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 李京蔚
第50届金马奖颁奖礼即将于1月23日在台北市举行。从1962年举行第一届金马奖至今,已经走过50年岁月,这其中发生数不清的八卦故事,值得回味。主办方为了给50岁的金马奖添油加醋,特意做了一个金马长廊,给这座中国电影历史性的奖杯一个美妙的生日。网友戏称之为“金马发廊”,走马观花,亦能体会到不少台湾影史滋味。
1金马历史
伊丽莎白·泰勒担任过颁奖嘉宾
金马奖始于1962年10月31日,第一届金马奖的最佳影片由香港影片《星星月亮太阳》摘得桂冠。50年来,金马奖共经过2次停办,一次是1964年,因为亚太影展刚刚举办,金马奖并没有足够的影片参赛,另一次则是1974年,当时官方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二次停办金马奖。
直到1978年,金马奖终于走上正轨,颁奖典礼正式设置主持人,由王豪和凌波主持第15届金马奖。1979年,金马奖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措施,邀请到伊丽莎白·泰勒担任颁奖嘉宾,同时,其国际声望也大幅提高。1990年,金马奖的主办单位由官方回到民间,在台北成立了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也是在90年代,中国大陆电影开始进军金马奖,终于在1996年,大陆电影首拿金马奖项,姜文和夏雨凭借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分获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
2金马之争
《神探亨特张》获最佳影片被争论
金马奖诞生之初的上世纪60年代,龚弘提出了“健康写实主义”路线,即“以尽量发挥人性中之同情、关切、原谅、人情味、自我牺牲等美德,使社会振作,引导人人向善,走向光明”,掀起了第一波不小的争论。不少反对者认为这种“写实”太过于触及社会黑暗面,不够积极,不过这个方针还是掀起了台湾电影的一个热潮。
80年代,台湾新电影的崛起之时,分别以侯孝贤和胡金铨为代表的新旧两派电影人,在立场和艺术理念上矛盾日益尖锐,口水战一直不断,为了抗衡新电影人《光阴的故事》的巨大成功,胡金铨、李行、白景瑞还以同样的结构拍摄了《大轮回》以求挽回失利的局面。但由于该片票房太低、口碑一般旧派电影人而无望翻身,新电影逐渐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
而90年代,随着大陆片参与金马主竞赛的竞争,因为几届过于偏向香港和大陆,甚至出现了多次“叫停金马奖”的风波。2001年,大陆艺人刘烨、秦海璐分获帝后就引起了不小的争端。在去年的金马奖,《神探亨特张》大热,更是招致激进分子的恶语批评,他们声称“金马是替大陆办的”,台湾的影片这么少不如停办金马,时任金马奖执委会主席的侯孝贤怒斥,“那些人根本搞不清楚状况,电影不是你们随便说说就行。”“停办金马太荒谬了!”
3金马品位
张曼玉拿四次影后无人能及
10月31日诞生的金马奖,可以算是天蝎座,其最偏爱的则是巨蟹座演员,很符合星座配对哦。
50年来,在金马奖中获奖的影片中,台湾电影所占数量最高,达到31部,在获奖电影中的比重占到了62%,剩下的18部影片,香港电影15部,大陆电影共有3部,也充分体现了金马奖扶植台湾电影的主旨。
在此前49届的金马奖中,共产生了36位金马导演,其中给25位台湾导演,大陆导演只有2人。而获奖的导演多为41岁~50岁的年龄里拿到奖杯,成为金马奖最偏爱的导演年龄。同时在所有获奖导演中仅有2位女导演,分别是陈冲、许鞍华。或将导演年龄最小的是30岁的徐克,提名次数最多的则是侯孝贤,共获得了8次提名。
金马奖偏爱21岁至30岁的妙龄女郎,年龄最小的影后是17岁获奖的李小璐,年龄最大的是64岁获奖的叶德娴。影后单人拿奖次数最多的是处女座的张曼玉,她一共拿四次影后。而提名最多的是巨蟹座的张艾嘉。
影帝奖项则偏爱31岁至40岁的熟男,在这个年龄段获奖的影帝共有21位。年龄最小的影帝是20岁获奖的夏雨,年龄最大的是63岁获奖的林扬。影帝单人拿奖和提名最多的都是巨蟹座的梁朝伟,他提名7次,获奖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