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Mauvais sang,1986)是卡拉克斯的成名作,由影坛新秀德尼-拉旺、朱莉叶特-比诺什和老牌明星米歇尔-比高利主演,获1986年的路易-德吕克奖。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匪徒死后,他的两个同伙要求这个匪徒的儿子阿莱克斯帮他们到一个实验室偷窃一种价值昂贵的疫苗,与这个线索交织的是阿莱克斯与一个姑娘的爱情。这部耗费巨资拍摄的影片实现了卡拉克斯认可的艺术愿望:既有谷克多的黑色浪漫主义印记,又有戈达尔的绚丽浪漫主义色彩。影片将写实与科幻融为一体,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相互交织,大量采用
了描写局部的特写镜头,并且将戈达尔式的剪辑风格推向了极致。
《波拉X》(Pola X,1999)被认为是卡拉克斯迄今为止最为深沉的影片,讲述的故事如下:成功的小说家皮埃尔与母亲住在郊区的别墅里,并且即将与美丽的女友结婚,一切都显得平静而完美,然而,一张似乎在梦中见过的面孔突然闯入了他的世界……如同影片的开始场面(表现空袭轰炸的纪录片影像配以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宣告的那样,此片表现了作者(作家皮埃尔以及导演卡拉克斯)体内长期淤积的能量。本片是卡拉克斯的第一部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原作者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小说《白鲸》的作者)。在艺术风格上,卡拉克斯越来越抛弃人为的技巧,大量运用实景和自然光。
安德烈-泰西内(1943年—)的《野芦苇》(Les Roseaux sauvages,1994)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法国西南部一座小城市里几个中学生的故事,当时正值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爆发,大量法国归侨的涌入使这座偏僻小城也能感受到地中海彼岸的动荡风云。本片荣获1995年恺撒电影最佳影片奖,有的评论家对此感到不满,认为这部影片“不过是一部提供了表现寄宿学校的年轻人初识同性恋这一题材的第无数个版本的电视影片而已”,有的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准确的、敏感的个人电影”(《世界电影动态》1995年第4期)。泰西内是法国电影界最固执的导演之一,总是毫不犹豫地探索新的创作道路。
阿伯德拉蒂夫-凯奇什(1960年—)的《躲闪》(L’Esquive,2003)深入描写了巴黎郊区北非移民后裔的生活,以纪实手法表现了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年男女的恋爱经历。主人公是一个叫克里莫的十五岁的中学生,住在巴黎郊区的廉租房里,母亲在超市工作,父亲在监狱服刑。克里莫爱上了一个叫丽迪娅的漂亮女孩,然而这个女孩喜欢一种叫“爱情与偶然的游戏”。在同伴们的帮助下,克里莫试图向丽迪娅表白爱慕之情。本片导演凯奇什是突尼斯裔法国人,非常熟悉影片中描写的生活。
第五单元:喜剧与其他
没有喜剧的影展算不上真正的法国影展。法国人几乎是在发明电影的同时就开始拍摄喜剧片了:“笑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第七艺术问世的时期,卢米埃尔在电影史的第一个星期里拍摄的稀世之作《水浇园丁》就是第一部试图从观众那里得到笑声的电影。”(《世界电影》1989年1期第236页)。喜剧片始终是法国电影中最受大众欢迎的片种,也赢得了我国观众的青睐。本次影展选择了两部“文人喜剧”,这种喜剧继承的是克莱尔的传统,有别于我们熟悉的插科打诨式的“通俗喜剧”。除了喜剧之外,本单元还有其他种类的影片:侦探片、纪录片以及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影片。
雅克-塔蒂(1907—1982)不仅是出色的喜剧电影导演,而且被认为是继默片时代的麦克斯-林戴以来法国最杰出的喜剧电影演员。另一方面,塔蒂的喜剧片属于法国喜剧片中的另类,被称为“文人和学者的喜剧片”。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仅仅拍过六部影片,本次影展将放映其中的两部:《我的舅舅》(Mon oncle,1958)揭露了现代社会的不合理性,既讽刺了爱机器胜过人的生活方式,又讽刺了自以为是的中产阶级(本片获1958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5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游戏时间》(Playtime,1967)是一部耗费巨资和三年功夫潜心制作的70毫米喜剧大片,通过一连串诙谐幽默甚至放荡不羁的故事情节,描绘了现代化办公大楼、展览会和夜总会里污七八糟的气氛,噱头安排得非常巧妙而且恰如其分(乌利希-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史(1960年以来)》[上]第55页)。
雅克-德莱(1929年—)的名字或许不为我们熟知,他是阿兰-德龙的签约导演,或者说德龙是他的签约演员。1969年,他们在合作了第一部影片《游泳池》之后,又合作了第二部影片《博萨利诺》(1970,改编自奥古斯特-勒-布鲁东的小说《西西里家族》),这部由多国投资的影片气势磅礴,创造的巨大票房价值令阿兰-德龙身价百倍,促使德莱与德龙合作拍摄本片的续集《博萨利诺公司》(Borsalino and Co,1974),继续讲述了三十年代法国马赛的一帮匪徒的故事([法国]亨利-罗德《阿兰-德龙传》,中文版见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96页和268页)。这两部影片可以说是法国版的《教父》和《教父Ⅱ》。德莱谙熟美国电影文化,并且巧妙而自然地将之移植于法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编辑室编《外国影人录(法国部分)》第188页)。
阿兰-科尔诺(1943年—)是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毕业于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剪辑与导演专业。他在毕业后拍过一些成绩平平的影片,后来开始追求票房和明星效应,主要拍摄警探片。《左轮357》(Police Python 357,1976)是他在转型之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由伊夫-蒙当、西蒙娜-西涅莱两位大牌明星担纲主演。影片中的人物冷酷无情孤独怪异,情节蜿蜒跌宕引人入胜,结局扑朔迷离出人意料。
克劳德-贝里(1934年—)是制片也是演员,是导演又是编剧,他以这四种身份拍摄的影片超过100部。作为制片,他制作过五十多部影片,包括我国观众熟悉的影片《苔丝》、《情人》、《玛戈皇后》;作为演员,他塑造过三十多个角色,但未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导演,他拍过二十多部影片,除了下面介绍的几部,著名的还有《我爱你》(1980)、《萌芽》(1993)、《性感保姆》(2002);作为编剧,他编写过二十多个剧本。从前他担任过法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的领导,现在他是法国电影资料馆董事会主席。
《告别往昔》(Tchao Pantin,1983)是根据法国作家阿兰-巴叶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风格独特的侦探片:一个因遭受毒品侵害而丧失妻儿的警察局侦探,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单枪匹马地破获了一起贩毒案,并杀死了三名毒贩,最后他本人也遭到暗杀。表面上看此片讲述的是侦探故事,实际上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迷惘的人群和厌世心理。这部影片问世后在法国影评界和观众中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中国电影资料馆在1985年举办的法国电影回顾展上,曾经放映过这部影片(中国电影资料馆编《法国电影回顾展》特刊,1985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