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特派上海记者齐帅)昨天下午《黑帮暴徒》(新浪娱乐编注:现译《救赎》)在上海电影节展映。尽管电影节的列表单上仍然写着《黑帮暴徒》的字样,但记者获悉,该片计划于7月11日在国内上映,改名为《救赎》。该片因为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同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而备受电影爱好者的关注。
据悉,《黑帮暴徒》并非像之前传说的那样一刀未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影
局对一些暴力的场景还是提出了意见,他们会认真考虑是否要删减。据看过该片的观众介绍,该片最暴力的是地铁行凶杀人和住宅区暴力抢劫等镜头。
《黑帮暴徒》全球票房已达1000万美元,为争取中国市场,制片人Peter Fudakowski特地来到上海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会前,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黑帮暴徒》制片人专访
南都:您对中国参加奥斯卡的电影了解多少?有何建议?
Peter Fudakowski:做很本地化的故事要搞清楚观众是谁,观众是世界的。如果你定位的观众是年轻人,那你要做动作片、功夫片;但你是给成熟观众看的,就需要做情感片。而且你要了解奥斯卡是个什么样的奖,它是大众化的,不能以导演自己的艺术理解为主,需要的是和观众产生共鸣。只考虑自己艺术观念表达的导演不适合这里。情感共鸣是奥斯卡的重要标准。
南都:《黑帮暴徒》是今年奥斯卡的一匹黑马。之前很多人认为《天堂此时》才更有可能,您认为《黑帮暴徒》是凭借什么战胜《天堂此时》的?
Peter Fudakowski:我们反映的感情层面不一样。观众不应该走进影院去受罪。《天堂此时》恐怖主义的描述很震撼,也很恐怖。而《黑帮暴徒》在有暴力的同时也运用了很多调和元素。我们希望让人们感到生活还是有希望的。《黑帮暴徒》、《天堂此时》今年也都获得了金球奖提名,最后奖给了《天堂此时》,我觉得这是很应该的。因为金球奖中外国记者协会有很强力量,他们喜欢那样的电影。而奥斯卡外语片的评委是有着深厚学院派背景的老人组成的,他们喜欢情感性的东西。
南都:有影评人认为《黑帮暴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救赎,但是并不彻底。缺乏强有力冲击,不足以撕裂失衡社会的假面具,对罪恶的社会根源没有深入挖掘,最后还是迎合了欧美社会主流价值和道德取向,您怎么看这个批评?
Peter Fudakowski:这个批评很正常。我们希望电影在情感上打动观众。但是很多人希望电影可以承载更多的东西。关于那些事物的本源,我们希望让观众来品味,我们不能给他们答案也不想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们。希望能和他们平等交流,给他们机会思考。这也是影片最后为什么有很长时间主人公没有讲话,将沉默留给了群众。