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法国电影回顾展专题 >正文

法国电影的永恒魅力-05法国电影回顾展影片扫描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4:06 新浪娱乐

  伴随着新年的悠扬钟声,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法国电影资料馆主办的2005年《法国电影回顾展:从经典到当代》的帷幕徐徐拉开。作为中法文化年的重大交流项目之一,这次影展为期四个多月,陆续在港京沪三地举办。1月7日,香港站的展映活动已在香港电影资料馆开幕;3月4日,北京站的展映活动将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开展;4月1日,开启上海站的展映活动。

  四十一部法国电影杰作的集中展示,堪称名副其实的法国电影文化盛会。这些影片出自二十五位名家之手,时间跨度从1895年到2003年,主题与风格丰富多彩,类型与样式绚丽多姿。为了不至于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我们大致按照电影史的线索将展映的影片编成五个单元,本文将对这些影片进行快速扫描(为了区别于文中提到的其他影片,本次影展的影片片名后面加注了法语片名)。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对本次影展的影片进行详细评介,只希望本文能够引起读者对本次影展以及中法文化年的兴趣。中法文化年是中法两国元首共同倡议的重大活动,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对加强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法国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已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文化年,中国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举办法国文化年。中法文化年的交流项目多达数百,规模和持续时间均创历史纪录。同时,两国分别在巴黎和北京互设了永久性的文化中心。设在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于2002年举行了挂牌仪式,设在北京的法国文化中心于2004年正式开放。两个文化中心都修建了设备先进的电影厅,此举将对两国的电影交流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单元:永恒的经典

  对于只有百年历史的电影艺术来说,能够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而魅力不减的影片应该可以称为经典之作了。本单元中的十部影片都是1953年以前出品的,明显地分为无声片和有声片两部分。

  默默的无声片把我们带到了电影诞生的年代,带到了电影诞生的故乡。电影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世人公认的诞生日期是1895年12月28日,即法国发明家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的大咖啡馆正式放映《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无声短片的日子。电影在发明之后不久便迅速传到世界各地。自1896年初开始,卢米埃尔陆续派遣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至1897年底这些摄影师涉足过除南极洲之外的各个大陆,总共拍摄了七百五十多部影片(埃利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第二次修订版,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页。这些影片包括在中国拍摄的影片,而且电影正是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这件事已经成为中法电影交流史的开端。遗憾的是,究竟是哪些摄影师来到中国的什么地方,拍摄了多少和什么样的影片,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电影资料馆创始人亨利-朗格卢瓦,将苦心收集和保存的卢米埃尔影片进行了精心的修复,并且编辑成《卢米埃尔短片集》(Montage Lumère),后人才得以观看电影诞生初期的珍贵影片,这些影片可以说是法国乃至世界电影宝库中的宝中之宝。

  雷内-克莱尔(1898—1981)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法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也是我国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熟悉的法国电影导演,他导演的影片《巴黎屋檐下》(1930)曾在上海放映,夏衍在创作话剧《上海屋檐下》时多少受到了此片的影响(夏衍《谈〈上海屋檐下〉的创作》,会林、陈坚、邵武编《夏衍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184页),而在以《马路天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影片中也不难发现此片的影子。本次影展选择了雷内-克莱尔的两部无声片:《沉睡的巴黎》(Paris qui dort,1924)是他编导的第一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疯癫的科学家在用神奇的魔光使巴黎陷于沉睡状态之后发生的故事。萨杜尔认为,这部影片之所以具有艺术价值,是因为“克莱尔用轻松的讽刺,描绘了八个人物生活在死寂的巴黎的情况”。导演犹如电影诗人,影片中的巴黎景色富有诗意。此外,埃菲尔铁塔可以说是这部影片里的“一个真正的演员”(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文版,第232—233页);《铁塔》(La Tour,1928)干脆以埃菲尔铁塔为主角,这部短纪录片以诗意的手法描绘了铁塔及其周围的优美景色。

  让-爱普斯坦(1897—1953)是法国二十年代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起初从事电影理论研究和影评写作,二十年代开始导演生涯,一生中导演过大约三十部影片。1924年,法国的印象派电影随着其创始人路易-德吕克的去世而宣告结束,让-爱普斯坦转而拍摄先锋派的新影片,受表现主义的影响,他拍摄的先锋派影片“专供那些光顾专门性电影院的有高等文化修养的人士观看”(萨杜尔《法国电影》中文版,第29页)。《厄舍古厦的倒塌》(La Chute de la maison Usher,1928)是他拍摄于无声电影末期的恐怖片,改编自美国小说家爱伦-坡的同名短篇小说。爱伦-坡的小说可以分为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两类,《厄舍古厦的倒塌》属于前者。爱伦-坡自称他的小说的特点在于“把滑稽提高到怪诞,把害怕发展到恐惧,把机智扩大成嘲弄,把奇特变化为怪异和神秘”(《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1982年版,第801页)。让-爱普斯坦的影片通过非常的摄影角度、特写镜头、画面叠印、镜头移动等手段,较好地传达了原著的恐怖和神秘气氛。

  阿贝尔-冈斯(1889—1981)的有声片《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934)也可以说是无声片,或者说是无声片的有声版。阿贝尔-冈斯早在1927年就完成了长达235分钟的无声片《拿破仑》,这部耗费几十万米胶片和四年之功制作的大片“只不过是一部未完成的巨大作品的序幕而已”(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文版,第204页)。影片中大量运用了“加速蒙太奇”、“主观镜头”、“三面银幕”(将三块银幕拼接起来放映)等富有创造性的技巧。1934年,阿贝尔-冈斯制作了这部影片的有声版,并对原片的场景进行了增删,长度为140分钟(本次影展放映的就是这个版本)。为了在片名上区别于无声版,1934年有声版的片名加上了拿破仑的姓氏。1971年,《拿破仑》的第三个版本的片名为《拿破仑与大革命》。1983年,英国电影史学家凯文-布朗洛修复的版本据说是最接近1927年版本的版本(让-路普-巴塞克主编《电影辞典》,法国拉鲁斯出版社1991年版,第279页)。此外,阿贝尔-冈斯还拍摄过关于拿破仑的其他影片,比如我国观众熟悉的《奥斯特里茨战役》(1960)。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