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步之遥》到“威虎山”:还是差评

2014年12月30日10:00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

  淳于燕(专栏作家)

  很多人都说《智取威虎山》好看,原因是火爆,爽,不用脑,很好莱坞。不过我倒不这么认为。整个片子善恶分明,每个人脸上都分别刻着“真善美”或者“假恶丑”,你让一个一看就是浓眉大眼的英雄好汉去卧底贼窟,怎么看都是凤凰进了鸡窝里,土匪凭什么相信你?但故事的走向就是这样。这种打小怪兽的思路,是不用动脑,但对于十多年前就已看腻了《无间道》的观众来说,也未免太小看他们的智商了吧?

  固然也有观众买账,但徐克在《智取威虎山》里,表现得太老实,太胆小,太克制,太四平八稳,全无飞扬的神采,像个三从四德的小媳妇,不敢越一步雷池,连台词都照搬样板戏。徐克,又被称为“徐老怪”,请问,你怪在哪里?你的激情在哪里?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会想起了几乎与此同时与徐克对垒的另一部片子,《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几乎完全是《智取威虎山》的反面:不愿意老老实实地讲故事,大量调用戏仿、拼贴、杂糅、戏中戏、反讽、隐喻、悖论、黑色幽默等等手段,玩得花里胡哨;也不管观众看得懂看不懂、受得了受不了,姜文一个人恣意地发散他的霸气和自恋,根本无视电影的规则,他要“站着把钱挣了”,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们还得奉陪。

  不明白?那是你的味蕾还没打开。买票,再看一遍去!

  是,就有人稀罕这一套,稀罕《一步之遥》里面着弥漫着的雄性荷尔蒙的气息。

  姜文真算是“不自恋会死星球”的佼佼者了。一部电影目中无人,不尊重观众,只是为了导演自我满足而创造出来的颠狂式的梦呓。这种狂放与张扬,从姜文早期的电影中就已充分体现出来;只不过,当年的才名太盛,观者很难分辨出到底是他的才华散逸出来的气场,还是他的自我陶醉。他磅礴的气象,在中国演员中是罕见的,算是填补了一种空白。再加上《让子弹飞》的票房成功,让姜文的自信、自恋、自大有了充分的依据。

  既然你对自己的爱已经那么多了,大概也就不需要观众的爱了吧。

  《智取威虎山》和《一步之遥》,是两个极端,口碑也同样很极端。

  这些年,已有多位在中国长期享有崇高声誉的大导演被观众们打了差评。传说中的新“四大名著”,是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姜文的《一步之遥》。当然还不止这些,周星驰的《长江七号》、吴宇森的《太平轮》,都是令人失望到倒吸一口凉气的滑铁卢之作。他们的坏作品当然不止这些,但资本的反应是会滞后的,他们往往还有数部胡闹的机会。

  徐克也是一线,不过,他比较恪守商业电影的本分,不故弄玄虚,不贩卖理想,不敷衍戏耍。早期的辉煌过后,这些年来,他还是一部接一部地讲故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龙门飞甲》、《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几部电影就是标准的商业片。可惜,今天的《智取威虎山》没有一个镜头让人眼前一亮,没有哪个场面值得铭记;还期待视觉特效上饕餮盛宴的,又一次失落了。

  夸《智取威虎山》很好莱坞的,应该知道,好莱坞大片,尤其各种超级英雄片,多数都是大烂片,故事烂俗不堪,全靠种种的视觉奇观和幽默精巧的细节支撑。在中国电影的特效跟人家不是一个档次的时候,夸它“很好莱坞”,其实也含有一点揶揄吧?

  其实,中国大导演被打差评,与新时代的观影方式是有密切关系的。电影票价减至最低,看电影成为市民、学生的常态消费,电影优秀与否不再成为掣肘票房的决定性因素,排片、宣传、档期等因素的加权更重。如今,随便一部小喜剧就票房数亿,投机资本大量涌向这块热土。懂得运营的圈钱小能手(比如明星转型、人气作家转型)比经验丰富的知名大导演更擅长制造高票房,置那些老手于何地呢?

  这样一来,我们的大导演们,在表现自我与讨好观众之间,在诉诸理想和讲好故事之间,在博个奖还是捞快钱之间,摇摆不定。不是步子迈得太大摔了个趔趄,就是小脚老太半天都挪不开一步。一旦失利,又急病乱投医。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彻底慌了。

  如今,中国已突破2万块大银幕,还在稳定增长中,这个红利,谁不想分享呢?但前提是,你必须尊重观众,既不能把观众当小孩哄,觉得你智商不满;也不能给观众甩脸子,一副爱看不看、爷不伺候的样子。

  本版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责编: 长亭)

文章关键词: 《一步之遥》智取威虎山电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