 .14_
●请用一句话简评该片:
很真实,不矫情;
搞笑、真挚,感动;
看了让我有以前高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